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千年随想

千年随想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7-02-21   阅读:

    公元263年一个血色黄昏,洛阳东市刑场被数千名太学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或扼腕叹息,或捶胸顿足,或涕泪涟涟,都在等待,等待着见证一场比活着更伟大的死亡。忽然,不知谁喊了声,“他来了!”所有目光都投往一个方向,人群躁动,顿时,令士兵们大为紧张。
  一位身着宽大华服的男子,脚着木屐,款款走来。夕阳将他俊美的面庞润染成金色,散发着神一般的光芒。他神态自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也似乎没有意识到此行的终点就是生命尽头。此刻,他唯一牵挂的还是那曲《广陵散》,他在为《广陵散》而惋惜。那位世外高人在传授他琴曲时就令他立下重誓,不得私传。他也一直信守承诺,袁孝尼等多次求教,都被他拒之门外。
  终于来到刑场中间,时辰还早,于是,他向兄长嵇喜要来琴,缓缓坐下,十指轻抚,一声清妙的琴音发出,整个刑场鸦雀无声。天地间只有琴声在回荡,人们摒住呼吸,生怕漏掉一个音符,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广陵散》在人间的最后绝响。
  一曲终了,男子回头看了一眼夕阳,脸上浮现出动人的微笑。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嵇康正光着膀子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下打铁。炉火映红了他健美的身躯,每一锤落下都铿然作响,火星四溅。不远处,一位年纪相仿的贵公子正局促不安地看着嵇康的脊背,他是多么希望对方能停下活计走过来,哪怕手上满是汗渍,自己也会毫不犹豫地紧紧握住。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少年得志,29岁就被封为关内侯,按理说,他才是有晋一朝万人崇拜的偶像,可在嵇康面前,他所有的光环都黯然失色。
  嵇康依旧旁若无人地打铁,钟会终于无法忍受这种局面,转身欲走。谁知,嵇康竟放下了锤子,头也不回地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愣了一下,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虽说晋人崇尚清谈,但这次尴尬的会面却让钟会如梗在喉,一生都未能咽下。既然咽不下,那就干脆吐出来。
  嵇康毕竟名气太大了,面对三千太学士的请命,司马的内心也曾有过一刻动摇。钟会淡然说道:“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藻,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信。”
  这番话不偏不倚,刚好触到司马痛处。嵇康好象生来就是跟司马做对的,当初招其为椽吏,他就逃到河东,自己常比周公,嵇康却要连周礼一起打破,更可恨他竟然还是曹操的曾孙女婿,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请命……
  当年,嵇康追随孙登游历苏门山时,孙登曾告诫,“今子才多积寡,劣于保身,难和免于今之世矣。”不想今日,一语成谶,《广陵散》从此绝矣。
  嵇康虽然走了,但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怀念。向秀在痛不能已时会作文祭悼;阮籍依然独自驾着马车,载满酒坛,边走边喝,行到路穷处,大呼一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后嚎啕大哭;就连早已绝交,身居高位的山巨源也难禁思念之情……对嵇康的怀念,或许是终晋一朝最为悲怆的文化现象。

  历朝君主身边,似乎都有几位未卜先知的奇人异士,使君主对本朝命运走向多少有些了解。汉高祖分封诸王时,曾手抚刘濞的脊背叹息,“汉朝兴起五十年后,东南当有叛乱,为首的该不会就是你吧?”吴王当时虽然吓得冷汗涔涔,却丝毫没影响他日后谋反的野心。有证据表明,唐太宗晚年已预知武氏将篡夺天下,不过,以他的英明神武,还是在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劝说下,放了武则天一马。这也为李唐后世重掌江山积了荫德。
  我当然不是要说《推背图》和《烧饼歌》之类的东西,而是另外一个人。
  靖难之役爆发前,姚广孝曾劝诫燕王朱棣,“您日后若能攻入南京,方孝儒是绝对不肯投降的,那时,希望您能饶他一命,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恐怕就要断绝了。”面对第一谋士的谏言,朱棣当然信誓旦旦地保证。事情果然按照姚广孝的预言发展,朱棣赶跑了亲侄子,坐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志得意满的他忽然想到,如果让那个当初帮着建文帝发诏令,写檄文,处处跟自己做对的方孝儒来写登基诏书岂不更能令天下人折服?于是,他派人从监狱里提出方孝儒。谁知这犟骨头偏偏不识好歹,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
  朱棣哪受过这般诘抗,大发天威,早把姚广孝的告诫忘到九霄云外,喝道:“你难道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儒也不示弱,“灭十族又如何?”
  “好好好,我就灭你十族!”这下可真把朱棣惹毛了,他一声令下,包括朋友学生在内,与方孝儒有关系的873人相继受诛,行刑七日方止。
  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宗诛连十族的公案。清代史家谷应泰读书至此,叹道:“嗟呼!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回顾大明王朝的历史,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虽未因此断绝,但大抵还是伤了元气的。三大才子中,杨慎因违背世宗意愿被廷仗,发配云南永昌卫,30余年后死在戍地;解缙虽为朱棣编纂了那部名垂千古的《永乐大典》,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于雪中;徐渭一生更坎坷,晚年穷困潦倒,精神几近癫狂,九次自杀,死时唯有一狗相伴,床上连席子都没有。于是,到明朝灭亡时,内部依然勾心斗角,我们再也听不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句。马士英、阮大诚与“宋末三杰”相比不知差了多远,史可法纵有志效法文天祥,惜虽负气节,才能方面却弱了许多。当时的文章泰斗钱谦益,则干脆因怕水凉而不肯投湖,表现得还不如风尘女子。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不乏高风亮节、慷慨悲歌之士。明朝灭亡后,也有这么一位终生不食清禄的人物——傅山。虽说在名气上傅山还比不了嵇康,但在明末清初,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书法、文章、医术样样精通,在梁先生的武侠名著《七剑下天山》中,更是被演绎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世外高人——傅青主。时至今日,山西一带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他的故事。
  生活中,偶遇永远比刻意更能带来惊喜。前些年去晋祠,本来是朝着赫赫有名的圣母殿,没想到却一头扎进了傅山博物馆。当我看到四合院中,高高瘦瘦,一派仙风道骨的塑像时,钦慕之情油然而生。
  当年,康熙为笼络汉人之心,让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礼、刘沛先不约而同推荐了傅山。傅山当然不肯应试,他们便责令阳曲县令戴梦熊强行将其送往北京。走到距京三十里处,傅山住进一家寺院,称病不起,说什么不肯再走。宰相冯溥等一干满汉大员,听说傅山来了,纷纷前去拜访,待遇甚隆。傅山斜倚床头,淡然处之,就是不肯参试。康熙闻讯,特意恩准免试,授予其内阁中书一职。傅山一不叩头,二不谢恩。康熙只好自找台阶,当即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枢,着地方官存问。”
  皇上一句“存问”,地方官员哪敢怠慢,傅山回乡后,纷纷登门巴结。傅山则始终闭目不语。戴梦熊奉命要在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匾额,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且自称退民,避居乡间,再不与官府有任何往来。
  与前文提到的几人相比,傅山还算幸运,他遇到的毕竟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倘若他遇到司马、亦或是永乐,任其武功再高,恐怕也早已灰飞烟灭了。

  1969年10月7日,中山大学一间破旧的宿舍内,79岁高龄的陈寅恪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那年春节刚过,他就躺在平板车上,被人拉进了这间宿舍,原因是进驻中山大学的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看中了他的房子,要作办公楼。在此之前,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文稿,就被洗劫殆尽。同样体弱多病的妻子唐筼甚至被红卫兵殴打。长期骨折,双目失明等多种疾病,折磨得陈老生活难以自理。在那间阴暗、破旧的宿舍内,他只能成天躺在床上,一面流泪,一面回忆往事。即便如此,红卫兵还是不肯放过他,不分昼夜在窗外放高音喇叭,时不时上门逼他口头交代问题。面对这一切,陈老只能用沙哑的声音,低低地对唐筼说,“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以示抗议。
12
  审核编辑:千千   精华:赵小波

上一篇: 《 千古风烟话情缘

下一篇: 《 油菜花,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看着文章中那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宗诛连十族的公案,包括朋友学生在内,与方孝儒有关系的873人相继受诛,行刑七日方止,真的是让人心悸。可是,如果司马没有杀害嵇康,朱棣特赦了方孝儒,文天祥与傅青主把盏言欢,陈老独立夕阳……这又将是怎样的画面呢?没有如果,历史长河中这些故事将永存于后人之中,让后人评论,这就是历史,让我们一起尊重历史,铭记历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