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核在诗歌之外

作者:子在川上曰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12-06   阅读:

  
  今天,一个朋友发来一首歌,说是学校里一位老师写的,明天要交稿,请我帮忙看看。我认真地读了,整首积极向上,简洁明了。另外,韵律和节奏也做得很不错,朗朗上口。反复看了三遍之后,让他去掉中间稍显累赘的两句。然后,我问,这首是准备在某个场合朗诵的吧?他说,不是。我说,其实,这首诗如果用来朗诵,极好。但是,如果以我心中的现代诗标准来评价,这首诗在韵律和节奏上修饰得太多了,诗意就变淡了。诗歌本身就变得更简单和肤浅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首真正的现代诗呢?他问。
  其实,这个问题,每个诗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一首真正的精品现代诗,诗歌本身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诗句中品出诗歌真正的内核来。一般来说,诗歌表面所呈现出来的核,并不是诗歌真正的核。真正的核都隐藏在诗歌背后,隐藏在诗歌之外,是需要我们仔细玩味,反复品味才能发现的。就拿他给我看的那首诗来说,所有应该表达的东西,都在诗中一目了然,明白无误了,你也就再也找不出其他的东西出来玩味和品味了。
  一首真正优秀的诗歌,它所隐藏的东西,就是它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我们往往通过语言,很难表述出来,或者是不能直接表述出来。正因为用语言很难表述出来,或者不能直接表述出来,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罗列,层层叠加的意象,通过不断变换叙述主体,不断变换叙述的角度和深度,来把它渲染,拱托出来。这样,你才能够让读者体味、品味出来。当然,一首真正的精品好诗,总是让你百读不厌,因为你每次品读的时间、地点、环境、天气、心情的不同,每次都能够让你读出诗歌背后不同的引申和延展出来。这才是诗歌的动人之处,魅力之所在,这才是诗歌的真正奥妙所在。
  伊沙的《车过黄河》,诗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时空的穿越与融合,历史的轻浮和厚重,历史与现实重叠分离所带来的荒诞和滑稽,用简单的语言你根本就无法表达出来。但是,他做到了,我们从他的诗歌中可以体味得到。无疑,这就是一首精品好诗。还有,梨花教主赵丽华的一些小诗,罗列的全是生活中一些简单、通俗,甚至琐碎到无聊的意象。但是,通过她打破之后的重新组合,你就能够从中悟出生活里随处可见,却又很难用语言来组织和形容的东西来。而恰恰就是这些东西,直指向生活的本质或者内核。尽管很多人骂她,但我认为,那些人要么压根儿就不懂诗歌,要么那些人就只会写些简洁明了的诗歌,没有能力写出那些能让人玩味、品味、感悟的好诗歌来,羡慕嫉妒恨罢了。
  朋友说:我明白你所说的意思了,我这就去修改。
  我说,这首诗已经无法修改了,除非你全部推倒重写。如果那样做的话,无疑就是重写一首诗歌了。这首诗就让它这样子吧。其实,这样子也不错。最起码,那些官方报刊都喜欢刊登这样的诗歌,不用害怕诗歌背后的影射、引申和延展,不用担心过后承担责任。反而是那些真正的好诗歌,大多散落在民间,官方报刊很少刊登,不屑于刊登,或者不敢刊登罢了。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若不相欠,就不再见。

下一篇: 《 漫谈“聂树斌案”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物质社会,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来反复诵读一首看似简短其实深藏内涵的小诗。但凡事总有意外,就像现在诗歌市场不大,可依然有人在那里坚持,因为坚持美好的事物从来都是幸福的事。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读一读作者的这篇散文,以后能更好探看细品诗歌的核,核想表达的真正的意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