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宋振邦 风情诗点染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12-03   阅读: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已渐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列在《古十九首》中的第一首。《玉台新咏》说是枚乘的作品。它描写了一个女子对离家远行的男人的思念。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女子无限的深情。

  下面是我的译文

  我常常在梦中梦见你的背影,
  总是你走啊,走,
  向那迷雾的远方……
  如今我们相距万里,各居一方,
  道路又是这样的漫长,
  充满战乱和灾荒。
  我不知你在何处落脚,
  又怎能传递书信,
  倾吐我的愁肠。
  为什么,那胡马依傍北风,
  越鸟爱筑巢南方,
  这些动物都眷恋自己的家乡?
  你可知,无情的岁月,
  那风刀的摧残,有谁怜,
  我的衣带渐缓?
  莫不是,浮云蔽日,
  你不愿归来,是惧怕
  乡里的流言、暗箭?
  抑或是,游子不返,
  在他乡,你移情别恋,
  另有新欢?
  也许这一切幻想的折磨,
  都是我难解的思念。
  苦啊,唯有它伴我的晚年。
  不说了,不说了,愿你我
  都从这苦情中解脱出来,
  身体要紧,努力加餐。

  首先谈一个观点。诗歌乃至文学艺术,它们的成长和发展和两个主要因素密切相关。一个是现实需求,一个是历史传承,前者是横向的,后者是纵向的。现实需求决定了作品的内容,它是当时的社会需要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读者的客观选择实现的。而历史传承主要是通过作者的修养表现的,它是作品的艺术技巧方面的。
  我们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东汉末年流传于民间的五言诗,首先要看那时的社会现状。
  东汉的晚期和末期,先是在统治阶级上层出现了三股势力:官僚、宦官和外戚的恶斗。后来士族官僚占了上风。士族中所谓的望族想独占政权,这些高级豪强相互争斗,同时坚决排斥下层豪强和所谓微贱人。王权衰败了,望族之间进行残酷的战争,加上农民起义,社会大动乱,民不聊生。军阀混战,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这样的社会现实就决定了古诗的内容是哀叹民间的苦情这是从横向看,而从纵向看那格调自然是乐府的民歌体的传承。
  再说作者这样一个特殊阶层。战乱灾荒使得一大批士人和平民一起变为逃难者,他们求进无门衣食无着,艰苦备尝,彷徨苦闷,于是发而为诗,伤别离之苦情,哀人生之无常。这样就有了这一组古诗。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古诗

下一篇: 《 你连“的、地、得”都用错,还谈什么写作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社会大动乱,各种争斗不止,民不聊生。那样的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这样一个特殊的阶层,古诗之出现,是社会现实造就的。一首《行行重行行》拉开时代的帷幕。这些作者究竟是谁,跟诗歌本身的成就而言似乎又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落叶半床

    稿子积到现在。我很喜欢古诗十九首。

    2016-12-03

    回复

    • 行吟者

      @落叶半床  我也是,它是落魄文人的泣诉。上接乐府下启唐诗。

      2016-1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