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你】“艾”在端午的日子

作者:雨青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3-22   阅读:

    好多年前,每逢端午节来到的前夕,家里总是会买些艾叶草挂在门上。那时我会很开心,因为又有咸蛋和粽子吃了。关于节日,小孩子的记忆最多的可能就是吃了。而那时妈妈是十分忙碌的,先将碧绿色的粽叶一片片先洗好,再将糯米一粒粒淘干净泡好,长长的糯米粒在水的滋润下越发的白白胖胖,煞是可爱。偶尔加些绿豆和红枣就变成果粽了。当一个个菱形的粽子隆重出台时,我不由得佩服国人的智慧。将吃的文化发挥到极致。经过大火高温的洗礼,粽子特殊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和艾叶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是端午节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好多年后还散发着。
  当粽子吃完后。挂在门上的艾叶草也慢慢枯萎了,香味也逐渐冲淡,这时,妈妈会将艾叶草放在沸腾的水中一起煮。在氤氲的白雾缭绕中,艾叶的芬芳香味四溢,原来挂在门上是避邪的用途,而和水一起煮则是用来沐浴驱除皮肤病,因这些流传的民间习俗的生活细节所以端午又有“浴兰节”、“女儿节”之称。
  不过“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于农历五月初五负石沉汨罗江的战国伟大人屈原。《经》与他首创新体《楚辞》,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文学作品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洗礼尤如瑰宝流光溢彩,久盛不衰。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
  除了吟诗赋文纪念外,民间流传至今的还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相传楚人因舍不得屈原离去,于是有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的起源,故称“赛龙舟”。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只是世事沧桑变化,当年的场景不复存在。
  “赛龙舟”和“吃粽子”本是中国人民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对屈原的纪念,这两年突然冒出个所谓的大韩民族说“端午节”是他们民族的节日,还煞有其事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文化遗产。除了莫名其妙外,最多的是好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胜于雄辩。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诗人已经行走在遥远的古代,却每年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国人相聚!他那优雅浪漫的如史诗般的诗篇,犹如璀璨的明珠与日月同辉!屈原继续他的风骚,我们追逐他的天问!
  
  审核编辑:   

上一篇: 《 桃源飞歌的桃花茶制作工艺揭密

下一篇: 《 高原的山林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小晓追梦:
---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