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渣男不是对女人渣,而是对民族渣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08-30   阅读:

    这两天,实在没像样的新剧看,我只好去重温老剧,一温温到了那部挂着历史剧名却压根不按历史办事的《施琅大将军》。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这是我对本剧不停快进,快进,快进到三个钟头追完全剧之后的唯一感悟。
  《施》剧是在2006年上映,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故事以清朝康熙皇帝平定台湾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将施琅成功实现两岸统一的过程。
  该剧画面拍摄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在豆瓣只获得了3.2的分值,评论人唯有两人,其中一人就是me。
  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剧本,剧本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扯淡,已经严重侮辱了我等接受过国家通才教育的中华儿女的智商。
  虽然这个剧拍摄期间正值两岸关系敏感,制片方为了宣扬爱国主义,借古喻今,替中央向人民展示大统一的决心,暗示那些台独分子再找抽的话,有可能会在不得以情况下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而端出的一道文化大餐。可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制作方拿姚启圣当男主角说事都行,竟把争议颇多的施琅从坟墓里拉出来演这一出。
  且不说那剧情忽悠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且不说那漏洞百出、生拉硬扯的细节地方;甚至也不提民族这岔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张纪中的新版《神雕》都含蓄过了,我也在《还珠格格》的影响下,非常喜欢看大辫子戏的清宫戏。但是作为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正剧,你总不能信口开河胡巴乱扯吧!
  施琅,无论是从道义出发,还是从史实考证,他从来不是可以正面歌颂的人物,好听点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弃暗投明,难听点说他就是个为报家仇效劳满清的鹰犬。
  不为别的,就冲他背叛了国家,失去了民族气节!
  施琅,最初是明朝的将帅,明朝郑成功手下抗清的悍将,后来叛降了。因为他不服从郑成功的军令还产生了不满情绪,继而滥杀亲兵触怒郑成功,他为了逃脱杀身之祸投奔了满清。换句话说,他和吴三桂、洪承畴是一路货色。不过,吴三桂晚年想要当皇帝,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来闹腾,而洪承畴下场就菜了许多,被清廷奚落为“贰臣”。啥叫“贰臣”?
  就是乾隆皇帝说的“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一臣侍二主,大节亏透了。即使当下的教科书把“满清入关”定义为“异族入侵”,施琅可以逃脱“汉奸”的罪名,却不能被洗白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就事论事,史书上说他施琅“有识度,膂力绝人”,可惜为人偏狭,道德败坏:
  一,在出身方面,十七岁的施琅于崇祯十年,跟着明朝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他老爹)混,当了一名千夫长。因剿捕山贼有功,他得到了郑芝龙的赏识,年纪轻轻被封了将军。“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可谓郑氏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背弃郑氏,反戈相向多少说不过去。
  二,在气节方面,施琅素来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自顺治三年,清军打进福州时,他就跟着顶头上司降了清军。后因充当“嘉定三屠”中屠杀汉人的刽子手而被清廷提拔为江南巡抚的李成栋的麾下一员。只是李成栋后来不满清廷待遇,得闻江西提督金声桓在闹事,趁机剪辫改装,在广州用南明永历年号扯出“反清复明”的大旗,而施琅不满李成栋的行径,率着部众离开,赶向潮州。后来在潮州还跟李成栋手下的健将郝尚久打了一仗,“(施琅)踞守阅月突围出,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待到他突围成功,身边就剩下几十个人了。在施琅走投无路时,有一个人听闻他受困于黄岗,特率部去接纳他。那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可谓郑成功对施琅有救命之恩。可是他们两个怎么翻脸的呢?说起来令人扼腕。无非是施琅和部下因小事不合,他就擅自违被了郑成功的军令杀了郑氏的爱将曾德。郑成功为此勃然大怒,发飙砍了施琅父兄的脑袋——那是施琅提前得信儿,逃出了台湾。“去安平投施天福依(郑)芝豹(郑成功的叔父),求为排解”(见江日升:《台湾外纪》)。郑成功找不到施琅,只有杀他家人泄愤。
  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奸恶之徒,竟然被《施》剧的编剧反转成忠肝义胆,以大局为重的热血英雄,而且省略了一段重要史实,即施琅对自己一族同胞的迫害。
  施琅曾经趁着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率领五省水师攻打金厦,不料被郑成功以少胜多打败,他率领的五省水师几近全灭。眼看满清全国水师所剩无几,施琅自知无法抗衡郑氏,伙同黄梧献策“禁海令”——从北直隶到广东,不许民间片板下海,更规定汉民迁移沿海十五里,否则杀无赦。这道“禁海令”害得当时沿海数百万赖以生存的渔民,不是全家老小活活饿死在家中,就是冒死打渔被绿营杀死。由此可见,施琅冷血无情,视民生为草芥到了何种程度。
  包括施琅辅佐康熙攻入台湾,没有为难郑氏一门,也是另有原因:那个有名的郑克爽,在《鹿鼎记》中被妓院出身的韦小宝整得半死不活,实际上纯属戏说。真实的郑克爽登位时才十一岁,朝政由岳父“忠诚伯”冯锡范把持,轮不到他作什么妖。在康熙二十年,郑克爽看形势不妙,致书清廷愿意消除敌对关系,"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但是康熙没有同意。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在澎湖大败刘国轩。郑军伤亡惨重,回天乏术。十三岁的郑克爽决意投降,他向施琅提出了“三不伤”的请求:“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得到施琅的允诺后,郑克爽上了降表,向清廷自愿称臣,表示以往对抗是“稚鲁无知”。康熙大悦之下,封郑克爽为正黄旗“海澄公”,看似恩典荣上,实际有名无实。郑克爽被软禁在天子眼下(北京朝阳门外的一条胡同里),终生受到监控,37岁就郁郁而终。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继续被清廷软禁,生活每况愈下,难以依靠朝廷微薄的俸禄生存,境况凄凉。而郑氏后人遭受的迫害更重,或是被流放边疆,或是被贬为奴仆,或是遭到杀害……这,也许有施琅作祟的原因。
  金庸曾在《鹿鼎记》里借韦小宝之口对施琅极尽挖苦之能事:“施大人本来是台湾国姓爷部下的大将,回过头来打死台湾的兵将,死了的冤鬼自然心中不服……”下面更写到:“施琅默语,心下甚是恚怒。他是福建晋江人,台湾郑王的部属十之八九也都是福建人,尤以闽南人为多。他打平台湾后,曾听到不少风言风语,骂他是汉奸、闽奸,更有人匿名写了文章做了来斥骂他讽刺他的。他本就内心有愧,只是如此当面公然讥刺,韦小宝却是第一人。”这还是金老先生厚道,作为一名能把恩人的政权推翻,把恩人的江山送到异族主子的手里,更辣手毒害自己民族的同胞的一个功利小人,在他眼里,道德感与民族大义,也许是最为无足轻重的存在。宛如为了一己私利担任汪伪政权的宣传部次长,配合日本侵华大作文章的胡兰成,曾经以上海市市长的名义,发表《告上海市民书》,要求上海市民配合日军控制中国,务使大东亚“全面和平”的局面早日实现的陈公博,他们的性质,毫无区别。
  审核编辑:千千   推荐:千千

上一篇: 《 三十年,祭逝去的年华

下一篇: 《 【红尘】谁消散在风中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作者用精彩的文笔对这部《施琅大将军》的历史剧来了个论证,还详细的就事论事,用史书上说他施琅“有识度,膂力绝人”,可惜为人偏狭,道德败坏,为什么呢,首先在在出身方面,其次在气节方面,那么这样的男人不为别的,就冲他背叛了国家,就失去了民族气节!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三旬

    我的妈呀伤害同胞不能忍啊!

    2016-08-31

    回复

  • 江城子

    变相的宣传了一下这部剧,因为我之前压根不知道有这剧,现在倒想去看看

    2016-08-30

    回复

  • 沁芳闸

    我只想,呸一声。

    2016-08-30

    回复

  • 千千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这样的剧我也不用去看啦,跟着梨涡的文字对这样的渣男吐吐口水,省下时间去看别的事了:)

    2016-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