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游记异闻 > 天国的克星

天国的克星

碎金淌岭南系列

作者:白说废话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6-08-21   阅读:

  
  花县,与动辄上千年的县治相比,是个小字辈。1686年才从南海番禺各析出一部设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成为广州市辖区的历史更短,2000年才被正式收编。历史不长名字却很牛,广州的别名是花城,它则是眄视花城的花都。也难怪,它确实有自傲的本钱,这里和湖南的那个小山冲一样,两百年前的时候,曾经东方红。只不过运气不佳,同时天生了一个克星,后羿一样的人物,在一轮红日还没能普照九州的时候,就把它射下来了。
  洪秀全1814年出生于福源水村,在现在的花都市区内。骆秉章比他大21岁,炭步镇华岭村人。按现在的公交车程,只隔十几站路,一个山前一个山后。传闻二人同窗,似乎不可信,年龄悬殊相差太大。不过传闻也符合彼此的身份和志向,二人有次一起玩对联,洪秀全出上联:夜宿池边,杨柳摇落漫天星斗。骆秉章对下联:早登麟阁,栋梁撑起历代乾坤。对联中,二人截然不同的志向跃然纸上,反清之志和报国之心锋芒相对。
  洪秀全累试不第而绝迹于科举,不过三十岁;骆秉章中进士却是在不惑之年,在此之前不知经受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按年龄估计,他俩倒有可能在县学和府学相逢,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不排除二人有一定程度的交往。时间就在洪秀全二十岁前、骆秉章四十岁前。一个是初生牛犊,一个是久经科场,应该也没有多少投机的语言。
  假若二人都被录取,或者二人都没录取,再或者录取的是洪而不是骆,中国近代史可能就是另一种写法了。都被录取,不过是清代政坛上多了两位籍籍无名的官僚,了不起在正史上一笔带过;都没录取,洪秀全没有了骆秉章在湖南的羁绊,极有可能把太平天国的旗帜插上紫禁城;录取的是洪而不是骆,就没有风靡十四省的太平天国运动。因为骆秉章会继续穷经皓首,而不会举旗造反,成为统治集团一员的洪秀全,更没有造反的心思了。历史却规定了不容更改的情节,骆秉章已经做了十多年京官,成为皇上注意的干员,洪秀全还连一个秀才的功名也没有博得。
  老天就是这样缺德,既生亮又生瑜。它催生了一个打缺金瓯的豪杰,又制造了一个重振乾坤的能臣,并且把他们都安排到了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使他们成为天敌。洪秀全在广东和广西传教,为推翻清朝作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骆秉章早已结束了十六年的京官生涯,56岁外放为湖北藩司。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兵锋北向,花县老乡骆秉章已经在湖南巡抚的位置上等着他了。细说起来,其时,骆秉章因供给前方不力,已被撤职,但新巡抚迟迟未到,他不过是暂代罢了。
  就是这个暂代之人,显示出了天国克星的气势。骆氏带头捐款修城墙,带着八千没有将领的兵勇,挡住了来势汹汹的天国将士,坚守了一两个月,直到各地援湘的六万清军赶来。骆秉章挽救了危亡残喘的长沙城,其修城决策和调度方略显得及时而英明。这是洪骆历史上第一次交锋,太平军在广西和湘南势如破竹的攻势受到遏制,被迫改道湘西去攻武昌,并且在湖南之役中,牺牲了赫赫有名的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
  不仅于此,在天国早期所封的六王中,除了自杀和相互残杀而死的三王外,翼王石达开也于十多年后死于骆秉章之手。可以说,骆秉章一个人就毁了天国的半壁河山。另外一半,也是由于骆秉章的襄助,曾国藩才能竟覆灭天国的全功。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太平天国是曾国藩一手平定的。曾国藩确实是湘军的统帅,在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相继被毁后,八旗兵完全淡出了东南战场,曾国藩和湘军就成了清廷的中流砥柱。然而实际上,骆秉章这个粤籍文人才是湘军的灵魂,没有骆秉章这个巡抚的大力支持,曾国藩的湘勇根本不可能成军。
  二人曾经有过抵牾,但为了清廷的大局又摒弃了前嫌。早期的湘军屡战屡败,曾国藩曾数次羞愤地自杀,都被手下将领拦下了,一次困守南昌,城池眼看失守,骆秉章急令部下驰援,解了江西之危。那时两人之间的疙瘩还没有解开,骆秉章不以私废公,识大体,顾大局,救曾国藩于水火,并且把自己的属下交由曾国藩统辖,使湘军基本上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足以证明骆秉章肚量之大谋略之深。
  太平军没能攻下长沙,战略上就受制于人了。虽然势头正猛,先下武昌,再夺南京,东南一大片土地归于天父怀抱,但与其发祥地广西割裂开了,根基就不可能很牢靠。拜洪秀全的老乡骆秉章之赐,湖南省城不仅成了太平军攻不克的堡垒,而且成了湘军可靠的后方。经骆秉章的指挥调度,源源不断的兵员,输送到苏皖前线,成为曾国藩绞杀天国的利器。骆秉章抚湘十年,湖南省经他批核,每月解银三十万两支援湘军,一年为三百余万两之巨,为湘军战胜天国作好了物质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不搞武大郎开店,举荐了左宗棠等很多人才,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
  湖南人骁勇刚烈,被誉为中国中部的普鲁士,兵源不成问题,只要晓于厉害,那些想升官发财的农夫即刻就能抛下锄头,拿起刀枪剑戟与太平军搏命。虽然练兵困难,但有战场培育的各级将领效命,又有大大小小的战斗磨练,乡勇们成熟很快。最难的是军饷,再勇猛的虎狼之师,没有食物,战斗力就连羊群也不如了。骆秉章差的是钱,抚湘十年,主抓的也是钱。
  镇压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所需费用,几乎全靠湖南自筹,数十万湘军的吃喝拉撒睡,疗伤抚恤,差不多全压在骆秉章头上。朝廷没有银两拨来,在此期间,清廷内忧外患频发,焦头烂额应付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养活湘军。1853年捻军起义震撼京师,同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天国,1854年广东洪兵起义自建大成国。更有甚者,英法联军趁火打劫,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两广总督叶名琛捕获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烧了圆明园,迫使清廷签订了城下之盟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居中调解的沙俄又浑水摸鱼,与清廷签下瑷珲条约。累计达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从此不再属于中华版图。
  国内混乱,外人受益,千古皆然。
  骆秉章作为一代文人,主要政绩在军事,但文治也很突出,不然,每个月三十万两军饷从何而来?还有湘省自己的开支从何而来?他十分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革弊端,畅通商路。值得一提的是,厘金局是为筹措军费兴办的,起源于林则徐,但发扬光大是在骆秉章手中。这个在清末影响深远的举措,为平定洪杨之乱立下了赫赫功绩,却也为清朝的最后覆灭埋下隐患。当然,骆秉章本人是看不到了。
  他左迁四川总督,带走一部分湘军,与天国的一支偏师继续鏖战三年,终于在安顺场诱杀了翼王石达开。四年之后,他病逝于任上,归葬于南海芦塘村。
  其时,天国已经覆灭,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战胜者抢光了天国积攒的库藏,为掩盖抢劫罪行,一把火烧了天王宫。持续一年多,车载船装,把财宝从金陵络绎不绝地运往三湘大地。也别把抢劫者看得太坏,这些财物很大一部分成了办学和求学的资金。中部普鲁士风向再变,读书成为时尚。到清末,湖南人受教育的程度,就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准。共和国的领袖和湘籍将帅们,受益于天国财产的转移和读书风气的兴起多多。
  广州花都人骆秉章,与自己的老乡洪秀全厮杀了后半生,没想到,最终便宜了湖南。这也不枉他抚湘十年,视湖南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云南,我来过

下一篇: 《 古城魅影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无比惨痛的闹剧。一帮投机分子凑在一块儿,纵然打着非常响亮而又眩目的口号,但终究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太平天国唯一的“功劳”在于,彻底动摇了大清王朝的根基,加速了清朝完结的进程。只是可叹石达开,竟然因为与虎谋皮而落了个凌迟处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5

  • 千千

    老天就是这样缺德,既生亮又生瑜。它催生了一个打缺金瓯的豪杰,又制造了一个重振乾坤的能臣,并且把他们都安排到了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使他们成为天敌。

    2016-08-23

    回复

  • 沁芳闸

    原来是他,白老师不说一直以为是曾国藩。

    2016-08-22

    回复

  • 白说废话

    “不会举旗造反”几个字已经略显多余了,去掉不仅没有影响,而且更顺畅。
    有道理。从简练的角度看,这几个字完全可以去掉,我的原稿已经听从意见去掉了。这里请渭雨轻尘去掉。谢谢!

    2016-08-22

    回复

    • 渭雨轻尘

      @白说废话  精益求精,非常理解。只是文章发表后编辑就无权改动了。好在影响不大。你已修改原稿,这样入集时就更简洁了。

      2016-08-23

      回复

  • 白说废话

    “不会举旗造反”几个字已经略显多余了,去掉不仅没有影响,而且更顺畅。有道理,我在原稿里已经去掉了,这里也请你去掉这六个字。从简练的角度说,不要它最好。

    2016-08-22

    回复

  • 渭雨轻尘

    这一句似乎笔误了呢——“因为骆秉章会继续穷经皓首,而不会举旗造反,成为统治集团一员的洪秀全,更没有造反的心思了。”

    2016-08-21

    回复

    • 白说废话

       录取的是洪而不是骆,就没有风靡十四省的太平天国运动。因为骆秉章会继续穷经皓首,而不会举旗造反,成为统治集团一员的洪秀全,更没有造反的心思了。
      穷经皓首,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这是一种推测,不是笔误,

      2016-08-21

      回复

    • 渭雨轻尘

       我指的是“而不会举旗造反”这一句呀。哦,这里有点歧义,你是把这一句归到后边洪秀全的身上吧。看来穷经皓首后边打上句号就行了。

      2016-08-21

      回复

    • 白说废话

       骆秉章没有考中也不会造反。洪秀全录取了,当了清朝的官,同样也不会造反。
      没有歧义。

      2016-08-21

      回复

    • 渭雨轻尘

      @白说废话  了解史实的人自然会明白,如果不了解史实的人,只怕首先会从语法角度去理解的。

      2016-08-22

      回复

    • 远牵

      @渭雨轻尘  这个由上下文而知基本不会歧义,当然,如果将而接到洪秀全句上更顺畅些

      2016-08-22

      回复

    • 渭雨轻尘

      @远牵  我对骆秉章不熟悉,读到那里自然就打个问号了。现在回头来看,“不会举旗造反”几个字已经略显多余了,去掉不仅没有影响,而且更顺畅。

      2016-08-22

      回复

    • 白说废话

      @渭雨轻尘  有道理。简洁是文章的魅力所在。这六个字完全可以删掉。谢谢!

      2016-08-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