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泰山云想

 泰山云想

作者:远牵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6-08-13   阅读:

  
 
  一
  盛夏八月,第二次去登临泰山。
  此时正值让人难耐的酷热,许多人不辞千里,趋之若鹜,或赶海边,或奔草原,或进深山,或说走就走地追逐着自己心中向往着的高纬度、高海拔去了,为的是避开暑热,为自己寻个身心惬意的清凉世界去。而泰山,常常就是暑假出游的首选。想想若站在那盛夏的泰山之巅,登高望远,层云荡胸,众山览小,何其爽快!登泰山而小天下,曾是多少人的情怀!可是若要细论登泰山这事,虽然壮行者皆是豪迈满怀,而要一阶阶爬上那高耸入云的天梯,却依然是一桩不小的苦行──你且要准备好了,你须与北方的酷夏来一番实实的热身较量,拼过脚力,体力,还有毅力之后,才能站上那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傲然巅峰!当泰山的雄伟化为你登攀途中的背景,你才真正有资格在泰山那销魂入骨的云端一展璨然的笑颜。这些,当你还在山脚下仰望泰山时,你作为一个登临者,你心知肚明。
  记得我第一次登上了泰山时,就是在十五岁的暑假里。
  而今再登泰山,儿子也十五岁,又是暑假。
  同样的八月,同样的十五岁,曾经的和现今的少年,流转的时光见证了岁月如梭。不老的是巍巍屹立的东岳泰山,依旧亘古悠远,历久弥新。
  二
  红门出发。清晨,还浸着昨夜的纤绵雨意
  这是个适宜向泰山进发的天气,没有烈日的炙烤,泰山似乎收敛起了赤热中那种让人生畏的强悍个性,而更多了几分善解人意的晴柔。手执一根登山杖,四下环顾,果真是蔚然深秀。满目都是绿,这绿是那种润润的让人精神焕发的青绿。环望漫山悦目的青绿,身上似乎也跟着长了几分劲力。初登泰山的少年显得意气风发,看这轻装上阵的中学生,迈着两条长腿,步伐轻快如履平地,我这个登过泰山的过来人在气喘吁吁之余总不忘在一边提点几句,上泰山很累很挑战人的,泰山可不是轻易就上得去的喂!中学生的回应则是:哈,对东岳泰山,那我也是有备而来滴!少年的骄傲许是有理的吧,为了能登顶泰山,我的这位中学生坚持了一周的时间来进行上下三趟十层楼梯的爬梯锻炼,也可以说为挑战泰山的六千级石阶做足了功课。但不知我的这位初上泰山的同学是否明白,泰山的雄伟并不止在高度,即便众多的登山客曾经在泰山问顶,又谁能敢说他能领略东岳泰山的十之一二?泰山博大精深,内涵更无穷无尽,对此,我们只可仰望,只可赞叹,望之弥高的心情更几近虔诚,因为泰山一面明白地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却又以其神奇的力量引领我们不断向上向前,最终让我们得以登峰造顶;这种攀爬让我们竟然发现了,自已身上原还隐藏着这样一股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强大力量在啊!所以我愿意固执地认为,人生路上,是非常有必要请泰山这位自然的大师来给我们上一节生命必修课。无论幼齿儿童还是垂垂老者,泰山面前,我们都是一个学生。
  拾级而上,边走边看,再次仰望泰山,此时的远处,泰山的轮廓不甚分明,正在连成迢递的云山一片。
  三
  云路。在经过的摩崖石刻上,我看到这样的题字。
  我们现在正行走在这样的云路中。想来有多少年,多少来者,曾踏上这漫漫云路在泰山上跋涉。而多少年,多少来者,也会与云路失之交臂。如我第一次登泰山的情景,那时我便无缘邂逅云路,途中只记得烈日的曝晒炙烤。后来才得知,只有在雨后,泰山才会显现出云路,才会显现云路向上通往的壮阔云海。眼前有了这云路,便可以想见,我们必将会遇见云海!
  行在云路中,两边的泰山石岩岩罗立。
  这石头的久远年代,足以明证云与石已相生相伴了数以亿年。这里有一种年龄有17亿年的辉绿玢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这种由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坚硬的块石,露头已被风化抚触成美丽的黑绿球状,却依旧坚硬如故。而构成泰山的主体岩层则形成于更为古老的25亿年前。想想地球的年龄也就45亿年,那么泰山作为一个古老而稳固的存在,地质上的神奇已十分罕见,人文上的演绎更让泰山成为一座绝无仅有的神性之山。在一天门至中天门一带,有许多的泰山巨石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与雨雪打磨,形成了天然平整的节理面,这正好成了文人墨客们用以抒怀写意的绝好碑刻。泰山上的这些摩崖字刻统共有一千多处,边走边看,有了这些妙趣横生的字刻,泰山更加神秀竞显。此地的绝妙字刻我以为有两处。
  一处为肤寸兴云。它先让我想到,在这迢迢云路上,身体发肤无不感受到泰山上层云氤氲中的四处弥漫。但这种理解后来知道其实不对,原来肤寸意为四指之寸长,肤寸兴云意为,云在肤寸间的密集致雨,《春秋》记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出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泰山因云兴而雨至,万物始得造化出神秀。
  一处为虫二。这处斗母宫前的题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更纳闷的是虫上还有一撇,便就更存了疑问在心里。后来才知这“虫二”是繁体“风月”二字的内里部分,因字形外框既无,遂成“风月无边”之意。原来,这是个字谜,简单拙朴中竟是雅意高存,风月无边如此,堪称泰山一趣。
  经石峪上有晒经石,曾疑惑唐三藏当年从西天取经归来,路过泰山此处,经文是否真的曾被湍急的峪水打湿?当金刚经在山石上晾晒久了,经文是否真的会深刻入石?我宁愿相信这种传说,离奇中含真意,泰山石于壁立中包藏万象。
  又想起那些在桥道要冲,街头路巷一露峥嵘的镇邪之物石敢当,也正是取自泰山之石,它们则是泰山石的另一种化身。人们在居所风水上原有这样的讲究,如果房子不够方正,缺角位置要放朱砂刻的石敢当来镇宅,以消解不吉,并寄寓祥瑞。千百年来,镇宅万户千家的泰山石敢当,能驱百厌,压不祥,靠的是身上的一种凛然正气,石敢当为人们如此看重,因为它显映着泰山的浩气长存。
  泰山的浩然之气缘自何处?继续往上,那里当云蒸霞蔚,气象蹁跹,听说人在其间,也会羽化登仙。
  四
  云随着步子的一级级挪动变得不再稀薄,而不断生成一股股断断续续的云河,从低处望高处,游人一个个行走在云气的河流里,飘飘摇摇恍如云中之仙。
  那行在高处的,往往只顾着向更高处行进,对摄入他人眼里的这种飘逸全不自知。也许在那只顾不断登攀着的人们心中,泰山更美的风景,只会在更高处定格停留。
  从中天门我们一行开始兵分两路,我上了缆车索道;儿子则开始了他由中天门向南天门的继续跋涉。我们说好了各走路程,随云而动,相约在南天门会合。
  缆车因着山势在索道上滑行,坐在缆车里,悠然在泰山的峰谷间上下穿行,从窗外望去,此时在山间却不可见山,满眼都是那如烟似雾的云流了。
  云流涌起,使得泰山比晴天时大不相同。
  这缭绕在泰山上的云流,开始像清凉的一层薄纱,将暑气隔在山下,也使泰山的雄壮多了一层空灵。随着缆车的高度上移,我们所在的海拔也变得愈高,这些流云不多时又开始聚拢堆积,积成一道道厚实的屏障,透过缆车的玻璃,泰山若隐若现,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有等那一道云屏雾障被超越了,泰山才得以重现真容,缆车在云流中穿行,不一会,我们的眼前竟不见了泰山,只剩一个漫无边际的云的海了。
  茫茫云海,泰山全然隐去了真容。
  缆车中朝外往,除了飞云流雾,什么也看不到了。
  缆车里我的对面坐着一个额头圆圆的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圆溜溜的黑眼珠很是招人喜爱。这样一个小男孩却像大人一样用手托着脸颊,看着外面的云海沉思。
  “怎么看不到泰山了,泰山去哪里了?”
  孩子的忽然提问,使缆车内在沉默的气氛中观望着车窗外的人们一下变得谈锋活跃起来,大家纷纷畅言,谈论着泰山上这神秘的无边无际的云竟施了如此厉害的障眼法,让巍巍的泰山在我们面前藏得无影无踪!
123
  审核编辑:罗军琳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白鹭起处好耕田

下一篇: 《 造神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旧地重游,贵心虔诚,更教人如何敬畏地看山品山。如此厚重之文,让人读后深感意旨高远,精彩非凡。好文人见人喜,爱难释怀!


往期编辑   韵无声:
泰山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写法不同,抒发的情感不同,表达的思想也不同。作者这篇移步换景流畅自然,脉络清晰,意旨高远,内涵丰富。开篇就很吸引人,也为下文设下伏笔,泰山的起伏牵引着心灵的起伏,文化地理在心灵层面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是一篇用心之作。加精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1

  • 章回

    看此文,便知泰山之雄。

    2016-08-15

    回复

  • 落叶半床

    泰山有很多可以回味的地方,但我最喜欢“虫二”那个,哈哈,特别有意思。另外还有,看日出的时候,云在山间翻涌,真的像仙境。那时候就想,怪不得有人看见美景会情不自禁地跳下去,我也想——幸好我是坐着,不然还真可能管不住自己。所以知道,沉入不虚妄。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哈哈,南天门那段,你爬上去还可以不~

      2016-08-14

      回复

    • 落叶半床

       可以。我是一群人里最快的一个。她们在后面都看着我,而我在追一个老太太。人家泰山脚下长大滴。哈哈,看我们,还不如她!所以就一鼓作气上去了。不过已经过去好多年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恩恩,好玩,没准人家老太太天天上泰山早锻炼呢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泰山我也去过,牵牵这篇文真真酣畅淋漓,带我也重游了一番。

    2016-08-14

    回复

  • 渭雨轻尘

    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我在想,那青葱少年将会怎样展现他的泰山之旅呢?

    2016-08-13

    回复

  • 沁芳闸

    和自家的青葱少年一起登泰山是可以记一辈子的。

    2016-0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