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郁达夫先生重游苏浙记

作者:铁骨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8-12   阅读:

  
  天一点点热了起来,,与女人商量去城中小吃街用餐。公交车很拥挤,多白发老人,吴侬软语,煞是动听。高声与一位站着的银发老奶奶聊天:“我们北方都是要给老人让座的,不会像盲人视而不见。”旁边的一猥琐的中年人,一脸淡漠,毫无反应。常州多日,也未见让座一说。想那江南金陵、吴越一带富庶之地,温柔之乡,人皆聪明,精于算计,连让座这等小亏也不吃,也在意料之中。途中,一微胖的男子硬往车上挤,司机劝他坐下趟车,男人悬在车门不动,僵持好久。上车后又和司机吵起架来,没完没了。一个大男人,尖细软语,嗲声嗲气,磨磨叽叽地吵架倒也有趣。突然静了下来,一会儿,怒声四起,众人纷纷指责起这男人,男人也不示弱,恶语相加又激怒了众人,吵成了一团。难怪郁达夫老先生来无锡便“感伤”了起来,难道这就是先生说的“江南人事,事事堪哀”吗?不懂,真的不懂,只是觉得那个江南的男人很疲软,很无聊。
  不知无锡中午为何那么热,寻得老城中“南禅寺”,黄墙红漆大门,好大一个寺院。院中有一塔,色彩斑斓。四周是高大的明、清建筑的买卖街,冷冷清清。古刹前便是老运河,一古桥叫“塔桥”,桥上望去,河水淡绿,两岸民居白墙黑瓦,几枝红梅绽放,水乡的一幅画儿,也不知此处是不是“运河绝版地”。小吃街一碗热气腾腾“鸭血粉丝汤”下肚,喝了一瓶矿泉水,便腹泻了,到处寻厕。心疼又发作,忍痛一瞥“陆定一故居”,没能去找那“清济桥”,便匆匆狼狈地逃回常州去了-----
  (三)苏州,虎丘,悬桥巷
  四月二十五日,来到了苏州。有微信记之:“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十多年后,又来到了江南苏州。昔日“拙政园”凭栏观鱼,“护城河”摇橹划船,“寒山寺”听钟声,“铜岭关”下赏藤,“枫桥镇”看客船泊岸。仍历历在目,如同昨日。今日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伊也从俊俏绰约的少妇成了半老徐娘了。”
  郁达夫先生有篇苏州的散文《苏州烟雨记》,为何去苏州,先生坦言“楼头思妇”了。想念的是哪位丽人先生没明言。他渴望“仙侣同舟”,说“而我即是男人,女人当然是爱的。”但对同车的几位女学生只因夹带几句英语,便笔锋一转,攻击污蔑起来,武断说女学生们贱卖血肉,有失公允,显得不那么厚道了。
  先生在《感伤的行旅》有过这样的描写“苏州本是我侬旧游之地,“一帆冷雨过娄门”的情趣,闲雅的古人,似乎都在称道,不过细雨骑驴,延着了七里山塘,缓缓地去奠拜真娘之墓的那种逸致,实在也尽值得我们的怀忆的。”真娘的墓就在吴山,现在都叫“虎丘山”,苏州城的第一名胜。虎丘小巧可爱,吴中风光秀丽,用笔墨很难尽述的。先生偷懒,在《苏州烟雨记》中一笔就带过了,“我与沈君在狭长的街上漂流了一会,就决定到虎丘,”文章嘎然而止,结束了。后来在去无锡的途中,他又匆匆去了虎丘,只提到了虎丘斜塔,“那塔影萧条,似乎新来的瘦了。”十余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与这塔有过一面之缘,隔岸望去,它沐浴在晚霞中。如今这塔正在修缮,只能看到一点点塔尖,走到塔下仰望,它好像穿上臃肿的盔甲,难见斜塔的真面目,很是有点失落和无奈。
  杭州西湖西冷桥畔,有一名妓“苏小小墓”,“钱塘苏小是乡亲”,死后香魂不散,引来无数公子王孙前来唏嘘吊念,赋作词,好不热闹。苏州虎丘山中,依崖有一亭,是“古真娘墓”,真娘虽被骗落入风尘,以死守身,“真娘死时犹少年”,郁达夫性情中人,风流倜傥,更是怜香惜玉,两次瞻仰真娘墓也在情理之中了。如今我也低头徘徊,墓前沉思,心中也阵阵酸楚,女人催促,不忍离去。想苏杭天堂两位奇女子,千古流芳,吴越皮囊男人们将情何以堪,我等世上龌蹉男人,将何以自容!
  虎丘一个不大的青青小山,却有着奇特的地质和水源,江南“第三泉”就在山中,潺潺不息,在悬崖间积一汪潭水,清澈见底,崖壁上挂着青藤,把潭水映的碧绿。还有一处似剑的一个小湖,湖边的峭壁如切,一拱桥如月,相连两崖,崖壁上摩崖石刻“剑池”两个大红字。旁有一小山谷,有一块平坦巨石,叫“万人石”。石下还有一汪池水,荷花相伴。山坡“试剑石”边,还有一井,叫“憨泉”,井水汪汪,井边一石,酷似青蛙,仿佛刚从井底跳出来,“天怎么变大了?”惊愕的紧抿着大嘴。
  山中亭榭曲廊错落,小轩朴陋,或隐于泉边,或藏于松后,或匿于花丛,或依偎崖下。山溪流水,小瀑细语,古木参天。拾阶转弯,抬头猛见,一黄墙黛瓦飞檐的古刹镶嵌在绿色中,香烟袅袅。当年先生在“日斜的午后,小吴轩泡一碗茶,凭栏细数数城里人家的炊烟,或者在冷红阁上,开它朝西一带的明窗,静静儿守着夕阳的晼晚西沉,”何等闲情。如今可难寻先生笔下那种逸致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不大的小山,到处都是人,喧嚣热闹。而山脚下香溪河畔的七里山塘街,却是游人寥寥,巷中沉寂,偶尔可见河中游船悄悄划过,碾碎了垂柳映在水中的影子。
  苏州又叫“姑苏”,“吴中”,郁达夫先生称其为“颓废美”。“我觉得苏州城,竟还是一个浪漫的古都,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口;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当侬手捂心口,慢慢走进了“悬桥巷”,一条窄窄的小河伴着石板路的狭长巷子。河上小桥如月,桥下泊着小船。斑驳的老屋,石库门的深宅大院,爬过墙来的藤蔓,开着几朵白花。河边屋旁树荫下,白发老奶奶坐着小凳在闭目养神。一位撑伞的绰约女子,仪态万方,款款走过。这可就不是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吗?
  在一漆黑的大门前驻足,门上有字“洪钧故居”。依稀记得,这洪钧是清末状元,名妓赛金花在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后,嫁给了此人。想不到名震京师的美人儿竟隐居在这姑苏城中的窄巷里。低头深思,豁然感悟,这就是当年郁达夫先生走过的水巷,他一定会在这故居前徘徊惋惜,唏嘘思念的。小巷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浪漫,那么的悠悠绵长。
  忍着心绞痛的发作,捱到了巷口,眼前又是另一种景色了。这里叫“平江路”,“水路并行,河街相邻”。宽宽的一条河,两岸老树遮阴,一侧尽是“枕河人家”。古桥下小码头,白衣女子一杵在手,砸洗衣物,咚咚作响。另一侧则是酒肆茶楼,古井当街,评弹昆曲,一路花香。几条窄窄的水巷与它相通,想如果在水巷深处登舟摇橹,弯弯曲曲,定能顺稥溪河而下,穿过七里山塘街,到巍巍的虎丘塔下。这水的灵性,水的韵味,水的魅力,千百年柔柔的流淌,竟荡漾出一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来。水乡苏州的“古典美”,不是刻意就能堆砌和模仿出来的,它的古韵是两千多年文化的积淀,是不可复制的。
  郁达夫当年是很推崇苏州的,现代“富翁”作家余秋雨也说苏州是中国文化的后院,说苏州人散淡,忍隐,多谦谦君子。记得去年秋天在河南嵩山,遇一位八旬老人,只身游天下。老人身体轻盈,诙谐幽默,说起苏州人印象:“倘若问路,苏州人回答永远是三个字“不知道”。”言外之意苏州人还很冷漠。去寻“太监街”时,还真的问路于一姑苏老人,老人家文雅,热情指点。旁边还有一中年男子,主动用普通话补充着老人的吴越软语,想是那嵩山老人看法有点偏激了。
  日斜寻得“玄妙观”,好大一个旖旎的园子,绿树葱葱。逛累了“观前街”,树荫下小憩片刻,早已饥肠辘辘。闻苏州面馆是一绝,问路三轮车夫,“附近可有面馆?”车夫眼球滚动:“这个时刻面馆都歇息了,拉你们到别处吃吧”?听罢茫然。转过弯,又一车夫追了过来,一脸媚笑:“那家伙说谎呢,都在营业,吃完了坐我的车拉你们看小桥、流水、人家去”。生意清淡,底层平民,养家糊口,已经不易,况且车夫们操的不是地道的苏州软语,无伤苏州大雅。郁达夫先生第一次来姑苏,也被那马车夫糊弄了一番,先生也是宽容一笑了之了。
123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精华:沁芳闸

上一篇: 《 乌镇之旅

下一篇: 《 与郁达夫先生重游苏浙记(续)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通篇惜字如金。喜用短句,写景叙事寥寥几笔便形神俱备。铁骨先生想是在达夫先生的文章里浸淫年久,到底是不肯出来,明明眼里看的是今时之景之人,但写出来却几乎了无现时之痕了。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旅游,是小马过河。同一个景色不同人去看,风土人情各有不同。作者的游记有景有心,文字又有其特色。捂着心绞痛携着书走先人足迹,走出了自已风彩。好文字,精!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3

  • 沁芳闸

    个人来讲,不太喜欢郁先生,但喜欢老师的这篇文字,比郁先生的接地气,有风骨。

    2016-08-12

    回复

    • 韵无声

       呵呵,我也是不太喜欢郁先生的。:)

      2016-08-12

      回复

    • 铁骨

       能入副主编慧眼,很高兴的,问好了。

      2016-08-13

      回复

    • 铁骨

       呵呵,问你好了。

      2016-08-13

      回复

    • 沁芳闸

       和姐姐又想到一块儿去了。

      2016-08-13

      回复

    • 沁芳闸

       铁老师,叫我小沁什么的都可以,叫副主编难为情的。和老师差着一截呢。

      2016-08-13

      回复

    • 落叶半床

       郁达夫阴郁了点儿。不过有些文章写得是真漂亮。

      2016-08-14

      回复

    • 铁骨

       郁达的诗写的也很好,比较喜欢“曾因醉酒鞭名马,又怕情多累美人。”这一句。问你好。

      2016-08-14

      回复

    • 韵无声

       是的

      2016-08-15

      回复

  • 韵无声

    铁骨老师好久没来了。问好您。
    文章自是好,不必多说了。

    2016-08-12

    回复

  • 渭雨轻尘

     待续四、五、六——我这里等着了。如果说有什么不满意,大概是看得还不过瘾。

    2016-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