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事】堂兄画庙

作者:西部井水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8-03   阅读:

    那天下点小雨,室内能听到密集的沙沙声。堂弟沙哑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说堂兄不在了。我的心不由得一惊。多年没见面,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急,得的啥病呢?堂弟说,脑出血,昨天画庙的时候发的病。
  我努力地追忆堂兄,而这时窗外的风景犹如一幅飘雨的画。我和堂兄大概是年纪相差较大,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但我有一种敬畏感。堂兄个子高大,和别人说话,我常仰着头听。堂兄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都比他矮。他家的院子四四方方,母亲是病怏怏的。我背着书包上学,常看见他的父亲吆马车,马路上扬起尘土。堂兄似乎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他总是与众不同。因为他,我至今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一些特别的或者另类的生活场景,比如窨子,坟墓,棺材,庙堂。
  记得有一天,我突然看见了堂兄头顶的旋,像五月里被风吹倒的麦子,因为他当时正坐在窨子里。我们这里说的窨子就是地窖或者地道,从地面上向下打一个四方的洞,大约四五米深,然后平行着向一边打洞,里面可以也随意延伸。有些窨子是从前防兵匪的设施,虽然看起来洞口不大,但是下面空间不小,别有洞天,还可以临时住人。看窨子的感觉,就像是村里老了人,下葬的时候站在上面看墓穴,下面的人围着棺材忙乱着,灰尘在光线垂直的照射中,变得硕大而清晰起来,升腾飞舞,让人知道世上好多你不在乎也看不见的东西,正在以优雅的姿态舞动着。
  堂兄也在下面不停地忙碌着,两只手在飞舞。我又想起两只蜘蛛。原来,堂兄在编簸箕。簸箕是我们农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农具。要不是堂兄,我真的不知道簸箕是怎么来的,或许会以为像芭蕉扇一样,是树上长出来的。一把小刀,一个脚蹬的绑绳子的钢丝,动作娴熟而准确,一根根树枝条子一点点地在堂兄的手上排队一样结合在一起,一个簸箕的雏形就出来了。编簸箕用的是柳树条。柳树的枝条是婀娜多姿的,因为它柔软。柳条去掉外皮以后,是洁白光滑的。簸箕刚刚编出来的时候,是雪白的颜色。簸箕的前面的舌头也是柳木板做成的。簸箕的两边用手端的地方,是用柳条划成的薄薄的像面条一样皮缠起来的。也许是因为柳条太白了,新簸箕给人以新鲜美好的感觉,可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黄色,直到黑褐色,就像一个人慢慢地老了,皮肤变了。
  堂兄做好十个簸箕,会背着到马家火车站去扒货车,到西安咸阳附近的农村去卖。那里的乡下人只会用簸箕而不会编。回来的时候,又会买一捆柳条回来,继续编簸箕。堂兄是村里第一个学会这手艺的人。此后不久,村里很快就刮起了编簸箕的旋风。小伙子们都模仿堂兄的样子,在自己屋里打窨子,然后在窨子里编簸箕。时间长了,满村黑娃也变成了小白脸,找了一个又一个漂亮媳妇,生的娃还是黑不溜秋的娃。
  我当时不明白堂兄为什么偏要坐在窨子里编簸箕,后来才知道,编簸箕需要这样一个潮湿阴暗的环境,要不然条子就难成型。但这潮湿的环境适不是房子,不适合久待的。堂兄本来皮肤就白,再加上整天在窨子里待着,脸上就更没有血色,像白面书生,更像个病人。堂兄真的因此患上了风湿病。吃晚饭的时候,兄弟们端着老碗看着屋檐下雨掉线的样子,说县上的气象站都报错了,就咱大哥的预报准,调到气象站去算了。
  堂兄不只是会编簸箕,而且会画画。他会画那些古典人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武松打虎,唐僧取经,黛玉葬花,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画儿也不是跟哪个师傅学来的,而源自于他喜欢看书。书中有插画,他就用一张白纸描摹下来。时间长了,也就能够得心应手地画了。可是,这样的手艺,犹如屠龙本领,放在农村终究无用。可有一句话叫做艺不压身,学艺多了终究会有用处。后来堂兄学漆匠,手艺很好,很受乡里乡亲的喜欢,就得益于他的绘画手艺。他在棺材的大头画天堂,写福寿,在棺材的小头画莲花,在棺材的两边画八仙过海,画龙画凤,画花朵画云彩,简直把棺材画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让不想要的人都动了心,最后的结果是,村上每个人走的时候,非得要一个不可。
  虽然我很喜欢堂兄的画画,可是他自从走了油漆棺材这个路子,我就敬而远之了。原因一是油漆的味道很糟糕,虽然画的是清香宜人的莲花,可是扑鼻而来的却是让人晕厥的味道;二是这么好的东西,画在棺材上,最终埋在土里头,可惜了手艺。而堂兄真正的出名,是从画庙开始的。
  我们村子街道的北边,面朝面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棵古老的大槐树,中空,和别的什么地方的大槐树抄袭一般惊人相似。这座庙很奇怪,没有神像。因此,供奉的是什么神仙,我至今不知道。但是,我估计也是也不分道家、佛家和儒家,是神仙就敬。中国式的庙,一般都是大杂烩,什么牛鬼蛇神都供奉在里面,龙王,如来,玉皇大帝,老子,菩萨,二郎神,孙猴子,送子娘娘等等,管他们是不是一个门派,是不是相互掐架。文革那时候,村上庙堂拆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村民满足了温饱,精神却荒芜了,急于寻找寄托,于是,又家家出资,原址建庙。有一年春节回老家,庙堂落成不久,村民们在大年三十晚上纷纷到庙堂上香。一座香炉,不见神像,不知道给何方神圣上香。
  堂兄家正好住在庙堂的背后。我们这里虽然不是风水学大行其道,但也有些讲究,比如说,宁居坟前,不住庙后。庙宇一般朝南,而且是高大建筑,即便不高大,在人们心里的位置也是要仰视的,所以庙后的地方肯定占阴。堂兄却不在乎这个。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越在意,越有事;你越不在意,越没有事。听村里人说,堂兄对这个庙很感兴趣,还专门自费画庙。我第一次听到“画庙”这样的名词。原来,画庙就是给庙上塑的佛像画面孔、画衣服等等,还有画壁画什么的。
  我始终不知道堂兄给庙里画了什么神仙,但我知道那一笔一划都是堂兄在展示自己的技艺。那些跪在佛堂下磕头上香的人,虔诚得可爱。村上有个女人,家里一贫如洗,每周还要花时间和路费跑到很远的地方的一个寺庙去上香念经,其诚心可鉴。而我更敬佩堂兄。在不骗人的前提下,只有借着这个市场为自己找一碗饭吃的人,才是脚踏实际的,才是真正醒着的人。堂兄给村上画庙,在周围村子传开了,说他画庙手艺高人一等,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最初的一块基石。因为每个村子都修庙宇,堂兄便成了十里八乡炙手可热的画庙师。后来,他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很远的地方,常被邀请到外县或者外省去画庙。
  堂兄画庙,一画就是就是近三十年,也给自己头上画了白发,脸上画了皱褶。家里修了漂亮的房子,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但看不见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他现在已经是知名的画师,手下有好几个画匠,接的都是大活儿。这一次出事,就是在咸阳市彬县的一个著名佛寺。和当地签了合同,修缮佛像,工期三个月。他每天早上六七点起来就去庙上干活,下午六七点收工。寺庙的夜晚清净得什么也没有,他正好躺在床上看书学习。他努力研究绘画、宗教和民俗文化,无论怎样忙碌,从来离不开书。一天早饭的时候,大约是九点,大家发现他还没有从半山腰的庙堂下来,以为他还在忙活。他常常是这样,收工的时候,要查看手下人的干的活儿有无瑕疵。可是,别人吃完饭了,他依旧没有下来。有人上去喊他时,只见他倒在庙堂的门槛上,人事不省,旁边吐了一堆,是脑出血的症状。送到县城的医院,已经回天乏力。
  村里人都说,他跟着佛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画庙去了。我听了这话,想起村里的孩子吃绿杏子,酸倒牙。不过,我依旧打内心敬畏堂兄。那些众人眼里的神奇,那些主宰人们精神世界的神仙,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举止和服饰,只是堂兄用自己想象力对各种颜色的精心调和及恣意挥洒。他饱蘸浓彩的笔端,不仅画出仙气神威,还画出一个普通人精彩的梦想。
12
  审核编辑:千千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变迁

下一篇: 《 霍建华太太:围城里,我想你未嫁时的样子

【编者按】 往期编辑   千千:
作者用深情的文字回忆起堂兄的一生。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堂兄,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却有着平常人不可理喻的一切新鲜事物。比如窨子,坟墓,棺材,庙堂。比如用柳树条编簸箕,拿出去买,带领全村年青人来勤劳致富。又比如画画,自学成才,这样机灵聪明的堂兄艺多不压身,学艺多了终究会有用处。但最后,他终究跟着佛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画庙去了。那些众人眼里的神奇,那些主宰人们精神世界的神仙,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举止和服饰,只是堂兄用自己想象力对各种颜色的精心调和及恣意挥洒。他饱蘸浓彩的笔端,不仅画出仙气神威,还画出一个普通人精彩的梦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3

  • 二无居士

    写农村的作品我很喜欢读,有一种亲切感!

    2016-08-07

    回复

  • 赵小波

    去年参加了一次非遗节,了解到很多非物质文化已经失去传承,面临绝迹。如堂兄这样的艺人,怕是以后再难见到了,这是传统文化的损失。

    2016-08-05

    回复

    • 西部井水

       是呀,,随着这些人的去世,一些民俗的传统的文化,正在消亡,更令人心痛。

      2016-08-05

      回复

  • 粒儿

    一个靠自己的本事,脚踏实地活着的堂哥。愿堂哥天堂不再有病痛。

    2016-08-04

    回复

  • 三旬

    堂兄虽是平凡人,但在老师的笔下,有着一种宗教的神圣感与神秘感,也许是与“画庙”有关吧。愿他魂灵永安。

    2016-08-03

    回复

  • 沁芳闸

    堂兄是个非常值得写的人,中午就看到了,和叶叶韵姐三旬一直说好。那个认真,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潜下心学习的人,才能跟佛走。好!

    2016-08-03

    回复

    • 西部井水

       谢谢沁。前一阵子写堂兄,写了一半儿放下了,现在因为这“那人那事”,才下决心写完了。

      2016-08-03

      回复

  • 远牵

    窨子就是地窖或者地道,从地面上向下打一个四方的洞,大约四五米深,然后平行着向一边打洞,里面可以也随意延伸。有些窨子是从前防兵匪的设施,虽然看起来洞口不大,但是下面空间不小,别有洞天,还可以临时住人。我也记得这窨子里常有老辈儿的人纺棉花。堂兄是手艺人,能在窨子里编柳条簸箕,也会在庙堂里画庙。一篇乡俗很浓的怀念文章!

    2016-08-03

    回复

  • 下寨龙池

    簸萁,天太古老。我妈经常用这东西簸小麦,然后去磨面,好亲切。

    2016-08-03

    回复

  • 白玉兰

    堂兄不在了,可他在井水的文字里是如此的鲜活!

    2016-08-03

    回复

  • 韵无声

    犹如一副素描,随着井水老师的笔触起伏,这个人物顿时丰满立体起来,好笔力。

    2016-08-03

    回复

  • 落叶半床

    堂兄编簸箕那几段很传神。堂兄是心灵手巧的,最终画出了一片天地,一生像他的画,落到哪里哪里有颜色。

    2016-08-03

    回复

  • 千千

    希望堂兄真如村里人所说,跟着佛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画庙去了。

    2016-08-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