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听天堂的水声

作者:唐仪天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6-29   阅读:

  
  四季就这样不经意的流过。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潺潺不绝的水流,离不开那汩汩、琅琅复哗哗的水声。听听,那水声。看看,那水色。梦里也能嗅到质朴而醇厚的水之味;感到那绵软柔滑的水之质啊!
  天堂的水声响了。涓涓滴滴潺潺。汩汩琅琅哗哗。
  而今天,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荒村残垣,枯木凄风,满目疮痍。
  随着石羊河上游人口的增多和土地的开发,丰满的石羊河开始萎缩,湖泊海子在相应的时代里渐次消亡,柳林苇林大片死亡,鱼骨蚌壳暴尸湖底,沙尘暴如劫掠成性的强盗,毫无顾忌地任意横行。
  二十世纪初,瀚杆频频出现。二十世纪中叶水车、离心泵开始用作。二十世纪末,大功率的潜水泵在无情的吞吸着已不丰盈的地下水源。环境严重破坏,水质极度恶化,土地大片龟裂,人口向外迁移,民勤绿洲开始迅速萎缩。
  龟裂的土地是柳林湖张开的嘴巴,枯败的树木是柳林湖举起的拳头。柳林湖再也不能容忍无知地掠夺和糟践,柳林湖在呐喊,柳林湖在嘶吼?
  救救柳林湖!救救这曾经美丽富饶过的家园!
  听着柳林湖的呐喊,我的心灵剧烈的震颤,难道我们就忍心把这样的残村废园作为文化遗迹,留给我们的后代?难道我们就忍心让这曾经美丽过的家园,变成新世纪的古楼兰和罗布泊吗?
  带着这样的沉思和感慨一步三回首的闻开柳林湖,离开那个有着美丽名字的村庄后,我的心情焦灼不安,失去一个弹丸之地的村庄,失去一个柳林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怎样去面对大自然,面对这严酷无情的劫掠和侵扰。
  谁能让柳林湖重焕往昔的异彩?
  谁能让柳林湖重新响起天堂般的水声。
12
  审核编辑:远牵   精华:三旬

上一篇: 《 老缸窑有个葡萄园

下一篇: 《 西凉草木记—— 《熟季花》

【编者按】 红尘会员   远牵:
荒野连着荒野,孤村望着孤村不忍卒睹的现实,让我惴惴不安;不忍卒睹的现实,让我如卧针毯。对着曾经美丽富饶过的家园,作者发出救救柳林湖的疾呼,作者大声质问: 谁能让柳林湖重焕往昔的异彩? 谁能让柳林湖重新响起天堂般的水声! 让人心潮起伏的精萃好文,各种高妙处我就不细点了,各位文友可用心体会,在这篇文里跟唐老师学两刷子也值了……


往期编辑   三旬:
大气恢弘的文字,读来酣畅,有如观看纪录片,心潮澎湃!拜读老师大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三旬

    深夜再次来读文,视野之广,笔力之强,读文过程中我脑海中所有兴奋的因子都被调动起来。文字,居然能有如此力量!

    2016-06-30

    回复

  • 沁芳闸

    还想说,水,是生命的源头,害怕我们人类毁于自己之手。

    2016-06-29

    回复

  • 沁芳闸

    心痛,不安。感谢唐老师发出这样的声音,但愿这篇文字能让更多人看到。

    2016-06-29

    回复

  • 千千

    好!

    2016-06-29

    回复

  • 韵无声

    刚读到此文,直说过瘾,真乃酣畅淋漓,观感丰富!

    2016-06-29

    回复

  • 东方玉洁

        正好把刚才的交流贴过来:
        这个确实是非常好,连我这个怕看长文的人都看完了,真是声情并茂,生动非常。似乎听到了他在深情的呼喊,低声的控诉,无言的叹息,又渴望着未来,犹如大旱之望云霓,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激荡读者的心胸。我被文章所感染,但我写不出来,看完了之后,如果不形诸文字,便忘却了。
        唐老师的这个,才真是纪实文学的意味,有八十年代那种忧国忧民之风,是一个文人潜在的责任感驱使,发出的呐喊吧。与《没有河流的村庄》相联系,便能直切的感觉到那种残酷的生存环境。我们只是旁观者,而他是身在其中的挣扎生存者。井中捞月老师谓之《与苦难共舞》,也算是定位准确。这个“苦难”,不唯是唐老师一人,而是那个地方所有的人。对,家乡是他的根,他一直扎根于此。

          

    2016-06-29

    回复

    • 韵无声

       东方老师,真想了解唐老师写此文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写作状态?

      2016-06-29

      回复

  • 落叶半床

    对水的渴望和对失却的环境的呐喊很震撼,有水无水,天壤之别啊。现实和昔日的对比让人不安。呼啦啦什么什么地全来了,呼啦啦的一切又都消失了。干旱的地带,水一来顺势蜿蜒,长长的一条,沿途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只是有更多的地方像唐老师写的这样,水没了,一切生机都不复存在了。那些消失的天堂,何时再有水声?


    2016-06-29

    回复

  • 远牵

    自然,历史,乡情,民生在作者笔下成为一曲憾动人心的交响乐,最直击人心的是作者深重的忧患意识,这篇文在唐老师的散文作品中视角愈见开阔,多维度的并行推进加重了文章的深刻主题,我认为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一种突破!
    要注意的是正文中不要再重复有题目了,在此提醒发文时留意,握手问文安。

    2016-0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