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历史,梦回万里丝路

——品读李元辉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作者:西木诗歌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6-08   阅读:

    甘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遗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放眼四望,天空蔚蓝纯明,大漠雄浑静穆,一片片绿洲点缀其间,像一幅苍茫寥廓的画卷铺展在眼前。
  历史仿佛静止在这里,时间也仿佛在此凝固。曾几何时,这里旌旗猎猎,人喊马嘶,一片刀光剑影。而如今,祁连巍巍,大漠寂寂,古道无声,留下了更多的凭吊与感叹。丝绸之路,犹如一张裸露的历史画卷,当我们用脚步和目光丈量,一定会感受到远方急促而来的马蹄声,也一定会打破丝路古道上的千年寂寞。
  《汗血宝马》嘶鸣着向我们疾驰而来了。《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甘肃文史学者李元辉在深入挖掘铜奔马独特的文化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历时八年,创作了具有西部特色、再现西域文化的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
  千里河西,美丽如画;长河落日,漠风频吹。让我们打开《汗血宝马》,去领略两千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传奇和画卷吧。
   一、踏燕追风铜奔马
  “英雄出塞,汗血洒西域;汉武西征,宝马留传奇”,这是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的开篇之词。这里的“宝马”,就是汗血宝马,又称“天马”。说起“天马”,我们还得从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说起。
  “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标志。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是甘肃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1969年9月,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了一尊斑驳陆离、造型精巧的铜奔马。那匹铜奔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展翅飞翔的飞鸟之上,铸造技巧精湛,堪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极品。铜奔马出土后,随即被送往甘肃省博物馆展出。1971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当他看到那件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的铜奔马时,惊叹不已,拿在手中细细观赏,不禁道:“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马吗?”之后的“马踏飞燕”进京展出,人臧克家看后,在《踏燕追风铜奔马》写道:“这只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品,它是优美的艺术杰作,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自1973年至1975年,铜奔马先后应邀到世界12个国家巡回展出,引起了世界轰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马踏飞燕”,2012年2月,我曾向全国人发起抒写“马踏飞燕”的歌征集活动,也因此收到国内外三百多首同题诗,试想能出版一部这方面的诗集或专著,只可惜因多种原因并没有实现。阅读到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使我感到如释负重的惊喜,尽管它不是出自我手,但这部小说的出版,我自始至终关注到底,也可能是第一个看到这部作品原稿的人,因此提出过大量的意见。“马踏飞燕”是整部小说的注脚,是这部小说故事展开的主要线索。阅读这部小说,我们一定会了解到这一艺术瑰宝的历史价值;在它身上仿佛看到两千多年前的丝路古道上,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悲壮与惨烈;也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下的宁静壮美的西凉文化。
  铜奔马的横空出世,引起瞩目。1983年10月5日,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4年,甘肃省武威市选定铜奔马为武威市城标;1990年,铜奔马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与全国人民见面;1996年8月,铜奔马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0年,“马踏飞燕”被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学历史课本;2001年6月25日,甘肃武威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在全国高考中,铜奔马作为高考作文题与几百万莘莘学子见面;2002年,铜奔马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从1973年到2002年,我国已先后发行了四枚以铜奔马为图案的邮票……
  铜奔马以汉代“天马”为原型铸造,它斑斑锈迹,却飞扬神采。它的出世,不仅再现了历史创造艺术文明的辉煌成就,更再现了一段刀光剑影,英雄高歌的民族战斗的场景。让我们走进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从它的故事情节中,进一步了解它的精神气场里表现出来的历史价值吧!
   二、“天马”从遥远的西域绝尘而来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这是汉武帝写下的《天马之歌》,朗读这首词,我们能感受到汉武帝开疆拓土远征西域的的雄心壮志,也能联想到天马东归万里跋涉的艰辛与豪迈,还能看出大汉王朝军威武功气魄雄浑的英雄气概。
  《汗血宝马》以西汉太初元年到太初四年汉武帝西征大宛各国以求得汗血宝马为主要线索,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塑造了李广利,车令等历史人物形象,环环相扣,悬念重重,仿佛把读者带回到两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带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万里丝绸古道上。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骑兵作为最强大的兵种,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保卫和拓宽了民族的生存空间。寻找力量和速度兼备的良马,用以武装骑兵,便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件大事。“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史记》)。天马奔跑时肩胛之处汗如血色,故又称汗血宝马,大宛国把所有的汗血宝马隐藏在贰师城驯养。大宛国,距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汉书》),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听说汗血宝马的消息后,为改良骑兵马种,以更有效地出击匈奴,于公元前104年,派壮士车令等率领大汉使团持千金及金马出使大宛,以换取汗血宝马。车令等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宛,谁知大宛国因汉朝距离遥远,不仅断然拒绝,还指使属国郁成国派兵截杀大汉使团,使团遭到全歼。
  遥望汗血马,仗剑走天涯。碧血染黄沙,豪气冲云霞。可此时,谁为你,拭英雄泪?这是《汗血宝马》创作之中抒发情感的几句词,也是对天马东归之路的曲折与艰难的感慨。当第一次西征失败,汉武帝大怒,遂拜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征讨大宛。汉武帝远征大宛,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途远征,不仅开通了西域商道,也为日后汉朝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了大宛的国宝——汗血宝马。第一次西征因准备不足,粮草难以供应而失败,李广利退回敦煌,但要求败军不得入关。后武帝再次派李广利西征,第二次兵精粮足,汉军一路顺风,征服郁成、大宛,获三千余匹汗血宝马以及郁成王、大宛王的首级胜利凯旋,威震西域。三千多匹汗血宝马,就在这为期四年的征讨中,终于成为汉军的战利品,离开它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千里迢迢,前往大汉。几千匹汗血宝马奔驰在万里丝绸之路上,所过之处,烟尘四起,蔚为壮观。它们身上流出的汗血,是那么殷红,那么新鲜,犹如一朵朵生命之花,在丝绸古道上绚丽开放。
  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汗血宝马仅余1000多匹。汉武帝得到汗血宝马之后,欣喜异常,正式将其冠名为“天马”,并写下《天马之歌》加以称颂。此后,天马一直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一千多年。但到元朝之后,天马已难觅踪影,史料中也很难见到天马的名字,天马在我国悄无踪迹的消失了,逐渐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我们只能在史册的短暂记载与诗歌的激情描绘中对它浮想联翩。1969年,“马踏飞燕”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再现了汉代天马的原型,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天马的热情。而这段沉埋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正是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的主要故事情节。
12
  审核编辑:三旬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端午节

下一篇: 《 诗词楹联献给党,党性光辉映在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三旬:
“马踏飞燕”,庄严而响亮地向世界唱出我们伟大民族的颂歌。《汗血宝马》便是这曲颂歌中重要的乐章。大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大漠风光与西域风情、铁骨柔情与凄美爱情……一幕幕在作品中展开。作者老师对该长篇历史小说的赏析,传达着与优秀作品共振的力量。历史的细节,往往消失于漫长岁月的云烟中,但是大汉之豪情,却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一直流淌。天马精神,定将引领我们勇往直前,疾驰腾飞!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落叶半床

    更深入地了解到天马精神。

    2016-06-08

    回复

  • 韵无声

    踏在武威这片土地上时,满眼过去的是西北这座小城的简单与朴素。经过两天的停留,了解了西北汉子的豪爽,西北女子崇尚衣着美的时尚文化潮流,感受到西北酒文化的魅力。
    昨日刚刚参观完雷台文化馆以后,被深深震撼了。凌晨一点躺在去敦煌的火车上,徐徐梳理着这两天武威之行的脉络,今早打开网站就看到西木老师这篇文,感觉又像是梦回汉朝。
    西木老师话不多,敦厚朴实,是我心中诗人的模样,诗人都有一颗纯净的诗心。感谢西木老师赐稿散文版,愿老师永葆诗心,文思泉涌,创作出更多美丽篇章。

    2016-06-08

    回复

  • 三旬

    读老师的赏析,觉得身上每一个诉说着雄图大志的因子都被唤醒呢!问好老师,谢谢您的赐稿,谢谢您为我们分享这样优秀的作品!

    2016-06-08

    回复

    • 落叶半床

       三旬的编按写得好,赞!对了,以后要打开后台,进入文章修改页面看一看,因为有些老师和作者不知道副标题那里不需再加破折号。长的文章有分节的,每个分节之间留点空格,就会更疏朗,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了。当然你做的很好,我只是希望好上加好哟。时间太紧张的时候,我也会忽略掉这些;有些时候是被文章本身吸引了,没有顾及那么多,也会这样。咱们共勉!希望网站越来越好越来越完美。

      2016-06-08

      回复

    • 三旬

       谢谢叶叶提醒~~我们一起努力~

      2016-06-08

      回复

    • 西木诗歌

       谢谢三旬编辑,请多多批评!

      2016-06-09

      回复

    • 西木诗歌

       问好落叶老师!谢谢鼓励!

      2016-0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