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老王

老王

乡村人物之一

作者:陈昌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6-03   阅读:

  
  身居城市多年,老家的有些人却怎么也忘不掉,老王就是其中之一。
  老王独身一人,用老王的话说,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王曾有过媳妇,但结婚没多久媳妇就走了,这些,老王曾提到过。言辞中,可隐约感知老王的无奈和还一直留存在心底的念想。我不知道老王这么多年是如何过来的,或者说,这么多年了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
  村上把老王这种情况的人,叫五保户。一过六十,差不多都进了敬老院,吃住用不着操心,每天在墙根边和老人们边晒太阳边拉拉家常,想想,也是挺好的事。敬老院我曾去过,三排都是簇新的砖瓦房,谁有谁的宿舍,条件挺好的。大院里,有一畦畦的地,春、夏、秋都有吃不完的新鲜蔬菜。可老王却说,我还不太老,有腿有胳膊有脚的,再则自己还有一两亩地,若实在苦不动了再进也不迟。
  老王爱笑,笑起来时眼睛眯成一条缝,额头上的皱纹便紧紧簇在一起,再加上老王上唇中间的好几颗牙齿已掉了,让人感觉起来老王的笑既朴质又让人忍俊不禁。
  老王言语不多,只有提到农事时,老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拘谨感便顿时消失了。什么麦子已浇了几个水了,再多长时间便要收割了,村上谁谁家的玉米去年买了多少钱,说起这些,老王常如数家珍。
  老王有事没事总爱到学校里去转,时间长了,不但老师,连学生们都熟悉了老王。若好几天不见老王,老师们便互相问询道:“这两天老王去哪里转了,怎么没见过人啊?”。有时碰到校园里植树什么的,老王还主动过来帮着干。还有,周末若发现有娃娃们攀折校墙外面的枝条,老王总要主动去制止。因为老王对学校的热忱,老师都私下开玩笑称老王为王“校长”。
  老王喜欢晚饭吃后到学校门房和值班的老师们唠嗑,比如说乡上又给他补助了多少钱,给了多少斤过冬的煤炭和大米、清油。老王说起这些时,总掩饰不住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时间久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们常爱和老王开玩笑:
  “老王,想媳妇不?”
  老王只是笑,不说想还是不想。
  “老王,给你介绍个媳妇要不?”
  老王更窘了,感觉一双脚不知往哪儿放才好。
  每年夏秋,老王总爱给住校的老师送些自己种的一些小蔬菜,比如说,芫荽,豆角,葱,小白菜啊等等。若稍一推辞,老王便一副耳赤脸红的样子,连连说,都是自家产的,自己又吃不了。看老王那样真诚,让人觉得若实在不接受便会拂了老王的心意。
  有一老师因年纪大的缘故,早于几年前已退休了。那老师家在城的最西面,老王不知怎么一路辗转打听到了住址,提着一布袋刚摘下来的辣椒和茄子专程去看那老师。那么远的路,老王又很少进城,又不会打电话,又不识公交站牌,他是怎么找到的?想想,真令人感动!现在真的是很难找到像老王这样纯粹的人了。
  不知怎的,我在城里的日子里,总老不自觉地想起老王,总想和老王再暄暄。好几年不见,老王该七十多了吧。
  
  审核编辑:老判   精华:粒儿

上一篇: 《 小牙儿去哪里了

下一篇: 《 篮球,触于指间的记忆

【编者按】 红尘会员   老判:
这个城市,失落了多少老王,失落了多少生命最初的质地。当城市渐渐扩大它的领地,乡村和乡音开始逐年消失。不声不响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任由岁月变迁,推挤着往前,忘却自己原来的面貌。只有老王,还在那里耕耘劳作;只剩老王,质地淳朴不失本色。可想作者其人,可见作者其人。感谢并致敬。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三旬

    这样的老王,怎能让人不常想起呢?问好老师~~

    2016-06-04

    回复

  • 韵无声

    真是好文章!这样的“老王”谁都忘不了
    问好陈昌老师。

    2016-06-03

    回复

  • 韵无声

    真是好文章!这样的“老王”谁都忘不了
    问好陈昌老师。

    2016-06-03

    回复

  • 韵无声

    真是好文章!这样的“老王”谁都忘不了
    问好陈昌老师。

    2016-06-03

    回复

  • 落叶半床

    这人,朴实寻常,却最让人感到安宁。

    2016-06-03

    回复

  • 粒儿

    文中的老王老人是勤劳、质朴、并且有着自尊的老人;是个尊师重教、关心别人的老人。这样的一位可敬、可亲的老人,难怪身居城市的作者会常常想起。

    2016-06-03

    回复

  • 千千

    如此王“校长”,还真是现在社会上所缺少的人。

    2016-06-03

    回复

  • 老判

    问好作者,问好老王,愿俱安然。

    2016-0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