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精神信仰

作者:火飞娃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3-15   阅读: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如同是一趟疲乏的长途旅行,读后总觉得精疲力尽。史铁生的作品太接近灵魂,仿佛每一句话都是对人性的发问。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你就会一点一点地明白起来——是什么能让他接受甚至超越苦难,在病痛的折磨中不被命运打垮。
  二十一岁的史铁生正值青春勃发,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永远囚禁在了轮椅上,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直至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然而经过了痛苦的精神探索和对生活透彻的领悟之后,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了出来,并且一步步地攀上了理想的高峰。脱胎换骨的他在生命的废墟上重构了一种精神信仰,生命的大彻大悟让他敢于直面苦难,甚至超越了苦难。
  史铁生的信仰不同于普通的宗教信仰,更非迷信,而是站在接近神性的高度上俯瞰整个人类和人类社会所悟出的一理想精神——博大的爱。他从接受苦难到超越苦难,依靠的便是这虔诚的信仰。周国平先生的描述是:“看到并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点,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犬儒主义。可是,一旦寻求拯救和超越,智慧又不会止于智慧,他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信仰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到:
  “在人性接近完美却发现永无终途的路上,才有神圣的朝拜。”
  “唯有对神性的追问与寻觅,是实际可行的信仰之路。”
  “因信称义,而不是因结果,而信恰在永远的过程中。”
  史铁生眼中的神与平常人眼中的神不同,它体现的是“绝对价值”,代表的是“无限之在”,所谓的天堂也不是幸福的终点,真正的幸福是去天堂的路上,“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小说《命若琴弦》展现的便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以弹琴说书为生。他们的生存信念是:当一个瞎子弹断了一定数量的琴弦,就可以在琴槽找到一张让他复明的药方,而所谓的药方其实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如此代代相传,重复地支撑着瞎子们在人间流浪说唱。老瞎子用了五十年弹断一千根琴弦,方知这是谎言,“那目的原来是空的”。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老瞎子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可在他沉浸于痛苦中时猛然想到:过去琴槽里封的不也是这张白纸吗?原来他过去的欢乐来源于对它怀有的希望。老瞎子终于领悟了“药方”的意义,后来找到了他的徒弟小瞎子并把“药方”郑重其事地传给了他。于是,另一个人与琴的人生旅程又开始了。
  人活着必须要有一个目标,就像那张药方一样,这是人活下去的精神动力,人生意义的实现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中。人的一生伴随着永无止境的困境,人百般努力,终究走向毁灭。面对一个必然的结果,人们常想,人生真的有意义吗?“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只要你这样问了,答案就肯定是:有。”史铁生如是说。困境曾迫使史铁生深深地思考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发现了“过程”的意义。信仰,便在这过程之中,即使目标是虚设的,即使你最终没有实现,但只要你为之奋斗了,便创造了精彩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我们对生命的信仰,是能使我们坚持创造意义的精神定力,用来应对苦难之路。史铁生在一次访谈中强调“神性,神的本身就是意味着永远的追求,就是说正是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存在。”当一个人认识到苦难的必然,尘世的限制,想寻求超越和完满的时候,这便是信仰了。“信仰是要你在精神里诞生的那种复活,有一种精神应对苦难的时候,你就复活了。”
  讨论神、信仰等问题,其意义不止是为了应对苦难,更是对灵魂,对荒诞的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史铁生从苦难到信仰的心灵之路,对于他自己,对于所有人,都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救赎。
  
  审核编辑:梁星钧   推荐:梁星钧

上一篇: 《 幸福的人

下一篇: 《 有这样一本书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作者从对史铁生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虽短而意不短。推荐欣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