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诗友两首诗词之漫谈

作者:理野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6-02-25   阅读:

  
  七律秋日与友对酌歌 
  对坐于君侃乐忧,三千故事满杯留。
  时风不拂初心处,慧性犹从紫陌秋。
  两鬓沧桑何所惧?一怀淡泊月全收。
  低吟浅唱悠然也,厚德淳仁宿旧楼!
 
  卜算子 无悔人生
  静处品春秋,慢把仁心度。
  落絮幽幽且自收,迈出逍遥步!
  淡泊已经年,佛易千般悟。
  百载人生无悔求,我梦君知否? 

  也好词也好,若想写好,真的不容易。好多的人写填词——也可以说一百个人写填词,其中就有九十个,能将诗词给涂抹得令人不知所云,另外那十个人,则是能鼓捣得自己都不知所云,别人看了却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都知道这人原本就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还不如无病呻吟或者欲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人们至少知道这半男半女的人是在没病而找点病痛的感觉又表现出来;欲赋新词强说愁,至少能让人知道这不男不女的人是要说说自己根本没见过长得什么模样的愁。由此可知,我可爱的还在坚持和希望自己能出彩的宝宝们,写诗填词,是用心了,但却是擤鼻涕按耳朵——劲儿没用到正地方。只缘仅仅是单一的用心要写和填出好东西来,根本不晓得真正的好文字,是四个字:言由心出。
  不论毛泽东说的诗言志,还是人们都认可的抒情怀,其实都是在变相地告诉人们“言由心出”这四个字的重要和必要。而作者的《七律·秋日与友对酌歌 》、《卜算子·无悔人生》这两首诗词,一目之下,就知道这是以“心”在写,不是信手涂鸦,更非见到不论有枣没枣的树就是长杆子一通乱打。《七律·秋日与友对酌歌 》写的是与一位应该是挚友的人终得相聚一秋日,敞开心扉,尽情畅饮,对酒当歌,明月来相照,焉能不激情洋溢、通宵达旦、痛哉快也!当真有明朝大家杨慎的名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酣畅淋漓。
  如果说《七律·秋日与友对酌歌 》是一扬的话,那么无疑《卜算子·无悔人生》这首词,虽然用韵为铿锵有力的仄声,然而则是一抑了。这首词,没有什么张扬的句子,看上去好像很矜持,很害怕谁人知道这里有一首词一样的感觉,然而该说的,都说到了。说的是什么呢?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谁也不要以为“百载人生无悔求”是在说要追求自己活一百岁——活一百岁就成了王八了!是在说,这来世一场,忙忙碌碌,辛辛苦苦,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可是我的追求是永恒的。这种心境,娓娓道来,如歌如画,如春雨淋窗,看似风平浪静,却悄然有声,锦里藏针。这就是词。词与诗,差别就在于,诗,可以写成咚咚战鼓,声若连雷轰响;而词,必须是人世模样,有高楼大厦、茅屋草舍,有崇山峻岭、小桥流水,有千姿百态的人、万紫千红的春。诗,可以用嘴在吟出,词,则就是用心灵在唱歌了。诗,要的是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词,则要委婉含蓄,如哀丝豪竹。易安居士之所以要讽刺苏轼的词为“带逗耳的诗”,原因就在于此,也仅在于此。这首《卜算子·无悔人生》,更能说明什么叫“言由心出”。
  说了半天“言由心出”,这只能说明我理野某人太老土了。用诗词的专业术语说即:立意。只有言出于心,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写出来的,别人看了,也就晓得了这是在表达什么。如果心里没有什么想法,没有什么可写出来的东西,偏偏非得要写诗填词不可,那么只能是七拼八凑、胡诌八扯,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的脑袋一不留神,给驴踢了。不论是诗词还是什么题材的文章,立意,是成文之本。立意,其实就是“想法”,心里有什么想法,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言出于心,就是有“立意”的文字。有了立意,写出来的文字,才不至于空洞乏味,才有可读性以及叫人共鸣和收益颇丰。诗词不同于散文小说、随笔杂谈,更与长篇小说有天壤之别。但是,诗也好,词也罢,虽然字数不多,比如五言绝句,也就二十字,却可囊括天地,包含古今,万类阴阳,百态人世。这就是诗词的容量,这就是诗词,这才是诗词。作者的《七律·秋日与友对酌歌 》、《卜算子·无悔人生》这两首诗词,做到了这一点,容量极大。三千故事满杯留——单凭这一句,谁能诠释这句话的容量有多大呢?三千个故事,应该就包含了人生所有、人世炎凉、天下地下、古往今来、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然而,古代的“三”的,可不是我们理解的“一、二、三”的“三”的意思,而是“好多”或者“所有”的意思。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三”,就是“好多”的意思,而不是说“三种”。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敬的行为有好多,多去了,然而,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留下后人,断子绝孙了。这样一理解,“三千故事满杯留”这句话的容量是不是就无限大了呢?而且,这才是七律一首诗中的不过一句话而已。“满杯留”三字为神来之笔,从而使得“三千故事满杯留”整句话,十分传神,读来能叫人眼前一亮,仿佛发现了奇迹。再说《卜算子·无悔人生》的结尾句,“百载人生无悔求,我梦君知否?”,咱也不管前边句子“淡泊已经年,佛易千般悟。”到底淡泊了多少年,谁顿悟了多少“般”,但是最后这两句。先说最后这一问,大有唐才女子聂胜琼的传世名篇《鹧鸪天》里名句“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之风采和神韵。寻好梦,什么好梦?是赚钱的好梦?还是当官的好梦?是想情人、知音的好梦?还是大教授要占有六千多女学生胴体的好梦?是一脱成名的好梦?还是一贪就是四千个亿的好梦?如果不看作者的身世,不看写作时的时代背景,谁也猜测不透这“寻好梦”中的“梦”到底属于哪一种梦?而这里的这句“百载人生无悔求,我梦君知否?”亦是如此。一生一世,无怨无悔追求的是什么?是开房?是小三?是闺蜜?是理想?是抱负?是想当皇后?是想给老外扔几千个亿试图万古流芳?当然不是想进监狱。也许什么也不是,然而,却是能让有什么追求的人读了,就会产生什么追求的共鸣。也就应验了赵都古城邯郸赵武灵王的第一百四十八代公主赵清枝赵大小姐对于诗词谈过的一段话:“诗,情景交姿,意理并貌,体小,影子大,言有尽,境无边,谁也可从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悲喜炎凉、有益以及趣致来,是世间永远都不可废弃的好东西。诗之对于赏者,犹大自然之对于世人,饥者取之有食,渴者取之有茶,美者取之有香,善者取之有良,甜者取之有蜜,苦者取之有悲……”诗词,有了容量方可成其为诗词,否则,就是顺口溜或者大白话了。作者的这两首,恰恰做到了立意鲜明又容量极大。
  不可不说的是,诗词仅仅立意好和有容量还远远不够,只能说是诗词了,或者充其量说算得上一首像样的诗词了。然而与好的诗词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好的诗词,也即化境诗词,方可当之无愧那个“好”字,方可为世人所传诵而流芳百世。人之所想,又非人之所能道出,能引起人的共鸣,通俗易懂,略识之无者一看便懂,而行家又无力穷其全味,才是化境的文字、化境的诗词。关键还是“通俗易懂”。无论你的立意何等的好,无论你的容量如何庞大,如果你的诗词通篇都是姜夔的“夔”字如此笔画多和写起来繁琐又让不认得的人查字典都无从入手,那么,摆在人面前的,就不是诗词了,而是一个盖着盖儿的坛子,当人费劲周折抠唆开盖儿时,里边的酱都发霉了、长毛了,不过一坛子臭酱罢了。写的令人看不懂,比大白话还糟糕。古往今来的名篇,尤其传世之作,大都是喜闻乐见,脍炙人口,争相传诵,方得以流芳百世。如唐才子罗隐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一首,慢说略通诗词的雅人,即便那些喝得烂醉的酒鬼,看一眼,也能倒背如流。只缘这首诗其流畅和自然程度,已经近似于大白话了,虽然里边所蕴含的东西绝非千万个酒鬼之所能洞悉。也许有人会问了:理野某人,你上边才讥讽有些人将诗词写成大白话的?当然了,这首诗,可绝非“大白话”三字所能冠冕的,其实要有两句话来赞美方不辱没其光彩: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千锤百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能在“格律、韵脚、立意、容量、”等方面都照顾到的前提下,又能写的如此“和谐、流畅、自然、韵致”,若非奇才,那是休想。
12
  审核编辑:蝶儿   推荐:蝶儿

上一篇: 《 月光井水

下一篇: 《 留得青山在的N条理由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蝶儿:
由对一诗一词的真切析读而深入到对文字与心灵的认真探讨,进行十分深透的理解与评析,诗词如思想的火焰,可以照亮心灵,可以鼓舞心灵,可以唤醒心灵,言为心声。评论深刻,见解独到。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