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向教育的一口浓痰

作者:小晓追梦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3-14   阅读:

    ――读张雷小说《子丑时分》
  初看《子丑时分》这标题,并不吸引眼球,深入此文不禁拍案而起。通篇在絮絮叨叨、斤斤计较中,完成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幼年、少年、青年、中年。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在失败中寻找斗志。遭遇过挫折和失败,懂得承受结果,以智慧和勇气在成熟中收获丰富的人生……轻松幽默诙谐的语言,捧腹中体会真真实实存在于生活之中的真情实感,产生共鸣的同时感受到了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雷以辛辣的讽刺手法直指教育这个倍受关注的敏锐话题,狠狠地把一口浓痰吐向了传统教育。应试教育存在的利弊引人深思,在扼杀学生的灵性、个性,一味追求升学率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上,迫使多数学生为片面应试而奔波。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堪重负的学生甚至因为分数想到了自杀。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上看到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产生分歧的三对家长,他们针对现有教育机制的不合理,想到了办私塾来完成对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其中一对搞艺术的夫妻,他们的理念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龙成凤,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身为企业家的一对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快乐中自由地成长,而另一对家长则希望顺其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最终没能定出教学的方案而不了了之。针对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张雷的《子丑时分》寻找真正的答案。
  小说以“我”为典型塑造了一个颇具叛逆性的人物。课堂上的枯燥无味让“我”苦不堪言,对着“那些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话”忙里偷闲地“绽放红彤彤的笑脸”,然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行我素。自娱自乐所表现出来的“安静”,换来了老师的“有点傻,但还老实,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显摆,爱吵闹……”而惹恼了父亲用枝条惩罚“我”。父亲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与儿子的玩世不恭的姿态,真真实实地呈现在眼前,生动的描述中深深体会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做为教师,体察不了学生内心世界而一味要求在“安静”中扼杀好动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才能,是不理智的。顽皮的天性一旦被刻板的教条所左右,就会对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生动自然的教学方式让情境和气氛始终贯穿于课堂之中,以沟通式、情境式的教学方式给单纯的心理更多的需求与满足,通过多种形式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与父亲的对峙中始终围绕着“开窍”这一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讽刺,体会着父辈望子成龙的心情。作者充分地借助核桃补脑的功效渲染核桃木的开窍醒脑的作用,来讽刺棍棒之下出才子的严厉式管教方式。实际上,棍棒教育严重地侵犯了儿童的人身权利,体罚与变相体罚极大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当“我”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叛逆心理找到“报仇”的机会,就是娶妻生子。然后用父亲对待儿子的手段来对付其孙子以满足报复的行为,达到“开窍”的目的。文字间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在作者貌似自言自语的游走思绪间穿梭,以诙谐的语言来完成父与子之间的心理交战,不禁让我哑然失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以及漫无拘束的写作技巧,在洁净的絮叨里所传达出的表现力让人震撼。
  而“我”耿耿于怀于父亲用核桃枝实施“开窍”的做法,让我体会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威严面前,他们会用沉默来抵制苦口婆心,也会用逆反的心理对抗声色俱厉的批评,甚至以谎言来达到解脱惩罚的目的。家长与老师应该有颗“朋友心”,以真诚的爱进行教育和管理,不能将偏见流露于表情、语气、动作中。当他们以沉默和无礼来对抗时,更应该心平气和、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好意,消除对立情绪。老师动不动请家长,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实则就是无能的表现。针对一些想法对症下药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家长与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威望,以达到真正“开窍”的目的方为上策。
  读书上学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娶个好媳妇--生活就是这样无常,在措手不及中找到真理的所在。正当“我”满怀信心,兴致勃勃地在生活的热潮中准备大显身手时,幻梦破灭了。“我”的能力受到质疑,而“我”把不顺心归结到了没能遇到“开窍”的名师,当生活的大浪将一个人磨砺得没有了棱角而希望得到解脱的时候,心底涌起的苍凉往往需求一种安慰,单纯的对美好向往在无奈与失望中成为了空中楼阁。
  再读张雷的《子丑时分》依然激情澎湃,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其中味。一句“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剥开了人性最为薄弱的也可以说是最为敏感的地带。“生活之所以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全都是因为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因此,引出一段对老婆的“数落”,真实辛辣地抨击了物欲横流的世俗下可怕的自私心态以及生存的艰难。面对种种诱惑,摆脱不了世俗的枷锁,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一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时,是否明白这种快乐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清澈美妙的感受,也是一种积极心态的培养。
  夫妻之间链接的是情感、理解与宽容,而不是对某种欲望的贪念。在这种贪念中清醒过来的“我”,承受不了心灵的伤害,忍无可忍之下,最终选择了放弃。理性在这里又充满了字里行间,不由得让我佩服作者清晰的思维方式,有条不紊的行文正如“我”运尽力气,向窗外吐出了一口痰,畅快淋漓的感觉。
  《子丑时分》活灵活现地把最靠近生活边缘的敏感区域挖掘了出来,产生共鸣的同时思考着人生中无数纠结不清的困惑。一个人智商情商的体现与成长的环境所处的人际以及所受的教育有关,婚姻不曾给我们留下什么留恋,伤痕累累中不如来个了断,痛痛快快地结束漫长的折磨。善良的内心跳跃的火花可以照耀更多迷惘的灵魂。从此文中深切地体会到了伟人的语录“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赢得的是整个世界。”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曲终人散时,所有的人物都将消失在落幕时分。絮絮叨叨扬扬洒洒中,以轻松幽默诙谐的笔调,挥洒自如地把一个人的一生,从童年到成家立业,直至最后的一无所有,畅快淋漓地吐出了郁积在胸口的“疼”与“痛”,而由衷地欣慰。写到最后,小说加进一段关于标题的取向说明看似“画蛇添足”,实则渲染出一生所要经历的众多的无奈与挣扎,作者的意图恰恰是给这口浓痰找到了释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之作用。
  (2008、5)
  
  审核编辑:瘗花秀士   推荐:瘗花秀士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瘗花秀士:
也许因为作者母亲的身分,对教育看得比较透,体会比较深,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家长过于迫切的望子成龙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文中列举的父子就是这样的典型,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野蛮落后的教育方式成为传统,一代代地循环下去。教师动不动请家长,父亲动不动抡棍子,其实都是无能的表现,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失败。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