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门道 . 叶青

门道 . 叶青

作者:水语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6-01-16   阅读:

  
  
  叶青跟拍了三年多的《川戏人生》摄影作品在成都大慈寺举办了一次跨年展。之前在她发布的展讯预告帖后我有跟评说:“颜色有月份牌那种旧旧的味道,或许这正适合表达川剧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吧:继之乏力。弃之难舍。”
  她以为这个看法“准确”,顺便问我能否帮她写一篇?当时我手头有工作,《情意是光阴里的一朵花》尚未完成,就据实以告,又说若她不急,我也是有心要去写她的。
  多年以前,我在百色古街骑楼下看燕子来来回回衔泥筑窝,近旁的雕花木门内“镶嵌着”长发白衣、正比照着一株绿植绣花的女子,一片叶子,见她用了好几种绿。
  多年之后,当我初见叶青,那个画面霎时自心底浮现,也是白衣长发,戴了一枚有着丰富沁色的玉佩。她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特别不同的女子,像少数民族,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她只站在那里,也予人衣带飘飞的印象。
  人的感觉真是奇妙,有时候,明明是在动着的,你却觉得静,比如早年在古街遇见的那个不停地在飞针引线的绣花女;有时候,明明静着的,你却觉得在动,好比眼前的叶青。
  我们相识在四年前,为庆祝霍兄嘉顺的画展圆满收官的晚宴上。听朋友介绍,她经常自己驱车千里之外去收集雕花木门和汉砖,并且已用这些老物件搭建了一座有院坝的房子,取名“门道”。叶青当即邀请我们抽空去门道喝茶。
  那时我刚从藏地求法回来,远途乘车把身体折磨得很是够戗,就说等我缓过劲儿来再约。后来,我给叶青去过电话,却未拨通,加之我又生性懒散,于人于事都不喜深究,欣赏一个人,也只是独自欣赏罢了,不怪,不议,也不攀缘。叶青性子与我大抵相似(这点后来我从她的一篇博文里得到了证明),由此,虽同处一城,偶有消息相闻,却再无交集。
  四年后,还是在霍兄的画展上,当我们再见,彼此已然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了。
  放在别人,也许我不会有所歉疚,忘记名字,是我的常态,熟悉的朋友从不怪罪。对叶青,我却有了稍许的不安,就向霍兄要了她的微信号来,申请相加好友。随即,通过图片和文字,我总算见过了“门道”,那种青砖实木绿竹环绕,间有大红大绿的布艺,以及院落中的竹帘凉棚营造出的意境,是我喜欢的民族风,有着原野的气息。
  正巧那些天我又有意邀约蜜友们小聚,就把这篇文图链接到群里,征求意见,想着若都喜欢,就安排去门道。果然都很喜欢,却时间上不凑巧,佳要去上海出差,蔷要去国外旅游,这就又错过了。但要去门道的念头却强烈起来,一是不太原谅自己对人爽约,再就是从叶青的“朋友圈”中已然对她的生活形态产生了某种情愫,是德国人荷尔德林咏叹的“充满劳绩,但人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了解他的生活空间。冬至节那天,当我正式走进门道,竟发现比照片里看到的更加美妙,触目可及皆是旧物。历来喜欢老物品中那份沾染手泽的沉静模样,虽处室内,也如漫山素花盛开在雪野,那般安祥,是与时光久久磨合过的样子,一点点去掉了簇新的生涩和张扬。在门道,使用旧物,更是一种美学态度。
  她家的楼道里,旧时的洗脸盆架当成花架放在转拐处;色彩鲜艳的木刻版年画欢欢喜喜地把人迎上去、送下来;父亲早年收藏的一帧白底青线十字绣,是元青花的别样形态,苏麻离青料的发色瑰丽而沉着;到了三楼平台,也跟坐在院坝里一样,湿湿的砖缝中冒出蓊郁的青草,苔色沁骨。看得既远,又接着地气。树梢青碧的叶子,有一种古词里“平林漠漠烟如织”的即视感,又有着清晨醒来沐在光里的清欢。
  平台面积虽然不大,却给人以寸地而有深山野谷的幽美意境,更与茶的精神协调,是个发呆的好去处,在这里,且把光阴交付出去,远离凡尘或深入红尘都是未来的事,人又何苦提前忧虑。只是,我得承认,慢生活,是更奢侈的活法。唯其奢侈,才值得体验。
  门道里有狗有猫有多肉植物,吃的是自家种的青菜、自家养的鸡下的蛋。还有一个灵慧得有些狡黠的主妇,不仅自己动手用中药材熬制洗发膏,就连收钱这样的俗事都弄得妙趣横生:朱红木箱,顶上投币口的四周,嵌了一圈古铜钱。听叶青介绍她当初的构想,是不愿意太直接地现过现,给多给少,客人可凭自己的意愿暗自投放。然而至今也没有一个客人愿意成全她这点心思,反而是更加着意地把钱实实在在地拍在她的手心里。
  门道的装修跟装饰方面还有很多的细节值得慢慢观赏,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说“桃夭”是天上落下的云霞,那么叶青就是专为这个红尘而生的金牛座女郎(叶青告诉我她是1月24的生日)。
  她创作的人物影像,有在教堂里做祷告的,有朝佛的,还有穆斯林做礼拜的场景,宗教的自由在她的镜头里自由生长,生命的平等性随之茁壮。
  早年读《齐物论》,喜欢上了庄子那双看生命皆是平等的眼睛,万物只有种属的差异,并无等级的高低,沙有沙的快活,金有金的沉着。每种生命都被地心引力牵引,以各自的足下为重心,活得尊严、踏实、从容,不落炎凉和荣辱——欢喜着今天能再次遇见那与庄子一样看待万物的眼睛。其实摄影师在拍摄别人的时候,往往折射的是自己的内心。叶青镜头里每个人物的目光都是摄魂的,闪耀着信仰的光芒。她说:“有信仰的人不会丑。即使是一张庸常的脸,只要他在虔诚中,就有了打动人的力量。”
  关于“川剧人物”,也许在叶青看来,三年的相处仍然短暂,也不能够实际解决一些问题,惟有以一颗纯粹的心去真实地记录。在这组影像里,看得出来她对戏台充满不舍和眷恋,因而对人物便多了一些细微的解读,这与她时常在村落里行走,熟悉和了解演员们的心理是分不开的,她走近了这个舞台,也走进了演员们的心里,如此才能够近距离地对他们进行拍摄,令这些影像有了暖人的温度。
  很多人想要留住什么,却每每与愿望相反,然而摄影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起到一些留存记忆之作用的,至少通过这些影像,我们能够窥见逝去的时光里那些美好和苦难,那些远去的物是人非与欢笑忧伤。
  一种价值观和情怀像一个手工打磨的镜头,会自然选择适合自己的画面,也赋予画面新的美,或者一个好的摄影师,会启发出镜头前的人一种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审美状态。但是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叶青,她的影像,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却是:美与唯美无关,她不停留在色相上,她关注的是一种情怀。就如她“拍了一套甜腻腻的光雾山秋景,有点像街边卖的明信片”,有朋友表示很欣赏这些画面时,她回复说:“我自己倒觉得不好意思,羞羞涩涩地拿出来。”
  从门道回来,就去找了叶青的博客来读。《老家》,《鸽子巷》,《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见或不见我都在这里》,《划得着》……
  读着叶青,最初那种先验性的印象一步步瓦解。早先对她的预设非常片面,虽然这种片面也都倾向于美善,纯净,侠义等,这些,在叶青的文、图里都有呈现,但她所具有的远不止这些。
  之前听叶青说她自己“以前还能写,现在已写不出文章来了,感觉活得顺畅,不需要找出口发泄”时,我以为她在说客套话,等到把她的全部博文通读下来之后,才恍然到那是她的大实话。她善良,有着对尘世温暖最质朴的向往,且有大境界存乎于心,但她的善意不是通过感官的小径轻盈地走向人们,而是如雨雾那样弥漫,月色那样浸染开的——
  在《最让人心酸的衣服》里,叶青递给浑身包裹着破朔料布的婆婆20元钱,当发现婆婆原本善意的笑容凝固了、手僵持了时,她也脸红起来:“我有点尴尬,我不知道钱带给她的是不是伤害?”将钱硬塞到婆婆手里后,她张皇失措地逃离;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女子,希望一辈子都在拍川戏,她对艺术的执念和对人生的追求融于一体,从古色古香中走来,不紧不慢地生活,经营着属于她的门道,她的人生。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千千

    很欣赏执着的人,那该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不过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定不会觉得辛苦。

    2016-01-19

    回复

  • 落叶半床

    别致的女子。

    2016-01-16

    回复

    • 水语

       感谢落叶辛苦编发~~~~~~~愿吉祥!

      2016-0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