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作者:梦海晴空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11-06   阅读:

  
  喜欢一个人无需任何的理由。
  对于林妹妹的喜欢是那种云淡风清的喜欢,是那种兴趣相投的喜欢,更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还未认识她时,便先喜欢上她的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泉州歌在线”微信平台看到她的歌,便印象深刻。那些发自内心的诗句,那么清新,那么灵动,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心灵。当我看到照片上那一抹飘逸的身影时,我就非常好奇,很想认识她。于是,“林娜”这个名字被我牢牢地记了下来。
  后来,参加过几次晋江作协的活动,都是林娜邀请的,我跟她的接触也开始频繁起来。精练能干的她,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事,而且很热情的招呼着到场的每个人。正是这样随和健谈的她,让我不再拘束。
  认识林娜不久,她就主动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说自己家里有一座诗歌民刊收藏馆。听到这个提议,我很高兴。只是,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无法成行。
  这一心愿在晋江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得到了实现。得知我也要参加灵源的采风,善解人意的林妹妹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跟车,这可把我乐坏了!
  那天早上,我很早就来到了娜娜家。由于急着出门,我大略地参观了一下她家的诗歌民刊收藏馆。十几个高大的书架并排而立,分布于两个房间内。旁边还堆放着一叠叠厚厚的书刊。走进去一看,立即被这片浩瀚的书海惊呆了:好多书呀!收藏这么多的书要花费多少时间与精力呀!更不用说所投入的资金了。听娜娜说起吴先生每年花在订阅书刊上的钱就有上万多,难怪她家的收藏馆收藏了这么多诗歌民刊。
  等娜娜忙完,我也参观完了。随后,我们就出发了。很快,我们就来到了灵源山。泉州的作家们还没过来,娜娜便邀我一起先上山参观。我们拾阶而上,迎面就看到了几棵高大的樟树。听娜娜介绍,这两棵樟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站在树下,看到那些茂密的枝叶,我隐隐约约读出它们的沧桑。久经风雨的洗礼,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可见其意志之坚定。在两棵古树的旁边,有一座极其简陋,毫不起眼的小庙,据说这里供奉着南宋诗人林外的灵位。我们耳闻能详的《题临安邸》就是他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刚上来的石碑前就刻着这首龙飞凤舞的诗。
  过了一段时间后,泉州的诗人们终于到了。我们便下山与他们集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又上山参观这灵源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在灵源寺前,我看到了一些感人的画面,那些虔诚祈福的身影一直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从灵源寺下来,我们又去了灵水古民居参观老房子。这一路上,我就跟在林妹妹与吴先生后面,看他们两位秀恩爱,时而停下脚步拍拍照片,时而驻足深思凝望,似乎又在构思下一首新诗了。难得的是,林妹妹时刻不忘关照我,总会主动对我打招呼,示意我停下来拍照。这路边的风景还是无限美好的,特别是几位画家在老房子的外墙上涂卧鸦,画上3D的立体油画,那效果出奇的好!当然,这美丽的风景也吸引了我们一些爱拍照的女士,纷纷靠近巨幅油画拍照合影。
  参观完灵水古民居后,我们又一起前往一处古民居用餐。吃饱喝足后,我们又在一起尽兴地聊天,真是有说不出的舒畅。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饱了,我们便打道回府了。
  灵源之行,感谢有林妹妹一路相伴,并且对我细致入微地关照,实在令我感动得五体投地。文人相会,竟然是这么一幅其乐融融的画画,我也是醉了!
  那天下午采完风回来,我特意又去她家坐了一会儿,这才有机会细细地参观这座规模宏大的收藏馆了。我们闲聊了片刻后,娜娜便带我参观她家的收藏馆。这下我终于有机会尽情地参观了。“中国民刊墙”五个大字风扇形排开,下面的诗刊细心地包上了一层保护膜。那些琳琅满目的报刊各类繁多,看得我应接不暇。走进里面的房间,就看到了五层高的书架并列排满四面墙,每层书架上都放满了各种图书,书架的最高层还放着形状各异的花瓶。在这些书架的正中间则摆放着一张长长的书桌,上面铺着红布,看上去很喜庆。书桌上井然有序地陈设着一些诗刊专集,书的周围还摆放着一些奇石,并有插花的花瓶。透过这些精心收藏的诗刊,我分明看到了这家主人的高雅风骨及对诗歌的极度痴迷。站在这片书海当中,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及无知。以后,必当时刻告诫自己:阅读,只有阅读才能塑造人的高贵灵魂,才能真正打开写作殿堂的大门。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她的诗里流浪,在她向往的秋天里诗意地静坐。我等待,友谊之花盛满梦海的酒杯。感谢天上掉下来的这个林妹妹,真心希望她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轻松,生活越来越如意!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在路对面看着父亲

下一篇: 《 【红尘慢生活】等到烟火清凉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当心接近了,何愁不喜欢。因为同样恬静的性情,因为同样喜欢诗歌,两人可以一见如故,可以发自内心的喜欢。看完作者笔下的林妹妹,想着这样平淡温暖的日子是最美好的呀。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