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之旅】6南泉庵里的玉簪花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3-09   阅读:

  
  你们望着那葱茏的山腰,
  绿树里掩映着一带红墙,
  不要以为那里只有幽闲,
  没有人间的痛苦隐藏。”
  当我们在僻静的山腰里望到南泉庵一角庙门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冯至先生的《帷幔》。这篇长叙述了一个受封建制度催残的少女,文笔优美如流水行云,从头到尾散发出民主主义悲剧美的芳香。
  我们这一行也正是在鸟雀声中来到这座庵前,庵前有一潭水微微荡漾。
  可是等我们沿着倾斜的石阶走进南泉庵小巧的庙庭时,我的怀古的幽思便被眼前的景色一扫而空了。整洁的小院,西厢放着一盘水磨,廊下是盛满蔬菜的筐箩,檐头还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玉米种和采摘的香菇……惊讶的目光同样从王君和教员的眼里流露出来。这儿分明是一处农家的宅院。
  主人不在,院内静悄悄的,哪里去寻找荒凉尼庵的旧迹呢!只有屋前的两株玉簪花散发出寂寞的清香,还可萦系人们的一缕情思吧。
  正当我们几个游人迷惘的回顾不知身在何境时,一个老尼从西侧角门走了进来。她挽着袖管挎一篮豆角,背稍有些驼,脚步现出老年人的迟缓。
  “您好,老师傅。”教员连忙迎上去,“我是辽阳市××中学的教员,这次到千山来特地向您和少师傅请教果树栽培的。”
  “哦,不客气,请屋里坐。这二位……”她表情有些木然转向我们,王君连忙说明我们的身份和来意。老尼淡淡笑了笑:
  “那就请便吧。”
  老人不爱说话,虽然她肤色健康看不出香炉生活的灰暗,但常年独处山林总免不了性情孤僻吧。我这样猜想着,言语也就谨慎起来。
  “少师傅在吗?”教员问。
  “莲姑上午让管理所召唤去了,大概过会就会回来了。”
  教员被请进屋去,我和王君选择适当的角度支起了画架。
  王君取材于西山小门外果实累累的菜圃,而把葱绿的山林和尼庵的一角做为衬景。他用浓颜重彩把水分充足的黄瓜、西红柿描绘得生趣盎然。他让它们的枝叶藤条蔓延了整个画面,显得热情横溢。“哲学家”巧妙地利用了阳光照映灰瓦的效果,只用一笔淡彩就在颜色浓重的画页里藏进一座尼庵,唤起人古寺新生的联想。
  我选择了庭院里那株玉簪花。多好的玉簪花呀!谁能不为她的美丽而动情呢!在大片的嫩黄与软绿的枝叶映衬之下,她盛开得比玉石还璀璨;比水晶还晶莹;比春光还明媚。我想表现的不是那种不染尘世的清高。不,我认为只有自力更生才是真正的高洁。我想通过花卉的描写给劳动和它所创造的美好生活唱一支赞歌。可是,后来同学们看了这幅画之后,却揶揄说这是理想化了的少女的象征,是倾慕之情的淋漓宣泄。我无力雪洗这不白之冤,有什么办法呢!已经画出了的东西,只好让人家去评论了。
  等老尼领着教员从后山的林子里参观回来,我们画也作完了。老人看了画之后表示十分感谢。她沏了一壶茶,请我们院子里就坐。茉莉花的香气沁人肺腑。大家愉快地交谈起来。茶间我们自然地问起莲姑,想听一听这位不寻常的少尼的身世。
  “说起这个话就长了……”老人交手在膝前,安详地说:“莲姑(她称她的法名)这孩子和我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我小的时候家养不起又有病,老人就把我许到了庙上。我几次逃出去都被爸爸含着眼泪送回来。后来一家人下了江北,我才死了心。岁月一年年的过,眼看世人劳苦奔波,常常是年青青的就死于沟壑,我的心就空了。
  “莲姑是十岁那年从一家铺子里逃出来的。那时我不在此地,在凤凰城西一个山沟里。那一天我上山拾柴遇到了她。已经是初冬时节,涧里的水都结成了薄冰,她还穿着破烂的单衣,光着双脚。我把她领到庵里,她满脸泪水向我述说了她一家的苦难。她说哥哥逃落外乡,双亲也被逼死。八岁那年被卖到一家商号当丫头,受不了虐待跑了出来。我虽然常年过着孤苦生活,硬了心肠,可是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她的悲惨遭遇打动了我的心。还能说什么呢,同样的命运连结了我们。我把她看作是佛赐给的缘分,问她小名叫莲,就给她起了个苦莲子的名字收下了她。之后又怕人家来追查,便带她翻山越岭到四方去云游。就这样,流浪了三年。四五年光复才在这儿落了脚。四九年解放后,我念她年轻,那时她才十八岁,劝她还俗去过光明的生活。她总是不肯。她说:我们师徒二人如同母女相依为命。过去一块儿共过苦难,你抚养我长大。现在共产党来了,再没人欺负我们。你一年比一年老了,我不能离开你,就让我在你身边陪伴你度一个幸福的晚年吧。”
  老尼说到这里停一停喝一口茶,继续道:“共产党、毛主席好哇,他老人家也给我们出家人指出了一条光明的路。自己养活自己是光荣的。莲姑从来没离开过劳动,她很聪明,先是我教她认几个经文上的字,后来是她教我,现在她读报写信都不困难。就说培植果树吧,我刚才同这位老师说过,她不但能学别人的经验,就是书本上写的她也能学着实验……”老尼讲到这里忽听庙外的石阶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笑着说:“她回来了。”
  我们不约而同向门口望去。
  少姑一进门,教员连忙站起。
  “莲姑,有客人来了”老尼介绍说。
  “啊,您是辽阳某中学的谷老师吗?”
  “是我。”
  “我已经听到了管理所介绍,您住在哪儿?”
  “龙泉寺。”
  “搬到这儿来吧,住两天,我们好好叙谈叙谈。”
  在她们谈话时,我仔细打量了这位全区的劳模,这位传奇的人物。首先她的外表,出乎我的意外,并不是剃光了头,脖子套着念珠,身上披着袈裟,神情凝重,举止端庄。她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她蓄着短发,挽着袖管,一件缀满补丁的百家衣已改成整洁的工作服。只有脚上穿的还是出家人的高腰云鞋。想来这对于她翻山越岭趟密草踏腐叶,防虫防蛇是十分需要的吧。无论如何,站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一个农家妇女,一个林场女工。她身材矫健,动作利落,言谈爽快。
  “这两位是画画的学生,画的可真好。”老尼又含笑介绍我们。我们连忙说明来意,说明两位师傅的事迹使我们很受教育。最后宛转要求说我们想作两幅肖像画。
  “哎呀,我看你们还是多画些风景吧。你们从大城里来的人,多看看这儿的山水林木,换换空气。人有什么好画的呢?你们看我这副僧不僧俗不俗的样子,不是让人笑话吗!”莲姑笑起来。“对不起,你们一定要画就画吧,但我们不能闲着,还是请老师谈谈您的经验吧。”
  我和王君立刻抓紧时间借她们谈话之机动起笔来。
  老尼关于莲姑的介绍引起了我的联想。我的想象在老尼和大校的故事中往来奔驰,像梭儿一样把他们的情节编织起来。不断地为这个动人的故事勾画轮廓描绘色彩。而此刻当我仔细观察眼前这张面孔的时候,我简直激动得不能忍耐,我所想象的这个传奇式的故事已经最真切最鲜明地活跃在我的眼前了。是的,是的,我凭我钟爱的缪斯发誓,我的模特和文儿一定有最亲近的血缘关系。看那光洁的额头、那剑眉、那清澈的眼睛、那微微上挑的眼梢……只有嘴角上,眼神里那种艰苦生活留下的顽强,刚毅精神才是那个柔细的面庞所没有的。
  我疾速地扫动着铅笔,不觉地把现实和回忆交融在一个美好的造型之中。
  只用十五分钟,我就完成了我的速写。我推说要去办一件事,便挟着画板匆匆告别了。我甚至没和王君稍做商议,只让他等我片刻就跑步到无量观前广场。刚好大校的车还在。我听到马达的声音连忙向他们招手,同时加快脚步跑到跟前拉开车门,把画稿递给大校。一面粗声喘气。
  大校有些惊愕:
  “这不是文儿吗?!”
  “不,她是莲姑……十二年前,从凤凰城来的……孤女……找到了,大校,您的故事,有了……结尾。”我气喘吁吁断断续续在说。
12
  审核编辑:欧阳梦儿   推荐:欧阳梦儿

上一篇: 《 九业坊的轶事

下一篇: 《 杏坛微澜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欧阳梦儿:
文儿终于找到了她的姑姑。文儿上了艺术大学,姑姑也结婚了,在一个园林所工作,老师傅也得到了安置。一切都有了个圆满。全文也在此结束。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行吟者

    谢梦儿对拙著的关注,更谢你向读者的推荐,相信会有更多的朋友理解我的散文体小说。

    2014-0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