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情怀 柳边绝唱

读《我的土匪爷爷》随想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5-09-26   阅读:

  
  回顾东北小说的发展史,那实在是一段艰辛而曲折的历程。九一八之后,一群被迫流亡的知识青年将国恨家仇书写成一部部浸满血泪的著作,同时,也创造了东北小说的第一个高峰。萧红的《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鹭湖的忧郁》、骆滨基《边陲线上》等,至今读来仍不失为经典。遗憾的是建国以后,并没能把这种辉煌延续下去,只有张笑天、鄂华等寥寥几位名家肩扛着东北小说的大旗。东北小说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九十年代,涌现出以辽宁人马原和吉林人洪峰为代表的一批先锋文学作家。“北丐”洪峰、“西毒”马原与“南帝”苏童、“东邪”余华、“中神通”格非一同被喻为文坛射雕五虎将。而同一时期的黑龙江女作家迟子建也以性叙写多次斩获鲁奖、茅奖等重要奖项,享誉国内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金仁顺等一批实力派中青年作家的日渐成熟,东北小说创作迎来了第三次高峰,孟晓冬《我的土匪爷爷》横空出世,无疑是为这座新的高峰插上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追寻理想中的美好家园
  任何一部优秀文学作品都有鲜明的文化背景。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与马原《拉萨河女神》因文化背景不同,所显示出的艺术魅力也大不相同,而“家园”情结则是《我的土匪爷爷》所独具的文化背景。
  “冰雪早以覆盖我的足迹,远方的炊烟摇曳温暖的招换;风儿无法吹断我回望的视线,家园好像永远征途漫漫……”
  这是前几年热播电视剧《闯关东》主题曲《家园》的歌词。我们看东北文学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特殊现象——东北作家似乎都有浓郁的“家园”情结。无论是70多年前的《呼兰河传》,还是10年前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的土匪爷爷》当然也不例外。在这部由松花江、柳条通、神秘宝藏、土匪、暗门子、大家闺秀、日本鬼子、爱情、义气、野和、杀戮等多重元素构成的波澜壮阔的东北民族史中,作者始终把对美好家园的捍卫作为情感主线贯穿其中。姜洪峰退隐山林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张秃子收我爷爷为义子想的是找个家人作伴;而最后我爷爷掩护怀有身孕的我奶奶,引爆炸药也是为了延续家的血脉……
  对美好家园的强烈渴望或许就是东北地域文化的鲜明烙印吧。我们把思路放开,当下东北人安逸现状,堕于走出去,堕于闯荡,似乎也和这种“家园”情结不无关联。情感源自文化,文化源自历史,而近代东北历史的序曲则是由轰轰烈烈的“闯关东”现象奏响。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山东一带民不聊生。成千上万灾民不顾清政府封禁令,把目光锁定在东北那片肥沃而又荒凉的土地。他们或挑着子女,或推着小车,或者干脆单枪匹马闯过山海关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整个过程是痛苦和残忍的,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有多少人甚至死在了寻找家园的路上。经过流离的苦难才更觉得家园的宝贵。作为“闯关东”时代形成的情感,一直被人们保留到现在。近代东北人不愿离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害怕就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固然是惰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因为害怕失去家园,所以东北人民在反抗外族侵略时表现得异常英勇。九一八之后,东北民众不分贫富贵践,不分男女老幼,都自发地同日寇展开气壮山河的斗争,就连宫傻子、双山、天照应、老北风等众多积年惯匪也纷纷竭竿而起。如果没有对家园的深刻眷恋,怎么会有如此悲壮的情怀。《我的土匪爷爷》中香头李、张秃子、我爷爷等一干义匪的故事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次展开。
  家是我们最宁静的港湾,对美好家园的追寻与捍卫也是我们最美好的情感。《我的土匪爷爷》中的家园情结实际上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只有尊重生命,才会誓死保卫家园;只有热爱生命,才会对未来奋不顾身。作家通过《我的土匪爷爷》所要表达的深刻涵义就在于此吧。

松花江与柳条边的浪漫和血性
  任何一部优秀文学作品都有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这也是其魅力产生的重要根源。提起《白鹿原》就会让人联想到黄土高原的空旷与苍凉,提起《狼图腾》就会让人联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与安详。同样,我们读《我的土匪爷爷》时,就会不知不觉迷上松花江的浩淼和柳条边的浓密。
  在作家笔下松花江和柳条边都具有了浪漫与血性的气质,一如东北的英雄儿女。文中所写,“松花江是东北的母亲河,她就像天神充满慈爱的手,抚摸过吉林大地。那缓缓流淌的江水滋养了两岸肥沃的土地。这是一条倍受上苍眷顾的大河。无论是多旱的年头,江水都不见干涸;无论多涝的年头,江水也不会泛滥”。“松花江边长着密密麻麻的柳条子,柳条子上长着一串串黄绿绿的柳毛子,软软的,像小男孩的小鸡鸡……”
  单有环境描写还远远不够,更要把环境与人物巧妙融合。当张秃子站在松花江边对“顶天立地”发出无限感慨时,作家便奠定了这部作品浪漫与血性的色彩基调。“张秃子真情流露,他望着眼前那永远铭刻在他心中的如娘亲般的滔滔不绝的松花江水,他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望着那一江他无比心爱的重于他生命的他曾经无数次沐浴过的松花江水;他望着那无限包容他、为他涤去满身污秽的松花江水;他望着那任由他将他的悲喜、他的伤痛、以及他壮怀激烈的豪情向她倾诉的松花江水。碧绿的、圣洁的松花江水啊,在张秃子的心中,这就是他的亲娘!这就是他的神”!
  松花江与柳条边的浪漫和血性,加上张秃子、我爷爷、我奶奶一群极富浪漫和血性的人物,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怎能不发生充满浪漫与血性的故事?作品也由此生发出强大的艺术张力——那一片山河大地,那一群英雄儿女,如何不令人心驰神往?
  正是由于作家对松花江与柳条边独特地域的出色营造,才赋予了作品史般宏壮的旋律。

黑土地上的另一部《红高粱》
  捧起孟晓冬《我的土匪爷爷》总能让我想起莫言的名作《红高粱》;而重温莫言的《红高粱》;又不知不觉地让我拿出孟晓冬《我的土匪爷爷》与之对比。红红的高粱地与青青柳条边、我爷爷和我奶奶、雄性与柔情,还有最后惊天动地的爆炸……同样对家园的捍卫,同样原始野性的张扬,同样行走在道德伦理边缘的人物形象,同样闪烁着人性思想的光芒,二者之间确实存在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更何况东北人与山东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两部作品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化差异,最终导致了两部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与魅力。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作家叙述方式上。《红高粱》的叙述方式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让读者不知不觉进入到作家设定的情景当中,身心受到感染;《我的土匪爷爷》则是采用紧凑式的结构,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的展开,一个悬念连着一个悬念,让人欲罢不能,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红高粱》似酒,喝着喝着就醉了;《我的土匪爷爷》像吃辣椒,越辣越想吃,吃倒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读《我的土匪爷爷》让我感触最多的一个问题,还是小说到底应该怎样去写?我爱读小说,自己也写过一些,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那些把道理讲述得多么深刻,定位如何高大上的作品,而是充满悬念、情节跌宕起伏的唐传奇一类小说,甚至包括了曾经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以及正在风靡的所谓穿越、盗墓小说。是我们的审美观念出现问题了吗?我想不是,小说应该写得好看,写得好看才会有人去看;倘若能够把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也融入到好看的情节当中,那一定是最好的小说。正如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里发表的获奖演说时说的那样:“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他演说辞的题目正是《讲故事的人》。
12
  审核编辑:一碗凉茶   精华:一碗凉茶

上一篇: 《 永不愈合的伤口

下一篇: 《 好声音“汪哈之战”分析与观感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一碗凉茶:
通过作者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对东北小说有了更客观的理解。此外文中提到的一些写作知识,也颇受益。推出共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