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杂文随笔 > 诗书生活

诗书生活

作者:吟湄    授权级别:B       2013-12-01   阅读:

    《书生活》是顾随先生的一本散文集。知道顾随先生是因为张中行的一篇短文,文章名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当时就想,能让张老先生尊为“先生”的,一定不是平凡庸碌之辈,再者“先生”了不算,还“山高水长”,更是了不得。于是一直就留心看了下去。光看摘了几段词论,便觉得此老见识之深之确,谈之精之准,绝对不下于那位写了《人间诗话》的王国维。于是心里愈发的痒起来,但疑惑此老似乎少被人知,到网上书店一查,果然果然,寥寥几本书,还有一本缺货不售的。可买的只有《诗书生活》与《驼庵诗话》两本,其中《驼庵诗话》的封皮上,还印了几个极有意思的字:隐藏的大家系列。
  所谓的“隐藏”,也就是少被人知的意思。若按他的子弟周汝昌的“先生词说一出,一新天下耳目,实乃《人间词话》后第一伟著”论断来说,顾先生本不该如此寂寞,可见这里面是有缘故的。这缘故抛开历史的原因不谈,大概顾老本人的作风也是个极重要的方面,从张中行的那篇短文中,我们也可一窥全豹:

  ……上面说顾先生有才,恕我狂妄,他作古多年后还有名士气。名士气的表现之一是可在乎应在乎而不在乎。他笔下出东西不少,出于口中的更多,可是除了自印几种诗词曲著作以及发表于报刊的一些零篇论文之外,大概自己都不留存。留存的一些,作古六年之后,文革的风暴起来,仍因属于“反动学术权威”而被清算,自然又失落不少……

  有才,见识深,再加之名士气,单这几点,就足以让人动心。更何况其论诗词大悖于常人之论,但读来并不感觉到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真正的诛心之词:
  1:曹子建有觉而无情思。《美女篇》虽亦写情思而情不真,思不深。
  2:太白自然,有时不免油滑;老杜有力,有时失之拙笨。各有长短,短处便由长处来。
  3:中国咏梅名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二句甚有名而实不甚高。此二句似鬼非人,太清太高了便不是人,不是仙便是鬼,人是有血有肉有力有气的。
  4:纳兰词只是不失赤子之心,此外更无什么东西。
  这是张中行文中抄的,我在此转抄,当然抄时又省略若干条。但就这几条,就足以让我起买书之心,作欲睹风采之想了。于是毫不犹豫的下定单,静待好书叩门。
  书的到来颇不顺利,原因是没有库存,须先预定了再去组织货源。足足等了大半个月才见邮件姗姗而来,迫不急待的翻来一看,却大失所望,弃之一旁,再也不想多读。
  倒不是我胃口刁,而是翻书所见的首两篇确实不是什么好文章,一篇是《月夜在青州西门上》,一篇是《夫妻的笑》,这两篇文章用白话写成,写的是日常所见的一点生活见闻,生涩拗口,做作矫情,完全没有一点大师作风,倒象个写作之学生的习作。一边疑惑着被几位大师级人物推崇倍至的学者怎么会写出如此拙劣的文章,一边抄起当初激起我兴趣的《驼庵诗话》来看,这一看,却看得人兴奋不已,于是乎想:大约先生之长,在评不在作。这《驼庵诗话》虽后人将之与《人间词话》比肩,但还是有极不同之处的。《人间诗话》是王静安的呕心之作,数易其稿才得示人。但《驼庵诗话》本来却不是书的——它只是一部听课笔记而已。盖是顾先生的得意门生叶嘉莹当年的听课笔记。而顾老之渐被人知,也得力于叶嘉莹的呼吁之功。既是听课笔记,随意发挥之处自然就多,口语化的东西使人读起来更为亲切,也更能见得讲学者的真功夫。顾老之论诗之功夫书中自见,这里不必多言。但这却引起我更深一层的疑惑:有着如此功力的学者,怎么会写出《诗书生活》那样的文章?
  于是硬着头皮再看,没想到再读时却有倒吃甘蔗之感,越吃越甜,大有渐入佳境之快。不由心念一动,翻过书看那两篇文章的写作时间,不由莞尔:原来这两篇作于上世纪二零年,此时先生年仅二十三岁。
  二零年五四运动刚起,白话初兴,再加之年纪不大,写出的白话生点硬点是很自然的事情。由此可见天生的才力是一节,后天的学养更不容忽视,正如顾老自己文章中论李长吉之语:“李长吉年龄有限,经验功夫不到,若年岁稍长,或当更有好诗。然而读其诗并不白费,即因其尚有幻想。……长吉幻想极丰富,可惜二十七岁即卒,其幻想不能与屈原比,盖乃空中楼阁,内中空洞。”惜先生六十四岁而卒,不然当会有更多的好书让我看到吧?
  《诗书生活》并不是顾老自己定的名,也不是他自己选的文章。也是由于留下来的太少,所以尺椟日记并收在内。其中有两个时期的日记,颇有玩味。一段是早年初进燕园时写的,内有一则云:“因为明日要讲“骚赋”,今晚沉下心去将《离骚》读了一遍,发现许多新义。不禁自叹往日读书,走马看花,囫囵吞枣,勿怪其学问不长进也。倘能永远做下去,一方面为人,即一方面是为已,亦殊值得。”读此则时忽然想起早间我自思自己知识为何数年来一点没有长进的原因,思来想去最后总结为“没有压力”,既没人催稿之迫,也没人将你拉上台去,对着几十双渴望的眼睛去传道解惑之危。不然,你一人身子坐定,下面齐刷刷的目光,不挤出点东西来还不会冷汗如浆?前几年有朋友推荐我看一本《如嫣》的小说,懒得上书店去买,对着电脑将就着拉了一遍,别的没记住,倒记住了那个“电工”,他好象就是用的“现炒现卖”的教学法来这么糊弄的,学生学得如何不知,他自己弄了一身的本事倒是真的,真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但只怕此生我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所以就放任自己继续不长进。思之一笑。
  后一段日记是记北京解放前夕的日常生活,虽笔墨平淡,但风雷之势大作,读之只觉越抽越紧,直为作者担忧,这不是“做文”,由此可见笔力,盖从最平常事物中不经意处流出来。其中有几则读来极有意思,抄之如下,俟日后看到相关人物时,聊备一格:
  1:一室阳光,窗明几净,始觉有居处之乐也。但祝今日竟客至,可以好好休息一天。废时失业莫过于闲谈,即谈道论文已属浪费时间与精力,况其他闲言语乎!此意难以告人,聊于此发之。(这则可见先生之性情耳)
  2:于君培处得见严几道所临晋唐人书卷,草书笔力虽弱而韵致颇佳,楷法不脱清末馆阁习气。又钱玄同所书胡适之寿酒米粮库卷子,文则魏建功作,玄同书庸俗,虽学写经,不能掩。又胡适之日记两厚册,小字较其来尚少习气。此老事事无长进,不独书法一道。
  3:〈华北报〉载,胡适之在南京北大同学会涕泣陈辞,自谓无颜见会知堂老人,所谓露泥脸与现羊腿者耶!负盛名,达老境,真不易自处也。矧丁兹多乱之秋耶!
  4刘景芳来商议下午开会事。惠女与其诸妹仍继续整理书籍。自是可喜。唯非亲手检阅,将来需用时寻觅为难而已。下午小憩后三时赴女校礼堂开会,中籍教授出席不踊跃,又每发言辄与外人以口实,又无经验,又不团结,徒成笑柄,如何如何!(这大约是教授们闹待遇)
  5昨日又至清华,为浦江清君送词去。浦君外出,未得见,只见吴宓。吴之头脑不清楚,殆远过于余,愈谈愈不知所云(这则好玩,似乎大有余地)

  审核编辑:   

上一篇: 《 绿色爱情

下一篇: 《 河东狮吼

【编者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东方玉洁

    但凡一说到读书,便先自气短了。我倒是喜欢听人家说书的,这样便少了读的辛苦,听总比看好得多。

    2014-03-02

    回复

  • 吟湄

    谢你阅读,羡慕你的诗:)

    2013-12-24

    回复

  • 茉莉格格

    读吟湄老师的文章,长了知识,心也快乐。

    2013-1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