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人陈独秀

作者:pyk435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8-09   阅读:

  
  陈独秀字仲甫,他不但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共早期领导人、著名学者,还是一位敢哭敢笑、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
  1932年10月,陈独秀与他的同伴彭述之因撰文抨击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在上海被捕。那时他正在病中,不久被宪兵押往南京。刚刚抵达下关车站时,他不禁放声大恸起来,还说:“我犯了什么法,我终身为了革命奔走,我的两个儿子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我的内人现在也离我而去了……”就这样一路大恸,直到他即将蹲进去的“南京模范监狱”。据说,他这率性之恸,“弄得两个宪兵也为他落下泪来”(车吉心《民国野史》卷二十)。
  倘若你认为陈独秀是贪生怕死,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人回忆,当他乘夜车被押往南京时,“在火车上鼾然大睡,处危不惊,被传为佳话”(尉素秋《我对陈独秀先生的印象》,台湾《传记文学》第30卷第5期,1977年出版)。后来,当江苏高等法院宣判“陈独秀、彭述之共同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各处有期徒刑十三年”时,陈独秀站起来大声抗议:“我是叛国民党,不是叛国!”
  从1913年开始,陈独秀先后被捕五次。第一次被捕正是“二次革命”的混乱时期,某丘八欲将其枪杀,陈独秀却神色坦然,从容催促:“要枪决,就快点罢!”(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幸有友人及时救助,才侥幸脱险。而最后这一次被捕后,从1932年10月至1938年8月,将近五年,是坐牢时间最长的。抗战爆发后日机轰炸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也被炸,陈独秀的监房屋顶坍倒,他“卧于桌底而无恙,见人还谈笑自若”。事后,陈独秀的学生陈钟凡前往探望,并与胡适、张柏龄等社会名流联名保释他。国民党政府表示:“只要本人具悔过书,立即释放。”陈独秀闻讯勃然大怒,说:“我宁愿炸死在狱中,实无过可悔。”并且声明“不要人保”,“附有任何条件,皆非所愿”(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1942年未刊稿)。当然,鉴于国难当头的局势,8月下旬,在一大批政治犯获释的同时,陈独秀也获得了自由。
  陈独秀所谓“离我而去”的“内人”,估计是指前妻高君曼,她已于去年即1931年病逝于南京;也有可能是指他的现任妻子——小他29岁的潘兰珍。如果是指潘兰珍,那就是对她的误解了:潘没有生育,领养了个女儿,陈独秀被捕时,她恰好送女儿凤仙回老家南通,返沪后知道丈夫被捕,立即赶往南京探望,后来又在监狱附近租房子住下,以洗刷缝补、做零工为生,主要目的就是照顾丈夫。此情此心,怎不让陈独秀倍受感动!
  魏晋时的阮籍蔑视礼法,公然宣称:礼岂为我设耶!性情中人陈独秀,自然也不会受世俗之礼拘束。他在狱中“除了写写外,便是喝酒,酒醉了便又大哭大骂一番”(《民国野史》)。陈独秀不但毫无顾忌地痛骂当朝权贵,甚至无视监规,照样在他的单人囚室与妻子同房。面对监狱方面的责难,陈独秀勃然怒斥:“连孔孟都说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食色性也’,难道我不是人么?”其实,作为一位著名学者,岂止喝酒骂人,即使在狱中,陈独秀也辛勤笔耕,收获颇丰:《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实庵字说》、《荀子韵表及考释》、《老子考略》、《甲戌随笔》、《古史资料》等,都是他在狱中完成的著作。
  作为性情中人的另一特征,那就是一旦发现自己的做法或看法确实有错,也往往能及时纠正。就如狱中同房一事,难友濮德志对他说,如果传出去,连监狱长等也会坐牢,并劝他“也要为别人想想”。陈独秀听了觉得有理,以后也就收敛了。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与次子陈乔年都被国民党杀害,因此他对蒋介石恨之入骨。1936年12月中旬,当他听到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的消息后,激动得“老泪纵横,痛哭流涕”,“把酒奠洒在地上”,说:“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延年啦乔年,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然后与濮德志等人一起痛饮了好几杯,并认为“蒋介石这个独夫,此次难逃活命”。后来,蒋介石被放回了南京,陈独秀听到狱外一阵阵爆竹声,又感到惘然,说:“看来蒋介石的统治,是相当稳固的,不象我们分析的那样脆弱,……从爆竹声中,可以听出,他有群众的基础。”(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
  陈独秀出狱后,各方人士纷纷前来探望慰问。然而,有送其赆仪的,他一概不接受;唯有北大同学及老朋友的赠馈,才“酌受少许”(《陈独秀年谱》。后来他由南京而武汉,又辗转定居于距重庆约一百公里的江津。友人见他生活无着,拟由某大学给他一种名义,每月津贴数百元,但不必上课。陈独秀婉言谢绝;该大学校长另想他法,欲给以资助,陈独秀也没有接受。鉴于他的巨大名声,刚一出狱,国民党要人陈立夫等就出面宴请,许以高官厚禄;定居江津后,蒋介石又派胡宗南与戴笠带着礼物登门拜访,希望利用陈独秀反共。陈独秀虽然穷困潦倒,却视气节如生命,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概拒绝。中共方面,董必武、周恩来等也先后拜访陈独秀,董必武还说欢迎他回党工作,只是要求他写个书面检讨。陈独秀说:“回党工作是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又说:“时至今日,谁有过,谁无过,尚在未定之数,有什么好写呢?”周恩来劝陈独秀去延安,陈亦婉言谢绝。陈独秀的好朋友胡适当时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他说美国有一家图书公司,想请陈独秀去美国写自传,实质上是让他到美国过安逸而又优裕的寓公生活。陈独秀焉能不知老友的良苦用心?却回复说,他的生活很简单,不用去美国,也厌烦见生人,同样婉言谢绝。
  性情中人陈独秀,宁愿默默地面对穷困潦倒,宁愿默默地面对贫病交加。于是,江津的居民们,“只是有时候,在黄昏后,偶然看见他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本书,在嘉陵江畔,踏着落日的影子来回地彳亍着,若无其事又若有其事似的……一直要到夜深才一个人慢慢地踱了回去。”
  1942年5月27日晚上9时40分,陈独秀病逝于江津,享年64岁。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陈独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而作者从他的个性展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政大政治外他的简单又不简单的一生。说简单,是他的信仰一下没变,说不简单是因了政治他一声起起伏伏。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由于其喜欢以性情的处理方式,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一生。未尾第二段甚是感人,那些关键字“黄昏、偶遇、一人、落日”,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那份凄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pyk435

    谢谢关注。

    2015-08-10

    回复

  • pyk435

    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2015-08-10

    回复

  • 东方玉洁

    看过这篇,倒让我想起曹植来,他似乎也是这样文人的性格,不受拘束,做领导人,便不好了。

    2015-08-10

    回复

  • 沁芳闸

    性情中人本不适合搞政治,凄凉也是必然。唉。

    2015-0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