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观念的演变(随笔)

作者:江楼望雨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06-27   阅读:

  
  有个熟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意思是事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也听说过,见识过,略有了解。
  进一步分析这句话:第一、猪是常见的一种动物,打老早老早就有人养猪,古时候那东西叫豚或者彘,还有个别号叫刚鬣,(猪八戒不就叫猪刚鬣吗?)所以应当人人见过,不是什么稀罕物。第二、除了个别民族因了宗教的原因或者极个别人因了生理的原因(所谓胎里素),很少有人没吃过猪肉,所以这个转折性熟语句的前半截缺乏事实根据。第三、见过猪跑那只是知道它什么摸样,不一定会知道它的肉什么味道,这是两回事。
  闲篇扯过,说正事。
  笔者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总是盼过年。盼的不仅仅是那弥漫在空气里年的氛围以及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最勾魂的是年三十中午那一顿大肉或者排骨炖粉条。常年的清汤寡水,总是叫人觉得仿佛肠子都干枯得没了一点滋润的意思;尽管上山拾草的时候可以捉到青蛙或者小鱼小虾安慰一下馋虫,但不争气的想象还是经常去回访去年那一天那一顿的情景。
  那时候,应当说有不少人家喂猪,但喂出来的猪杀掉以后总是要送到集上去换钱,就连下水之类也往往提前被准备办喜事的人家订购去了,最后自家留下的一大盆猪血,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小孩子倒是可以得到一根尾巴棍儿,放在蒸饭的锅里蒸熟了,口感也挺好,黏黏的,香喷喷,可惜啃不了多长时间便成了一把不那么规则的碎骨园块块,过不了瘾。
  记得当学生的时候读过毛主席的自传,里边有两句话:“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这是说他老爸。可见那时猪肉即是在毛老爷子那样有雇工比较富裕的人家也是奢侈品。
  不过记忆里普通的农家农户,却也并非全都苦大仇深似的一年到头见不到一丁点肉星星,家境稍好一些的,四时八节或者家中来了稀客,还是要从柜子箱子深处掏出由几层布片片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或多或少票子去割上斤把二斤肉奢侈一番。提着肉回家时,路上遇到熟人总会对那柳条穿的或长或方或园的猪肉端详评论夸几句:“好肉!有三指膘吧?”那时,肉是越肥越好,肥肉香。如果谁家的猪杀掉以后剖开肚腹见不到多厚的瞟,人们会说:“这猪喂瞎了,你瞧瘦的!”就卖不上大价钱。
  那时农村有个规矩: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总要由小女婿赶上小毛驴送回娘家拜望爹娘,那叫回门。新媳妇回门,婆家当然要备礼。郑重的礼品中必须有一刀肉。那肉,五、六斤,七、八、十来斤不等,视男方的家庭条件以及对自家脸面或者对亲家的重视程度而定。那刀肉应当是长长的一条,是否上讲究,就看肥膘的厚度,膘越厚越好,对方亲家也就是女婿的丈母爹丈母娘就越高兴。
  后来的事,生产救灾不去说了,那是转悠遍集市的任何地方也找不到卖肉的,黑市上偶尔会遇上小半篮子白色的肉条条,细看,原来是旧猪皮炮制的。救灾的日子过去,又文化大革命了,抓革命促生产,生产队集体喂猪。尽管那猪接二连三瘦死饿死,但总有经营得好的,供销社便有猪可杀,当然是凭票供应;有聊胜于无。生产队分的油米子(打油用的花生)打不了多少油,凭票买来的那点肥肉就更见其金贵——可以炼出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啊!于是,后门半开半掩了。因为那肉票的使用并非多么严格,屠夫成了被许多人巴结的对象。物质匮乏了多少年,买肉的后门便半开半掩了多少年。读过一篇小说,题目叫什么《屠夫皇帝》,是说一个俗不可耐的杀猪屠夫,用猪皮上刮下来的带着毛茬的猪大油养了一个寡妇做外宅,也算是恩恩爱爱吧!读过以后心中说不清是啥滋味。
  那是一个移风易俗的年代,此后新媳妇回门带一刀肉的礼数自然也就易掉不见了。
  为了嘴巴,为了肚子里那点油水,再清高脸皮薄的人也难免去寻找后门走,本作者也走过。得力于教过的一个学生干了屠宰这一行(现在已经是一个肉食加工厂的老板了),便隔三叉五从他手里接过无须肉票只须花钱的肥猪肉(那都是卖完了规定的限额收够了票以后特意给我留下的),用来炼猪大油。自家烧菜用,还尽量捎些给农村家中的父母。父母脸上便没有完全褪去红润。几年后,父母老了,被接出来了,却查出了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也高,最后母亲脑血栓去世了。一生粗茶淡饭,哪儿来的血压血脂还有胆固醇的那个高字呢?不禁想到了那几年的那些猪大油——老天爷!极可能是当年的“孝心”造的孽,儿子竟然是给母亲种下病根的凶手!
  改革开放的成效越来越显著,物质生活丰富了,单位过年分福利便每人有了一个猪头和四个猪蹄。猪头可是好东西,下锅大火烧开,中火炖,小火焖,捞出冷水浇过,剔骨,放到可以冷冻的房间(那时没冰箱),怎么吃都可以:切片凉拌,做回锅肉,红烧,年夜饭的菜肴便丰富了许多。猪头最好的部位是猪嘴巴,俗称猪拱。那肉口感极好,肥而不腻,余味悠长,回味润颊;吃到嘴里,恰如读着醇厚芬芳的文学作品,是种享受。猪蹄可以熬汤打冻,也可以红烧。
  终于,猪肉可以敞开吃了,肉摊上的肉被分解成若干档次,价钱不一样;人的观念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渐渐地,人们对肥肉不再感兴趣了,肥肉的价钱越来越低,终于,讲究养生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谢绝了肥肉。肥肉哪里去了呢?据说全被卖给了大小饭店和宾馆。当然,眼不见没法为证,饭店、宾馆还是天天客满的。中国人肚子有过缺少油水的教训,于是公款吃喝便大行其道,大凡手里有点儿“批条”权的的官儿,得便就吃,甚至可以拉上好友、同学去一起吃,吃完了找个名目签字报销。结果三高症(血压、血脂、血糖)日趋年轻化……
  (扯走题了,拉回来!)
  中国人总是聪明的,打从猪的肥肉失去了高贵身价,瘦肉被搬上了台面,聪明人喂出来的猪便只长瘦肉,没多少肥肉了。后来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出来证实,那瘦猪肉是用什么瘦肉精喂出来的,而瘦肉精是一种有毒的药品,人吃了这种有毒药品喂出来的瘦肉会得病甚至送命!于是举国声讨,大骂这些猪的养殖户丧了良心。一时间人们去买猪肉时心中便难免惴惴,猪肉这生活中人人离不开的食品一时出现了信任危机。还好,法制社会,总是要保护老百姓的,一批用瘦肉精喂养的企业被治理了,一些生产瘦肉精的厂家被查封了,一些收购生猪时过分追求瘦肉率的食品加工品牌企业受到了严重警告并被整顿。瘦肉精是否绝迹老百姓不得而知,但养猪场出来的猪却是延续投合着新的观念,不再长膘了。科学家又告诉消费者,现在的猪,尽管依然只长瘦肉,但那不再是瘦肉精起作用,而是饲料里的一种含氮的添加剂,对人体无害的,能被消化掉,可以放心地吃。于是吃瘦肉或者肥肉较少的花肉便成了常态,人们享用猪肉的观念彻底改变了,瘦肉占领了80%以上的餐桌。
  事情还没有完。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继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养生,猪肉(无论肥瘦)的处境竟然日趋不妙:不是有营养学家说了吗?“吃四条腿的(畜类)不如吃两条腿的(禽类),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蘑菇),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他把猪肉无论肥瘦全都排为末等品了。但我总觉得这有点岂有此理,位置的排号很有忽悠的嫌疑:非同类项不能开比,蘑菇的大类别是真菌,能和动物排在一起比吗?即使从营养学的角度姑且这样认识,但论口感和食用的范围,四条腿的猪肉总是那些两条腿、一条腿和没有腿的所不可替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长长,短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评价,笔者顽固,还是偏爱那四条腿的猪肉。当然,吃哪个部位,怎洋去吃,可以改进——这是另一个题目,有待美食家和养生学家去合力开发。
  猪肉,总是要吃的,无论观念怎样变化——我是这样认为。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漫谈】破“习惯”少“应酬”〔29〕

下一篇: 《 诗者见心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随着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改变,确实很多观念都在演变,而文中所写的猪肉总是要吃的,但吃哪个部分,怎样去吃却一定是要有所开发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文清

    首尾相接,让读者知道了来龙去脉。

    2015-07-01

    回复

  • 落叶半床

    也许是因为如今的猪不比当年的猪,人们才把它的肉给贬了吧。

    2015-06-28

    回复

    • 江楼望雨

       不是的。主要是人们生活提高了,有了重视健康的观念;换句话说:怕死了!嘿嘿!

      2015-0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