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护国军魂传奇》有感

作者:依然April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5-06-25   阅读:

  
   尽心,济万民,抛利权护国力反帝制。文韬武略,男儿到此是不是英雄?
   担任,第一功,忘生死誓师匡正寰宇。丰功伟绩,男儿到此是不是英雄?
  古今多豪杰。然英雄者,纵观千年,横望万里,唯蔡公,天下无出其右。
   —记护国大将军蔡锷
  
  凡有大成者,必先明理,知理而修心,心诚而立志,志立而养气,气养而定情,情定而可思谋、思战、思功成。
  夫修心者,乃修人之良心。将军常言:“人以良心为第一命,令良心一坏,则凡事皆废。”故善与恶、公与私皆取决于良心。
  将军所言: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此国魂即乃国人之气也。将军独倡尚武之气,即军人之气。唯养军人刚武之气,方可一改国人颓废之病态,严控日常懒散之习性。临危不退,遇挫不馁,坚忍到底,万事不殆。而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于从戎者,凡国民皆宜具有之。
  待之心与气俱备,则可往之志向,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凡情若定者,必以忍、静为基。忍为大局而自保、静为小计以应变。当日袁氏所设阴局,招将军以入京师,退可用之,进可杀之,真无懈可击也。然将军深谙定情之道,虽辗转于恶网密布之中,定策于波涛汹涌之间、从容应对,收放自如。
  人情之不能忍者,局势稍有变动,或怒或燥,整体所累。夫明晦有时,天道之常也。拟于局势亦含强弱之变,不权强弱,擅自而动,必自困也。如纸上谈兵者,非其才疏学浅,实乃自满虚傲所致矣。因其古今之韬略了然于胸,平日言谈滔滔不绝,天下无有挡者。然临危之前,极度藐视其他,不知相对之实力,不解自身之诟病,只为意气用事,逞一时之豪气快感,所恨不能极速一战而定乾坤,全不顾当时之实情,漠视形势之变动;而临危之后,又不知虚实之变化,但以主观之念而谬客观之事,至于终败,亦可见也。
  夫局势未明,一动不如一静。静观其变,洞悉形势以求自保。他强我弱,可用晦而积累力量,当其动时,力发千钧,无有喘息之机,扭转乾坤。此乃兵法:使制于势而不受制于势也。故惟视乱于不乱,视不乱于乱,按其道而行事,则忍之境至矣。
  人情之不能静者,外界表象稍惑,或怒或喜,瞬间受牵。而后加之多年之经验,浮现无穷之想象,而全然不顾其中之真相而处置。是谓无故之多思,多思以致忘形,形不受心脑所役,喜怒无常,行为失控,终将招困。
  究其深理,人以五官探外界之信息,分听、视、味、嗅、触也。当其接受信息,瞬间反映之脑,由而断定此类之利害与否。然信息经脑之反应,必将夸大,促生联想,后想象之信息传输于心,由心支配适时之情绪、行为。而当时之情绪、行为并非应对当时所探之信息,其中想象含多数矣。
  夫岂不知人之情受表象、想象、真相三类所制。由五官讨得之消息乃表象也,由脑夸大之消息乃想象也,而其中事之本质方为真相也。世人不究其本,而为表象、想象所惑,谬之也久矣!
  故欲防前者,惟懂“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之理。使每遇事者,必以探得若干消息为线索,反映之脑而不传输于心,以常日之绪,常日之态思究其中之缘由,则深藏于内者或事之形势、或人之利害,可了然于胸,从容应对,无往不利。如侦案之警,将所得之信息于脑中分析其中逻辑关系,理清复杂之局面,而后可使真相大白。兵法: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概其中之道也。
  诚如此,虽泰山崩于前、麋鹿乱于侧,亦不可惑其智、乱其心,情亦定矣。
  情定后可用谋。天下无有不用谋而成事者,中国之历史,分合更替,计谋层出不穷。前人将千年之谋,汇编成册,名曰《三十六计》。吾尝观之,其计皆易象而演化,然易者有阴阳燮理,故其中必含正奇之数、阴阳之理,此所谓“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全策以“瞒天过海”为始,其意有三:一为单计之名。二为概括全文。所谓计者,因其秘而行、隐而胜,故通篇皆以瞒天为首要。三藏隐情。示而不宣。故阴计示之外,而阳计含之内。世之盛传,皆为所阴。其狠、其毒,足使人望而生畏,闻而战栗。后人用之不以为然,于千年中,频频施策,津津乐道,独将军将其阳计演化,故以下文感之。
  当清初灭,为袁一统。夫将军受命入京师,疑为质而既从。入京之前,于滇有旧部以虎入牢笼为由劝之勿往,然将军却觉居滇之地不足以引领全国、救民于世,而袁之贼行尚无昭彰、若能辅之而天下安,何乐不为,故欣然前往。居京后见袁氏之罪稍显,仍有疑而不忍反也。至于袁氏称帝,顿然醒悟,托病回滇,集结旧部,响反帝之第一枪,战护国之第一功。
  怀济世之心以事袁,为天下所恶,此正为“瞒天过海”之阳谋也,此中“天”即民也。而离云南之本营、弃都督之兵权,冒身于恶网四布之中,亦为“上屋抽梯”“调虎离山”之阳谋也。后嘱家眷,先后入京,为“釜底抽薪”之阳谋也。有贼挟质以令将军,范身于敌,甘为人质,此为“李代桃僵”之阳谋也。混迹于八大胡同,沉湎于酒色之中,为“假痴不癫”之阳谋也。与小凤仙夜夜笙歌,如胶似漆,为“美人计”之阳谋也。与老师梁公反目,家人弃之归滇,为“苦肉计”之阳谋也。后离京亦为“走为上计”之阳谋也。
  故阴谋者,以计害人,是为奸也;而阳谋者,以计保身,是为仁也。阴阳之分,主体不同。阴谋设计他人,阳谋计从自身。故阴计虽毒,亦可用阳计以破之。
  
  后言:天有阴晴,世有治乱,自然之道也。盖将军之功,以身护国,虽只挑滇、蜀一隅,然名之所至,寰宇动容,敲山震虎,四海皆应。至于君未早故,后世之事,则未可知也。然历史之流光,非为谁停留。春去秋来,云聚云散。如山中之林,老木枯朽,新叶始生,此中轮回之数,乃世道之本真。故人之于世,只为当时之舞台演绎当时之故事,落幕之时,角色亦不复存,而后人亦将缅怀前人之光辉,重演前人之故事。所谓人生如戏,做时认真,后观之,则不必过于认真。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护国大将军名至实归,处乱世而“忍大局而自保、静为小计以应变”。今天看这段历史,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刀光剑影,蔡将军处变不惊,用阳计自保,护国又做人,留下一段佳话。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