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廉不逐名”(6)

作者:郁盛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6-14   阅读:

  
  据史载:东晋胡质、胡威父子为官俱廉,儿子从京师前来荆州探望,其父胡质仅赐给“绢一匹”。儿子胡威下跪“大人清高”于何得此?胡质问,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量“耳”。
  读这则小故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廉不逐名。也就是说清廉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而不是应该是一种自我标榜,更不应是徒有其名,再说廉名也并非一日之成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乃至一辈子修行的结果。出于工作关系,故以“为汝量耳”不必“拒礼”门外,谁之廉众人自有评判,无须以求众知,真正清廉君子,当然不去干那种追名逐利的事,然而那些十足的贪婪小人,却挖空心思沽名钓誉。
  因此,谁之廉无非多议,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公公正正办事,就要跳出个人名利圈子,自觉地去除一己私心,坚决摒弃庸俗的关系,那就不会被人情、权力、金钱所迷惑,廉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应该学习东晋胡质、胡威父子为官俱廉的精神,做一个廉洁自律的好官。,
  最后引用黄梅戏《母老虎上桥》的一段唱词:“山不言自高、海不言自深、青天不青天、何不留与后人言”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名利就象一对双胞胎,逐名则逐利。不逐名利的人,自然也就清廉。廉不逐名,是个典故,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辨识与自警作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文清

    有名利之心,就不会想到“廉”这个字了。

    2015-06-17

    回复

  • 罗军琳

    廉洁之人不逐名利,这或就是清心寡欲的根基,修己塑身的结果。

    2015-0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