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消失的红柳河

消失的红柳河

作者:杨博文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6-13   阅读:

  
  天气还是那么凄寒,散落沙海边沿的梭梭、花棒、白刺零零拉拉的吐着新芽,仍掩盖不住一片萧索。沙滩尽头昏黄的巨浪如黑夜般暗沉沉的压过来,撕扯摧残着一排排的红柳和胡杨,大风裹卷着沙尘填平尘世间的沟沟坎坎,也包括那条干涸了的红柳河。但永远无法磨损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的信念和毅力,为了那个简单而又沉重,朴实但却无私的生命课题,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艰苦跋涉,用激情和生命的种子在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勾勒出一抹抹绿色,抵抗愈加肆虐的风沙。
  历史不断的演进,曾经的匈奴故事,汉武雄风都成为了衰草瓦砾。在这残垣碎瓦中依稀有一段大风蚀咬的夯土城墙,城墙边沿有个叫松树庄的村子,村子里有个叫杜松的孩子,不知道是哪个晦气鬼转世,他一生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悲剧。先是因为命硬克死了他的母亲,及而又是他的姐姐,父亲也因救人而殁,那些收养他的善良乡亲也一个个不幸罹难。村里人都对他近而远之,把不满和愤懑的情绪无端的向他泼洒。这是一个多么凄惨,让人声泪俱下的故事。但作者的着眼点远远不止于此,作者所要描述的是一个更为沧桑宏阔的乡村场景。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入骨髓的刻画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性格饱满、敢爱敢恨,同时不乏贴近时代的深入思考和隐忧。从《长城别》一路走来,我的眼中噙满泪水,思绪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戈壁和荒漠飘飘荡荡,最后意犹未尽的润墨,一舒心中的块垒。
  杜松出生时他的妈就血迷死了,他死缠着姐姐给他摘酸杏,结果姐姐从树上摔下来死了,他的父亲杜树人又去为孩子们上课,所以将年幼的他锁在了家里,一个人孤苦伶仃。邻居芹芹妈看着杜松可怜,就主动担负起照顾杜松的任务。时间一长,原本是高中同学的杜树人和芹芹妈的关系热络了起来。杜松从芹芹妈身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母爱。由于经常接触的缘故,加上同学的情谊,原本窖藏的情愫被一点点的激发了出来,杜树人和芹芹妈越过彼此的防线,巴山云雨,悱恻缠绵。年少的芹芹和杜松懵懂的心灵多了一层云翳。很快事情传到了常年在九条岭煤矿打工的芹芹爹耳朵里,在怨恨和绝望里芹芹爹在矿难中含恨而终。杜松爹深感自责和愧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阉割了自己。这是一个憨厚的农民知识分子在欲望和道德的两难格局中最决绝的选择,用一个男人最耻辱的壮举来救赎被欲望迷失的灵魂。可是这样真能够洗刷掉背负的歉疚和痛苦吗?杜树人佝偻了脊背,沙哑了喉咙,默默地守候在三尺讲台之上,呵护着他的每一位学生。可是好景不长,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了村庄,把七个学生卷到了红柳河中,老师的责任和良知让杜树人奋力跳进河中,救起了五个学生,可自己羸弱的身体终究被无情的河水吞没,他以这样的结局为自己羞惭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农民知识分子矛盾且又憨厚的个性在他身上缠绕着。
  童年的不幸接踵而至,似乎上天要彻底把杜松推向绝望。每当生命走向绝境之时,邻居和乡亲总会施以援手,尽管他会带来厄运。在秀秀爹妈,芹芹妈的无私支持和接济下,杜松也能够像芹芹一样念完大学。学成归来的杜松并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恩情,他回到了松树庄父亲曾工作过的地方,做了一名代课老师。在贫寒且又艰苦的生活中,他时时处处都为乡亲们着想,把爱心和智慧都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有人心里对杜松充满了感激,也有人把牢骚和不满全都向他倾泻。
  芹芹、秀秀和杜松自幼耳鬓厮磨、青梅竹马。芹芹和杜松心里彼此都把对方深藏,秀秀因为儿时的缘故双目失明,但杜松觉得自己心里秀秀和芹芹同样重要。这种分不清是兄妹、还是恋人的复杂情绪让三人都苦苦折磨。杜松在其间左右为难,为了曾经的誓言,为了彼此的感受,杜松选择了独自的守候。
  整个故事中赵亚男无疑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人物,由于爹妈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意识,亚男从小受尽了父母的虐待和侮辱,所以也造就了他敏感而又变态的心理。以至于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屡屡受挫,最终心灰意冷,同样以极端的方式走完自己充斥着欲望、幻想、仇恨、自私的一生。
  极端的生活条件,恶劣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人们对沙漠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为了遏制向前推进的沙丘,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与自然做着殊死搏斗。“治沙五老汉”来自相同的村落,却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生活阅历,他们为着一个相同的治沙理想走进了血虎子滩,栽植沙生植物,绿化一片片荒滩戈壁。他们生活极其清苦,可是却不畏艰辛,守护着这片屏障。“治沙五老汉”只是千千万万治沙人的缩影,多少人为遏制沙海的挺进耗尽心力,多少人走进沙漠再也没有走出来。那挺拔的胡杨、葱茏的梭梭,是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人们血汗浇灌的结晶。
  
  审核编辑:五出眉心   推荐:五出眉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饱含着深情,为读者简笔勾勒出一幅广袤苍凉的大漠背景,并于背景之上展开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故事,涂抹着时代的沧桑,浸透着润墨者河流般涌动的思潮…… 这一切,感慨极深,都唤起你饱读《长城别》的欲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