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你】诺言的支票

作者:红卫兵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2-27   阅读:

  

  我们都摆到了扬场。

  “扬场是农活里技术含量最高的了。在我的知青生涯中,扬场是我学得最慢的一样农活。”

  “那可是熟能生巧的事。”农民工说,

  “扬场要凭借风力,风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树梢轻微摆动的状况最为适宜。扬场时要戴一顶草帽,以两人对扬为最佳,同时还要搭配一个手脚麻利的掠场人。扬场时,人站在与风向垂直的麦堆旁边,用木锨将麦子麦衣扬起,麦粒落在麦堆的上风向,麦衣随风脱离,掠场人用扫帚及时地将落在麦粒上的秸秆或是穗头掠到一边。

  “扬场的技术全在扬木锨的角度和高度上,没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全靠实践感悟,熟能生巧而已。一个好把式的扬场,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一时半时之后,麦子麦衣彻底分离,扬场者摘下草帽,掸去上面的麦衣草屑,一屁股坐在黄灿灿的麦子堆上,卷一棒子叶子烟吸上,随着呛人的辛辣味,脸上的皱纹就舒展开来,写满了丰收后的喜悦。

  “现在碾场都是拖拉机,碾完后套上风扇,一时三刻就分离出了麦子,快捷省事。扬场这种极具艺术色彩的农活,从此就真正绝迹了。”

  “是啊,时代特征表现出来的绝迹!”我打上了这个感叹号。

  “在传统的农耕行当里,没有轻松的农活,所有的劳作都与艰辛和汗水相伴,几乎每一种农活都得顶着烈日的炙烤去完成,大多的活计都要透支劳作者的体力。就是这样艰辛的劳作,那时候的人们却没有一个愁眉苦脸的,大家伙整天都乐呵呵地劳作着忙碌着。”

  我点头认可。

  我在想,自己当年下乡收稻子,自己踩脱粒机踩得死去活来,农民却越踩越起劲。可见人的精神家园——

  农民工拿起我读的书,看了一下书名,问道:“你是作家?”

  我放起胆子承认起来,其实并没扯谎。

  农民工自我介绍说:“我姓胡,七二届的初中生。没读到好多书,现在只能当个农民工。”

  我说:“听你先前说打工的那些事,和这会儿说庄稼的这些话,怎么也不像一个农民工,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而且还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作家,你过奖了。农村里的劳作,我没事的时候就把它们记录下来,用文字写成了一系列的散文。还把它们放在了网上,给它们取了个《记忆里的农耕》,作者,也就是我的网名,叫:关山布衣。”

  “呵呵,你还会上网?”

  “能上。我前年养了一批鸡,为了把它们养大赚钱,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书来看,也学会了上网去查查资料,于是就养成了天天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上网看国家政策,关心自己日子。”老胡说:“唉,还是你们作家好!生活稳定。我们农民工呀,说句老实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唉,我凡是看到人就说,为人莫打工,打工不自在,风里也得去,雨里也得来,有时还拿不到打工的工钱。因此,心在家里,人在外边,在外边的也只是游魂而已。你看看……”他边说边掏腰包摸出身上所剩下的钱来数,“一千块钱出门的,才好久嘛,总共不过一个月,身上就只得一百来块钱了,到了省城还得给老伴买点礼物回去,钱都不够,要不是出门前老伴叫我把银行卡带上的话,这次出来打工就得打个甩手回去见老伴了。唉,钱真好用!。”

  我暗想,自己也是个打工仔呀,比起他,差远了。

  火车一站一站的停下来,再一站一站的开出去,我们的龙门阵一直进行着。

  老胡聊了起他身世,聊起了他读的书,聊起了他过过的穷苦日子。他说那时候,他成天挖空心思想着吃点什么,才能让肚儿圆起来。聊起了他承包的田地,聊起了他开了个什么商店,又聊起了他那商店卖一袋化肥才赚五毛钱,如何不易的积蓄了点钱,结果又在凑一局的麻将桌子上,统统输光后才出来打的工。他把手腕拿给李德明看,指着上面的手铐印子告诉李德明,他是如何被戴上手铐的。那是他04年在山西省开办黑煤窑的教训。他说他是一只勤劳的蜘蛛,在他打工的蛛网上忙而不停地东奔西跑。他的言谈饱含着人生的经验和世故,使我听得津津有味。

  老胡说他有一双儿女。儿女书读出来后,就在外面成家立业了。他唉口气说,书读得越多,离老家就越远。而且还摆出了告别的姿势,不返回老家了。

  老胡又说他的胃口相当不错,对老伴做的什么东西都能吃得精光。

  老胡庆幸自己有一付好身体。家里的几亩田,几亩地,他都打理得出高产。

  他给我讲,去年没出去打工在老家喂养了千只土鸡,收入不错,只是操心大点。

  我问他养一千只鸡能赚多少钱。他把细账算给了我听。

  他说一只鸡的成本要是保持在四十五元以下,那一只鸡能赚二十五元左右。成本中有一项开支吓了我一大跳。他说,养大一千只鸡,总共要吃掉了十三吨包谷!我根本不信。他就扳着指头算给我听。我还是不信。他说,我说的是真话,不哄人。去年的包谷七八角钱一斤,今年的包谷一元多钱一斤,不是包谷贵了,喂养不出来,他还不出来打工的。

  老胡说的东西并非蜻蜓点水,也不是从书上贩来做的那点零碎,一点也不花俏,实实在在,只要你听完了他的话,脑子里就会明白,人们吃的土鸡,为什么会这么贵了。

  老胡说,我也知道,自己将要做成的事。也是我最后的一个落脚点,一定是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年轻人那种自由思想的空中楼阁,只要自己的两脚还没牢牢地落地,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仍在未定之中。

  他现在的新观念代替了以往的旧观念,不是无缘无故的、偶然的,它有它的历史。

  我注意到他说的这一点。是的,生活在发展,它的各个时期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他的这种新与旧的思想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已经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能否定的存在,它的内容包括了人们对生活的重新认识。用老胡的话说,比如,省城的火车站为什么再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因为那里有“天眼”照着坏人。比如,有自然灾害,有政府出面解决。国家的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受灾受难,我们有人民子弟兵在,根本不用害怕。比如,这些天来的暴雨,洪灾,到处涨大水,到处是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老百姓的日子,哪个能说不如从前?生活与生活的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他说:“人生的路上,你带着善意的微笑,你便会感觉到幸福。”

  他说:“只要有希望,就能逮到梦想。那你就再也找不到内心的空虚。”

  他说:“人要满足于生活,不但要有这思想,还要有行动,这是人的精神,更需要互相帮助,人光有头,没有胸和手,没有心和感觉,就不是个人。”

  他说:“如今一切真实的和一切现实的东西,正是人们应该好好理解的。现时的年轻人内心空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吃过我们这代人吃过的那种苦,才不知道今天生活中的甜!他们没有认识生活,更没有认识到好生活,这是一种病,很要不得。”

  他说:“幸福是在生气蓬勃的现实中。我这次回到家后,再不出去打工了。要按照自己的计划,过日子。每年养四百只鸡,上半年两百只,下半年两百只。一只鸡赚二十五元,四百只就是一万元,油盐钱就够了。再喂养百十只鸭子下蛋,五块钱包一百个皮蛋,热天下稀饭,够爽的。老伴再喂两头猪,肉也有吃。种两三亩田,收三千斤谷子,俩老口吃都吃不完。再种它几亩地的杂粮,用来喂养这些小家伙们,更能增加收入!再好好生生地过上当地主的日子!……”

  “看来他是一个有着这种天性的人。”我想。用老胡的话说:老胡今天能扩大自己的视野,理解党的政策,感恩戴德共产党!用他的切身体会得来的话说,共产党送给他土地,让他当地主!不交公粮,不收一分钱的税。科学家们给他优良品种,随随便便地种田,地里能亩产千斤稻谷,这可不是“胡夸风”。家畜有个三长两短,一个电话,政府就跑得脚板翻!总之,老胡夸共产党的好处真正多。再用老胡的话说,人呀,应该眼睛朝天上看,满天的大太阳!人活着,你为啥子非要朝背阳的桌子底下看呢?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赶一趟火车,一路上有个烟火气的人可以谈天说地,物质精神都不在话下的,探讨人生,放眼生活,着实令人为之一振。不管是苦日子还是好日子,人家都能过得自得其乐,精神抖擞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能让人感受到独到的宁静与纯朴。这个十足烟火气的朋友,让作者暗下决心,许下诺言,过好属于自己的好日子。正是这样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用他们的切身体会给人们传递生活的正能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