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上门女婿

作者:轻舞玉筝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5-06-08   阅读:

  
  小时候最不愿意村里人当着小伙伴的面问我,你爸爸叫什么名字?每次我总是羞于提起,或者小声的说出父亲的名字。一旁的小伙伴惊讶的质问,为什么你父亲姓安而你却姓赵?我又无可奈何的如实禀告我随母亲姓。小伙伴带着嘲弄般拖长声音哦了一声,随后恍然般尖声叫道,原来你爸爸是倒插门呀!每每这时我总会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父亲是倒插门,也就是俗称的上门女婿。这个身份让儿时的我格外的抵触,甚至觉得丢人。以至于从来不愿在伙伴面前说起父亲。虽然本身还是很爱他。
  现在想来那是不过是孩子气的幼稚而已。
  祖母有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家境可想而知,但就是那样艰苦的条件父亲依旧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之后“下嫁”到了母亲家。之所以说是“下嫁”是因了两人相差悬殊的知识水平。母亲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而父亲却是高中毕业。
  懂事之后我时常用质疑的眼光看待父母之间的感情,总是觉得他们之间有的只是生活无奈之下急剧促成的亲情,而这大爱无疆的亲情是断断无关风月的。直到很久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错的。
  大约十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饭,我忽然脱口向父亲问出质疑了许多年的疑问,当年为什么会和妈妈结婚呢?仅仅是因为家里穷吗?
  父亲放下碗筷很认真的思索了一小会儿说,其实也不光是因为穷,你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是很漂亮的,梳着两条很长的麻花辫……
  坐在他身边的母亲脸腾地一下就红了,放下手上的碗责备父亲胡说八道。那一刻很有一种小女儿心态。
  父亲是一个风趣的人,他与母亲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吵过架,但却时常斗嘴。偶尔抬杠,抬不过对方的时候就笑骂对方一句“笨蛋”。其实大多数父亲是会退让一步的,有时候母亲说“你懂什么?”父亲笑而不语,沉默之后把多年前母亲那些陈年囧事爆出来,直至母亲无话可说。
  有时候我是格外的喜欢看着他们斗嘴。然后一起笑的直不起要来。
  九十年代有一种叫做“蜂王晶”的东西充斥着补品的市场,成为每逢节日亲友之间互相赠送的佳品。
  那一年不知道是谁送来了一瓶“蜂王晶”,晚上吃完了饭母亲举着瓶子问,这个蜂王品怎么喝?一旁的父亲惊讶地看着她,然后指着瓶子上的“晶”字问她,你说这个念什么?母亲理直气壮地说,念“品”呀。父亲听完哈哈大笑,然后将正在写作业的我和哥哥喊道跟前很正经的讲述了母亲的“口误”。我和哥哥也很配合的笑了半天。母亲看着笑做一团的三个人一本正经地问,不是念“品”念什么?那样子完全像个好奇宝宝。
  父亲笑够了说,那个念“晶”,上了几年学也不算是文盲呀,怎么还不知道念啥?以后不懂得不要念。
  母亲的一句“蜂王品”被父亲嘲笑了二十多年,直到现在每每提及,一家人还会笑的前仰后合。于是从那年开始父亲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白字先生”。但母亲却一脸无所谓。
  几年前家里种了几亩地的菜,一天早上母亲去掀大棚上的稻草,不慎从将近两米的大棚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腰。当时我和哥哥一个在外地求学一个在市里上班,能照顾母亲的只有父亲一人。
  父亲心疼当时八十多岁的外祖母腿脚不便,就主动承包了一家子的伙食。其实父亲从来没有做过饭。用外祖母的话说,就是炉子上热水烧开了也不知道。然而对做饭一窍不通的父亲做的第一顿饭竟然是手擀面!这让我吃惊不少。
  我放假回家之后母亲第一件事就是笑着讲述那天父亲怎样笨拙的和面,怎样手忙脚乱的擀面。言辞之间满满的都是幸福,听不出丝毫的嘲笑。后来我问父亲,你从来没有活过面,没有浪费面粉吧?你怎么活的?父亲笑说,挖了一小盆面粉,调了一小盆盐水,把水都倒进去,搅拌。水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就加水……听着他的话我一下子想起小时候听外祖母讲的傻小子和面的故事,忍不住大笑起来。
  而父亲自从那次做了一顿手擀面之后,竟然逐渐练成了自己拿手饭。母亲偶尔说想吃手擀面了,父亲都会自告奋勇的跑去厨房。
  谁说爱情中都是缠绵悱恻的浪漫情怀?最朴实的爱情只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中。
  后来,我一直都很羡慕他们之间的感情。彼此能够相伴这么多年不容易。试问这世间又有多少对夫妻能够和谐的相伴到老?每每婚姻生活中诸多的不如意时,我总会羡慕父母的感情。
  父亲的幽默风趣让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的很快乐。有时候也在想,母亲有这样一个逗她开心的人陪伴着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或许每一个女儿都是父亲的骄傲,无论这个女儿是不是优秀的,在父亲们的眼中都是最好的。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着我和哥哥给小姑姑家帮忙收花生。休息的时候不知哪个大人出了一道题目来考我们几个小孩儿,比我大的堂姐,表哥们都在思考的时候我却不紧不慢的给出了正确答案,几个大人惊喜的连连夸赞。一边的父亲也笑得合不拢嘴。回家之后开始每天晚上给我辅导数学,经常出一些锻炼思维的题目。以至于整个小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错。
  自初中之后我便开始长达近二十年的漂泊生活。离家之后与父母亲的关系日渐淡如水。每次放假回家都感觉父女之间的话题.都少了很多。常常会因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致导致.一次次意见相左的口舌之争。年轻气盛的我总觉得他的观点过于迂腐,而不采纳他的意见。却又在栽了跟头之后才心服口服。
  至今依然记得一个温馨的场面,那就是坐在电视机前和父亲一起看《金婚》的场景。那是唯一一部跟他有共同语言的电视剧。
  然而父亲又是一个小气的近乎抠门的人,这一点对他自己尤其体现的明显。
  小时候从来没有给我们买过任何的玩具,就连学习工具都是用的实在不能再用了才去买新的。外人看来他是节俭。是优良传统。
  亲戚朋友如果有什么困难跑来借钱,父亲就会很大方的按着他们的需要把钱借给他们。但是他对自己却十分的苛刻。
  零三年以后,父亲开始跟着村子里的人外出打工,去北京。离开家之后除了农忙与过年回家,平时不会回来,在外的日子也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
  有一次母亲到邻居家串门听到这么一个关于父亲的笑话,说是那一天父亲去食堂打饭,走在路上想起好像忘了带什么东西就回去拿,结果在地上捡了一百块钱。他跑回宿舍问了几个老乡都说不是自己丢的。父亲找不到施主,就想既然捡到了就当是老天爷送的呗,于是打饭的时候多打了一碗荤菜,多加了一个鸡蛋。吃完了饭,想去买点东西,一摸口袋才发现自己早上装在右边口袋里的一百块钱掉了!右边的口袋里不是什么时候撕了个口子,感情晚饭前捡到的那一百块钱是自己丢的。母亲讲的时候笑的前仰后合,你爸这个粗心大意的自己丢了钱还不知道。好在自己捡回来了,只是白白的加了餐了。
  然而我听着却落下泪来,内心无比心疼这个头发花白的倔老头。
  近几年每年春节前夕父亲都会进一批春联赶集去卖。
  我在家的时候都会去帮他,其实赶集非常辛苦,尤其是年前最后几个集市,如果占不到好位置就卖不动货。所以很多小商贩为了卖个好价钱凌晨两三点钟就冒着严寒去占位置。父亲也不例外,每到最后几个集市,都会凌晨三点多钟去隔壁村集市上占位子,到了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再去帮他摆摊。
  中午的时候父亲让我们先去吃饭再来换他。然而我们来换他时他又不肯去,说顾客多怕我们忙不过来。可是等人少的时候又到了散场,于是很多次他都是干脆散了集回家吃饭。
  有时候我跟哥哥看不过眼,劝他别总是饿着自己,他却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还没挣几个钱先忙着吃。然后一翻大道理。我和哥哥说不过他只好买一些吃的回来。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精华:罗军琳

上一篇: 《 【人生路上】〔42〕薪金面前不为难自己

下一篇: 《 绿衣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父亲是一位八十年代的上门女婿,上门女婿并不都因为家境差,很多事实证明了父亲所表现出的不仅有人品好,明理,有文化,重家庭,孝长辈,更皆具经营爱情的魅力。好丈夫,也是好父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