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十三)上面放、中间挡、戏到下面照样唱

作者:郁盛    授权级别:A       2015-05-22   阅读:

    【人生路上】(十三)上面放、中间挡、戏到下面照样唱
  七十年代末,在区委“若要富,柑桔、蘑菇、长毛兔”号召下,我所在公社各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在发展柑桔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发展蜜桔苗木的培育,纷纷走出家门,到云南贵州等地方,暗地里推销蜜橘苗。
  八十年代初,这批经营苗木的社员,在云南贵州一带,推销温州密桔苗木社同时,也看到了云南贵州那里的社员,暗地里实行家庭个体经营土地情况,回到家里,各生产大队社员也开始仿照仿照,纷纷进行分田到户。
  此时,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陆续刊登贵州等地土地经营情情况,但本地省市县三级,仍要基层抓紧以生产队队为基础抓好生产。不管我们公社干部怎样做工作,社员还是顶着干,明为集体,暗地里分田到户,各干各的了,公社干部整天在田头跑东跑西也解决不了问题,公社干部只好开只眼,闭只眼,以不误农事为由,让社员抓紧种植。正如后人所总结的那样,“上面放、中间档、戏到下面无法唱”。而在我们公社却是另一种景象——“上面放、中间档、戏到下面照样唱”
  一九八○年十二月间,中共中央下发了十一号文件,我以经营管理员的身份,陪同公社党委书记,参加区委组织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十一号文件。
  听后,解放了思想,在公社传达汇报会上,公社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地畅谈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中共中央十一文件,给社员指明方向,为解决社员温饱问题奠定了基础。
  我也根据中央文件“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结合农村捆在一棵树上饿死的现实情况,拟写了一篇题为《岂能包医病》言论,刊登1980年12月7日日报上。
  全文是:
  “对症下药”,这是一句众所周知的成语。它告诉人们一个基本的常识: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应像医生开方一样,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况的变化,分别给以不同的药,只有这样,才能把各种病治好,把问题解决好。在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条极左路线的污染下,“对症下药”却变成了“百病一方”,给农村工作造成了极大危害。这种“百病一方”的流毒至今还在一些人身上作怪。譬如在落实实责任制的过程中,就有人认为多种形式好是好,就是太罗嗦,还是统一一种形式好。不管在那个社队,也不论是什么问题,只想用一个模子去套。要么就是这样,要么就是那样,就是不求对症下药,让多种责任制在一个社并存。有的甚至还不问时间、地点和条件,把包产到户当作包冶治百病的药方乱用,以为只要包产到户了,社员积极性就高,生产就能上去。高贵的人参,无法医治积食;三五分钱的仁曲,却能通肠开胃。不要说方子不对头用不当照常不灵,有时甚至起相反作用。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包医百病的药方是没有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也各有其适用范围。各个社队情况不同,农业结构不同,责任制的形式也应各式各样。我们一定要象医生治病一样,具体地研究分析每个队的“病情”,然后一一对症下药,一个队一个队地落实,一项一项落实,切忌大呼隆,切忌一刀切。
  中共中央下发了十一号文件下达和深入贯彻落实,一九八二年,一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逐步推广,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这真是:上面放中间挡,基层干部闭只眼,明集体暗单干,戏在农村照样唱,中央文件到基层,个个联产乐哈哈!
  
  审核编辑:文清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一路走来,多少心里所记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老先生是古稀之人。佩服您的毅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文清

    老朋友的文章,实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

    2015-0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