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十一〕转业进入万岁府

作者:郁盛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5-05-21   阅读:

    【人生路上】〔十一〕转业进入万岁府
  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应该是人生路上,也算得上是中年时期了。中年时期如同是大江,经历一程程的云和月,感受一波波的喜和忧,依然无怨无悔地贡献着舟揖灌溉之利。虽巳成浩荡之势,却因负重前行,不免水浑浊而流绥滞。偶尔也会失去耐心,掀起滔滔的怒潮。而最终仍会忠实地履行做父母的神圣职责。逐步走向老年。
  现在想想,除青年时期部队生活值得回忆,书写了几十则部队生活的小故事,觉得自己在地方工作年月里,也有值得书写与回忆整理的事情。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我结束了十七年部队生活,转业回乡。
  转业到地方我原想到事业单位,没想到组织部门一刀切,全部分配按排到“万岁”单位——人民公社。
  不管怎么样,服从分配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到地方后同样要党叫干啥就干啥,虽然在思想上想不通,在行动上从不带折扣,老老实实地工作着。
  根据转业条例规定,按排相应职务的工作岗位,不知何因?部队十七年的培养,到地方后结论是还要对我们“考察考察”,就这样地开始了无职的工作,我们也以“观察观察”的身份,参加了各项工作!一开始给我的形象,地方的工作太复杂,没有象部队工作那样简单。
  转业回乡的开头几年里,真所谓是“穿红织绿,走进走出”,什么事情都干、都做、都跑!也感觉到一切都很新鲜,确实有很多事情要从头学起。
  一九七九年一月,借调公安局帮助工作。一九七九年八月间又到派出所帮助工作。住住旅馆,吃吃饭店,真是神仙过的日子,七十多元月工资,吃光用光。
  在“观察观察”中,也感觉到周围的同事,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如上级下拨的救济粮票发放,为了得到几十粮票,不顾大局而在会上拚命争取。实际上粮票五分一斤,作为一个公社干部工资五十来元。是微不足道的,他们都不放过点滴利益。
  不管怎么样,服从分配为天职,一切行动听指挥,到地方后,从“人民公社万岁”开始,经过二十多年工作,两袖清风走进了退休天堂。
  我最初写稿始于1980年10月,当时日报记者陈继民同志,来到我们公社采访柑橘生产发展情况,当时作为该公社经营管理员,陪同他进行了实地采访。
  陈继民记者也向我传授的写作要领,开始学写新闻,“只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等内容,如实概括清楚就可以了。“平时多看报,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多学习学习会学会的。”
  就这样,在1980年11月初,我看到公社门口一家社员,利用杂交的办法,种出了株产四百斤,我去看了看,完成了第一篇新闻稿子——《一株杂交梨产量四百斤》:“仙溪公社下北合大队李忠连,用结果率高的梨子种‘黄蜜’的花粉,授予雁荡雪梨,使之杂交,结果又多又甜,他自已种植的十二棵雁荡雪梨经过杂交后,平均株产达四百多斤……”这篇稿子寄到报社后,于在11月4日见报。虽然仅收到了一元钱的稿费,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随后,我又写了一篇新闻稿,《温州蜜柑果中佳品,种苗运销国内十省》,于当年11月14日再次刊登了。12月7日我又在《浙南日报》“村头巷尾”栏目发表了《岂能包医病?》的评论文章。写这篇文章,虽然自己年轻,但文化水平有限,用了两天时间赶出了稿子,这篇《岂能包医病?》的评论文章也是第一篇议论文章。
  1982年,开始通过摄影作品向报社投稿。当时在“凹凸镜”栏目,刊登了我拍摄的第一幅照片,反映当时车站部分被拆除,三年时间了一直未得到修复的情况,并在图片旁配曰:“修路拆房巳三年,断垣残壁杀风景。风里雨里冬又尽,凄凄境况诉谁听”?
  就是凭着这股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的热情,积极写稿,被当地录用,也被三家新闻单位,评为积极通讯员。第一个年头日报社奖给我一只印有“日报”字样的脸盆,让我风光了一回!
  这真是:进入万岁府,无官一身轻,学写新闻稿,脸上也风光。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人说,五年会有一个代沟,估计现在的八零九零后都不知道以前的人民公社叫万岁府了。参军的岁月是光荣而坚辛的,但不管付出多少,最后还是得转业到地方。经历了一些,最有收获的是学会了通讯稿,并光荣地被评为积极通讯员。正是应了那句,是金子不管到哪里都会发光。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