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名士成多禄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02-21   阅读:

    人类文明是水的文明,几乎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是从水边开始的。松花江是吉林的母亲河,更是满族人心中的天河。她在东北平原上缓缓流淌,在人们的记忆中,她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温顺,就那么静静的,缓缓的流淌着,以其甘醇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大豆、高粱。她流经的这片区域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在历史灾害面前,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支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宽广的江面,波光潋滟,江水奔流不息。这逝者如斯的江水不但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人间美味——“三花一岛”(松花江特产的四种名贵鱼产,当地分别称鳌花鱼、鳊花鱼又称边花鱼、季花鱼又称吉花鱼或鲫花鱼和岛子鱼。),更孕育了不知多少风流人物,俊朗英才。正是这些灵魂人物为整个民族的精神和血脉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在松花江左岸,有座古老的小镇——“东望古原平,孤村夕照明。山光枫叶暗,边影柳条横。齐晋多乡语,金辽有重兵。沧桑无限感,惆怅故园情。”

  这就是清代五官屯(康熙二十四年起,将抄没中原汉人罪犯遣至乌拉地方五十户,单独设置五官屯,又称五官庄,即尤家屯、张庄子屯、前其塔木、后其塔木和蜂蜜营子,归打牲乌拉管辖)之一的其塔木。其塔木满语“豪猪”的意思,小镇因其塔木河而得名。其塔木河是松花江一个小小的支流。百溪入河,百川归海,在其塔木河与松花江交汇的地方,稻香鱼美,水运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东北最早开化的地区之一。《盛京通志》中称其“傍山临水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小镇西北3公里的地方有座小北山。清代著名的边防工程柳条边从其脚下蜿蜒而过,并在此修建了一座边台。这座边台是柳条边新边北段的第三座。小北山也因此被称为三台山。在三台山下,曾存在过一片青砖青瓦,气势恢弘的庞大建筑群——成家瓦房。成家瓦房占地2万多平方米,由大东院、小东院、腰院、老腰院、大车棚和大西院六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四周统一套起高大坚固的围墙。围墙上,前7后4分布着11座炮台,上面架着当时先进的大口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一致对外,庇护着这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豪华宅邸。

  在十八世纪初的中国东北,这样的宅邸实不多见。尽管,如今它已踪影难觅,青砖青瓦以及昔日的辉煌都被历史的尘烟涤荡殆尽,但它却作为村庄的名字被保留下来。比村名更有生命力的是它所孕育出的一个人——

  成多禄。

  绝意功名的天才少年

  在中国北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东北民间更流传着“不喝腊八粥冻掉下巴”的说法。因此,腊八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成多禄就出生于清同治二年(1864年)的腊月初八。那一年,成多禄的父亲四十三岁,母亲也已经三十九岁了。

  成多禄,原名成恩令,字竹山,晚号澹堪。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人、学者。被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廷毅先生誉为“东北四大书法家”之一,世称“关东豪”、“笔双绝”。尽管先生名重当时,而垂于后世,但如今,当地人谈起这位故里先贤时,更喜欢称其为“多六老爷”。

  成多禄的先祖为京旗隶汉军,康熙年间奉“八旗实边”的命令来到吉林乌拉查里巴屯,后迁至其塔木定居,隶属正黄旗。其父成荣泰曾任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六品骁骑校,授中宪大夫;其母瓜尔佳氏,乌拉风口屯,关姓,正黄旗,伊犁将军世袭一等威勇侯之女,荣侯的胞妹。

  设晬盘,俗称抓周。在婴儿周岁生日时,将纸笔刀箭等物放在盘中任由其抓取,以占卜孩子将来的志趣。《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宝玉抓周的精彩描写。成多禄也曾抓周,据先生自订的《年谱》记载,当时先抓取了一枚小印,但随即撇去,又抓了一枝笔,始终不放。回顾自己的大半生经历,先生不由感慨万千——“自念生平一官不终,而自壮至老尝役役与笔砚之间者,其殆有定数乎”?

  成荣泰虽系武职,却精通满汉两种文字,深谙儒家经典。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成多禄自幼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资。5岁时,成荣泰自制一寸见方的识字卡教他认字,小多禄一天能识20多个。到6岁时,开始学习“四书”,教材是父亲手抄写的,仅一年,他就能将“四书”倒背如流了。母亲瓜尔佳氏乐得抱起小多禄不停地亲他的小脸蛋儿,说:“我儿能读书矣”!

  与枯燥的“四书”相比,小多禄还是喜欢《诗经》和唐诗,经常枕在枕头上时还喃喃不绝地吟诵。在晚年隐居北京“澹园”,回首往事,先生不止一次地说:“在诸经之中,唯《诗经》读得最为纯熟”。

  学诗期间,同乡进士杨诚一来拜访成荣泰。在清朝268年(1644年——1912年)的历史中,吉林一共才出现20位进士,而杨家占据了其中两个名额。杨诚一就是被世人称为“父子两进士”中的父亲。杨诚一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官清正,是名重一时的大贤。杨进士看到书案上的诗稿后,问小多禄:“能诗否?”小多禄爽快地回答:“能!”杨进士遂以秋郊为题让先生做诗。小多禄略加思索,脱口吟道:“满地高粱红,四山榆叶风。”杨进士听罢爱怜地抚摸着小多禄的头,对成荣泰说:“此子将来必能诗,好好为之”!先生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并成为晚清诗坛的重要领袖,此事便是一个契机。

  14岁那年,小多禄拜山东宿儒王桐阶为师,学习《春秋左传》、《昭明文选》、《朱子纲目》等高深的著述。在王桐阶的教诲下,小多禄学问日渐精进,于诗词文赋一途也游刃有余。王桐阶为人慷慨任气,颇有古代侠士的风度,小多禄在他身上不但学到了儒家的仁孝,也嗅到了墨家的侠义精神。成多禄一生之中,对待朋友始终赤诚相见,以义气为重,一诺千斤。林纾在《澹堪居士年谱稿》跋中写道“余交竹山十馀年矣,其人重然诺,急朋友之急,义形于色。”柯劭忞也说“君气和而貌温,与人交,惟恐失人之意,人皆乐就之”。正是这一优秀品格,使先生一生交友遍天下。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师生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王桐阶因老来无子,一心想回乡讨房小妾以延续香火。本来已经托人说好了,但由于没钱过彩礼,一直拖延着。先生知道后很替老师着急,但当时,成荣泰卧病在床,他不敢跟父亲索要,便和妻子孟孺人商量,蔫不悄地拿出娘家陪嫁的金条为老师娶了亲。后来,那小妾真为桐阶生了个儿子,取名王德绍。先生闻讯后很替老师高兴,特意写了两首诗道贺。师生二人虽一个在山东,一个在东北,但书信往来不断。这种情谊一直持续到王桐阶去世。

  先生的妻子孟孺人是翼长金午堂的女儿。金公性情刚烈,骁勇善战,是吉林将军铭安手下的第一员悍将。光绪六年(1880年),马贼闹得很凶。金公率军剿匪途经成家瓦房,见到先生后,称其为小秀才,十分喜爱,便托人说媒,以女儿相许。孟孺人长先生两岁,为人极贤淑。自从她21岁那年嫁入成家,与先生一起生活了17年,夫妻相濡以沫,感情甚为笃厚。

  先生25岁那年,患头痛病,被庸医所累,误服了白虎汤,导致卧床不起,险些丧命。期间,孟孺人早晚焚香祷告,悉心照料,常常彻夜不眠。整整120天,孟孺人衣不解带。她原本体态丰满,靓丽动人,可是等到先生痊愈时,人已经变得很消瘦了,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十年之后,孟孺人终因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临终前,她还愧疚地对先生说:“我嫁到你们成家,侍奉老母没有终老,又以未成年的4个儿子和1个女儿拖累你,是我的罪过啊”!(孟孺人共为先生生育4子2女,其中次女早夭)

  孟孺人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人世,离开了她钟爱的先生和儿女们。孟孺人的去世,使成多禄悲痛欲绝,一连写了50首《哭亡室孟孺人》诗,每一首都情真意切,读来催人泪下。现将诗前小序辑录于此,以见夫妻情重。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七星台游记

下一篇: 《 读你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本文介绍的是关东名士成多禄。他是天才少年,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他重情重义,尊师敬妻,孝敬父母,爱国爱家,留下许多传世佳话。身为吉林三杰,人品、气节、才干都堪称楷模,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一生淡泊名利,但从不缺乏忧民之情报国之志,勤政爱民,虽然做官不长,但是深得百姓爱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身处乱世,半世漂泊,对家乡始终有难舍情怀。令人感佩。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