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认识陈独秀

认识陈独秀

作者:寒鸦凫水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2-25   阅读:

    陈独秀,这个名字是伴着很多人的青春慢慢长大的。大多数人首次听闻陈独秀先生的名字是通过历史课本,课本中涉及的笔墨不多,因而他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是五四运动主将之一、中共创始人之一,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参加五四运动、建党。仅此而已。相对于同时代的历史人物,陈独秀略显落寞。
  鲁迅是被当做文化界的“旗手”写进历史的,所以我们许多人说到鲁迅立刻想到“匕首和投枪”,想到正义凛然的文艺工作者形象;而另一位“旗手”是胡适,他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早已通过各种传记、文集将其“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等思想传遍大地。而陈独秀这位一手创办《新青年》、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却显得籍籍无名。
  中国近代启蒙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便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陈独秀在一九一七年创办《新青年》,担任主编,主要撰稿人为:高一涵、李大钊、胡适、苏曼殊、刘半农、吴稚晖、潘赞化等,都是名动一时的人物,《新青年》创刊伊始便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陈独秀几乎每期都要撰写令人振聋发聩的文章,为时人击节称赏。随着陈独秀进入北大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由一人负责的刊物改组为多人编撰的同人刊物,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轮流主编,鲁迅、周作人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加盟编辑部,《新青年》的影响迅速扩大,北大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司令部。
  毛泽东曾经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对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地位下过定义:“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但是陈独秀终究是个学者,当新文化运动从启蒙走向救亡,从学术走向政治时,学者的天真或幼稚把他的人生拉向低谷。陈独秀身上还有一个标签:右倾投降主义者、机会主义者,这个标签几乎掩盖了他“建党领袖”的光芒,这也是让许多人产生迷惑的地方:同一个人的人生怎么会产生如此对立、反差的现象呢?
  这个世界总不乏追寻真理的勇者,许多学者遍寻史料,翻检陈年旧事,竟然找出一个铁骨铮铮、胸怀博大、学力深厚的晚年陈独秀。独秀先生终身保持着青年人身上的锐气,不服输、不服权,自认“终身反对派”,在他的人生信条中除了真理,没有谁是不可怀疑的。他对朋友始终古道热肠,不论党派、政见,合理人情有求必应,他身上总是暗含着默默的人性关怀。独秀先生数次身陷囹圄,数不清的人在关心着他,主动帮他辩护的律师章士钊是他的朋友也是他政治上的对手;北大同仁、学者朋友、政府高官不避嫌疑纷纷向他伸出援手;他帮助过的青年学生、工人主动到监狱探望、照料他,这样的人会是所谓投降主义、叛徒吗?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之后,并没有消沉没落,他利用在监狱服刑的时间、颠沛流离的间隙,不停地阅读、著述,在极困难的环境下完成了《小学识字教本》,他写这部书原意是想将毕生研究音韵学和文字学的成果汇集,致力于寻找汉字规律。这部书得到著名文字学家陈钟凡、魏建功的高度评价,可惜它和陈独秀的命运一样坎坷,因战乱、时局、政治等因素干扰,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更名《文字新诠》后在台湾出版,大陆出版《教本》则迟至一九九五年。
  一九四二年,陈独秀黯然辞世。时隔七十年,《陈独秀全传》终于出版,这部煌煌大作是唐宝林先生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的一部重礼!为我们还原出一个较为真实的学者独秀、勇者独秀,同时也望其慰藉独秀先生那颗孤傲不群的心灵。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神奇灵秀九华山

下一篇: 《 2014年“三流”公司工作总结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无论最终如何,毕竟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他的名字。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