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龙虎“仙”山

龙虎“仙”山

作者:zhushihui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12-23   阅读:

  
  我的家乡湖南汝城县,有一处重点水利工程——省级水利风景区龙虎洞水库,她碧玉似镜,左右干渠如两条长蟒,伸展翻腾,又似双龙吐珠,美不胜收。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与龙虎洞水库咫尺之遥,耸立着两座“仙”山,一座名道士仙,一座名白云仙。两座“仙”山上蕴藏着丰富的佛道文化,给龙虎洞水库风景区平添了几份“仙气”。
  道士仙
  道士仙源于一个传说:“曾闻古有三位将军,得道于斯,每值节日良辰,兴云作雾,遍复期间……故乾隆年间,同人创建一殿宇,永奉香灯,普济众生。厥后同治初年,龙母娘娘降梦驾临,救民时,复建龙母仙宫并左右屋宇数楹,为邀福者之所,有感必应,无往不利,四方广推,万家生佛,威灵无比。”(《民国乙亥年为重修道士仙引》)。
  道士仙山高1300米,山上建有道士仙观,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道士仙观坐落于山顶西侧,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四周筑有围墙。登三十级石阶,进入书有“道士仙”匾额的观门,门洞采用圆形,别具一格。进入院内,大门的左下方安放着一座供奉土地公公的神坛,四周围墙上嵌有历次修缮道士仙观捐资人名的功德碑。主殿马头山墙,单檐,小青瓦盖顶,飞檐凌空,气势非凡。主殿内安放着龙母娘娘、九子娘娘、夜郎神、三仙等神像,慈眉善目,肃穆庄严。殿内至今还保存有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及民国时期修缮记录的碑文和序言。观前有一股清泉,泉眼只有铜钱大小,但无论多少人舀水,总能保持半池泉水。
  道士仙观雄居于众山之巅,吸群山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谚云:“道士仙,离天三尺三,求财者得财,求官者升官”。龙母娘娘、九子娘娘、夜郎神、三仙等仙人普渡众生,惩恶扬善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传说清朝年间,当地遇百年罕见大旱,草木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周边百姓齐集道士仙山下,虔诚祈求龙母赐雨,结果天感其情,速派二郎神护送龙母下凡,恩赐甘露,惠及百姓。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龙母生日、九月初九等重大祭神日,湘南粤北两省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们均络绎前来叩拜,祈神许愿。
  白云仙
  白云仙山高1600米,山上风景优美,景点众多。上多白云,下有九龙泉水帘洞,前有神犬石、观天台、戏鹅塘,中有白云仙观,后有三神峰。东有飞霞洞、虎头岩,南有聚仙桌、净手池,北有锯板崖、鹤舒台。唐朝景泰禅师曾坐禅于此。白云仙观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由石拱门进入“观音殿”,门楣浮雕“白云胜景”四个行书大字。观音殿右向紧接着是“三仙殿”,全用青石筑成。白云仙观有口清泉,其水甘甜,饮之益寿。整个白云仙观古朴典雅,很有一派肃穆苍古的仙风道气。
  关于白云仙顶上的锯板岩,还有一个妇孺皆知、津津乐道的美丽传说。相传唐朝末年,潭州王氏三兄弟仲真、仲魁、仲良在白云仙锯木为业。一天,兄弟三人锯了半天木,感到饥肠辘辘,可又没什么东西可充饥。他们找呀找,发现一株桃树上还有一个桃子。两个兄弟先各吃了桃子一半,另一个老实厚道的只好吃桃核仁。兄弟三人吃下桃子后,都成了仙,飘然而去。兄弟三人的真身化为三座石山,吃核仁的兄弟化为了最高的石山,这就是白云仙顶上的锯板岩。后来,有一个峨嵋道士云游到此,看到锯板岩穿云雾、托朝日、擎夕阳,觉得是道家修身养性和弘扬道教的好地方,便多方化缘,在山顶上修了白云祠。因山顶上一年大部分时间都白云缭绕,仙气缥缈,且常常是一日之内,四时之间,阴晦晴暝,景色各异,气象万千,人们就把白云祠叫做白云仙。山因祠名,这座山也叫做了白云仙。
  这些美丽的故事世代相传,经久不衰,道士仙和白云仙山上的寺庙里,至今仍然香火兴旺。美丽的传说给了道士仙、白云仙两座山以神奇的光环,它充分体现了汝城人民祈求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龙虎洞水库广集万千山溪之水,也因有道士仙和白云仙这两“仙”而成为“仙”水、“圣”水,永远惠泽着当地人民。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津江村金鱼井的人文气息

下一篇: 《  长白逸事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美丽的故事,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样也美丽着当地的人们。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文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真是美丽的地方。拜读朋友佳作,祝冬安!

    2014-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