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连古城】走在连古城边缘

作者:民勤莫轩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12-01   阅读:

  
  甲午年八月,我有幸参加了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办、北京墨舞红尘文学网站等组织联办的采风活动。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8.98825万公顷,占民勤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从区域示意图上看,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绿洲外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C”,民勤绿洲就像一个婴孩,在它的怀抱里酣睡。两天的时间,相对于如此广阔的地域,即便是走马观花,也明显有些短促,好在我已是第二次亲近这片土地了。
  采风团里,除了我们这些“土特产”,其他人来自五湖四海,仔细琢磨他们的语言,就会发现,京腔京韵的间隙里总会不经意地蹦出几个土味儿十足的词汇。下车伊始,他们就惊异于这里天空的蔚蓝和高远。我窃想,如果你们春天来,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连古城没有气势恢宏的建筑,没有秀美如画的山水,但这里有较大面积的沙生植物天然群落,如霸王,白刺,红砂,猫头刺,盐爪爪。这些植物信奉低调的处世原则,善于不动声色地在地底扩展实力。它们跟坚守这片土地的人们一样,韧劲十足,傲视风沙,坚定如磐。印象最深的是天然麻黄群落,一株紧挨着一株,向远方铺展开去,一眼望不到边际。这些麻黄尽管身材矮小,却绝不屈从于风沙的淫威,它们将过往的流沙挽留在膝下。这种麻黄的学名叫膜果麻黄,因为麻黄碱的含量很小,不怎么具备开发的价值,才幸运地躲过了现代科技的倾轧。我觉得,这真可算是苍天佑护——很多时候,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生态利益也会不由自主地颤抖,它们即便不会覆灭,也会百孔千疮。
  站在黑山头眺望,近处黄绿交错,远处一片焦黄——腾格里沙漠耽耽虎视,窥探着绿洲的睡榻。他们觉得,淡黄色的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银色的光亮,再点缀上些苦哈哈地生长着的沙生植物,那才是沙漠。他们不知道,荒漠边缘地带并非只有黄、绿两种色调,盛夏时节,荒漠植物敞开自己的心扉,释放自己的激情,也会捧奉出斑斓的色彩。黑山头一带不愧是民勤的福地,在这里,连蚊子不但数量出奇的多,个头出奇的大,而且战斗力出奇的强。我一直认为自己身上毒性较大,蚊虫一般不敢叮咬,但在这里,我在车外逗留了不到五分钟,尽管一直在着意驱赶,手背上还是出现了几个大包,瘙痒难耐。
  大巴车将我们带到了沙漠边缘。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西部边陲”,绿洲和荒漠正进行着激烈争夺。外地作家面对雄伟沙山时那种兴奋的神情和举止,跟我们西北人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情形一般无二。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他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都是间接的,在他们的意识里,这里有“突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瑰丽,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无疑,这些认识都是正面的,极具浪漫主义的情画意。
  这里是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治沙地之一。今年雨水丰沛,向阳的坡面上,麦草网格里,沙芦草、沙米、沙芥长得很稠密,如同人工播撒的一般。如果说红柳、梭梭是伟丈夫,那么沙芦草、沙米就是美少女,沙芦草亭亭玉立,沙米娇小玲珑,还有几分精灵古怪。在我看来,它们都是这片土地的祥瑞。外来的作家们看到这些精气神十足的植物,忍不住啧啧称赞。那些沙生植物是这些自诩见多识广的人们以前所未见过的,估计今后也不会有太多机会,于是,他们用手上的器材留下了这些倔强的生灵的倩影。我了解它们奋争的生活,我从心底里钦佩它们。正如著名文学批评家徐敬亚先生所理解的,在这恶劣的环境里,一棵梭梭就是一片森林,一株沙米就是一片草野,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
  天公作美,乌云遮住了烈日,漫不经心地抛下些许甘霖。微风传送着阵阵凉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或躺或卧,摆出各种造型,迎接镜头的闪光,任由细小的沙粒亲吻肌肤。同行的杨总是一个区域性网站的经营者,他经常驾车在沙漠里穿行,用镜头记录沙漠美轮美奂和冷漠无情的瞬间。他也曾多次组织过沙漠探险活动,对沙地户外活动有丰富的经验。他有完备的游戏器材。对于这里,他掌故颇多。他是个健谈的人,在他的讲述下,沙地活动妙趣横生,让人充满了羡慕和期待。
  翻过几道沙梁,所见的沙丘、沙梁上基本没有绿色植物,与治理过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向东眺望,一道道沙岭有如蛰伏待动的龙蛇。面对沙漠,既需要现实主义精神,有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这些呈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分布的沙丘,即便是大型工程车辆,也不容易开进去,所以,开展工程压沙的难度很大。这里只是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即便如此,也是一般人通常无法靠近的,一是短缺机会,二是缺少必要的工具。
  这些沙峰的脊部并不宽,仅能容两人并排行走。走在上面,你必须小心翼翼,否则,踏空一脚,或俯冲,或翻滚,都是件悲催的事儿。我彳亍而行,任凭身后留下一长串脚印:在人、水、沙三者关系的复杂演变中,连古城已然不是一个指向具体的地名,而是一个意化了的、人文色彩浓重的的符号;这片土地足够厚实,埋得掉市侩的目光,埋得掉虚妄的清高,埋得掉功利的浮躁,埋得掉疯狂的欲念。
  采风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采风点,我们都能见到几个负责接待的林业工作者。他们或高或矮,却无一例外地面容清瘦,肤色黝黑。他们为保护绿洲的生态屏障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很多是无法向外人细细言说的,只能默默承受。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精诚的心血滋养了保护区内正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沙生植物,他们对信念的坚持,对责任的固守让人肃然起敬。得益于他们的辛勤付出,才给这铺展开的驼毛毯绣上了绿色的花边和各色的小团花,才滞缓了两大沙漠相互靠近的速度。
  有人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民勤风物见的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内心中难有波澜!其实不然。一路走来,对于沙乡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正因为朝夕相对,我们懂得这变化所具有的那种厚重。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民勤元素,我们渴望像梭梭、红柳一样抗争,生长,在我们看来,连古城的点点滴滴绝不仅仅是风景,我们也不会将之单纯地看作是风景,因为我们对它有一个沉甸甸的称谓——家乡。一直以来,我们不曾片刻停歇对这方风物的咏唱,故而我们的情感不能像外来者一样,在惊鸿一瞥以后,井喷式地爆发。
  无论如何,我都要做执着的歌者,为这片不会屈服的土地,为那些生生不息的人们兽们,以及草们树们。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泰山之上

下一篇: 《 张家界的山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走在古城的边缘,有诸多的遐思在脑海中流连。曾经,现在,都让我们对这古城有着不同的感悟。生于斯,长于斯,见的多了,也就没有新鲜感了。但心里对不同时期看到的同样的景物,会随着心绪的不同有不同的感受。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

  • 文清

    这个我不清楚了,请问下执行站长一碗凉茶吧。

    2014-12-15

    回复

  • 文清

    拜读朋友佳作,下午好!

    2014-12-01

    回复

    • 民勤莫轩

        你好,麻烦问一下,我的《【魅力连古城】走在连古城边缘》怎么在【魅力连古城】征文版块中看不到

      2014-12-15

      回复

    • 贝贝

       可以看到的,你再看看!12月1日发表的。

      2014-12-29

      回复

  • 落叶半床

    执着

    2014-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