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在硅业的日子

在硅业的日子

记工程公司项目一组

作者:额敏子骞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2-01   阅读:

  
  沿着昌吉—阜康的公路走上80公里,就可以看见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耸然树立着一排排未完工的大棚骨架,这里就是特变电工硅业厂区硅业三期原材料大棚施工现场。
  当昌吉市区的市民已经脱去厚重的棉衣,穿上舒适方便的毛T的时候,这里仍然被寒流肆虐着。就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棉衣棉裤劳保鞋,或者在脚手架上认真的焊接着槽钢;或者在预埋件上谨慎的架放着方管;或者在野外抡起大锤,热火朝天的夯砸着地桩。他们,就是昌吉电气分公司工程公司项目一组的工人,他们,给沉寂荒凉的戈壁添了许许生机。
  早晨九点,当市区的许多上班一族打着哈欠,在街道等着交通车的时候,项目一组的工人已经吃好了早饭,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走入了工地。
  初春早晨的戈壁滩上,寒风刺骨。一阵凛冽的寒风袭来,组员小冯不禁打了个寒颤。班组长杨忠军走过来,一边替他拉好未拉紧的领口,一边笑着的责备道:“小伙子,这样子可不行的。”
  经过了一夜的寒流,工地上的脚手架此刻已经是冻的冰凉,隔着手套去攀爬也觉得寒意袭人,加之他们又是棉衣棉裤的,难免看起来有些笨拙。但当他们爬上了脚手架顶层,拿上焊把线后,又像骑士骑在了战马上一样,变得迅捷,敏锐。
  此刻,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但感受不到半点暖意。也许市区里上班的人此刻正坐在桌前,泡着一杯咖啡,筹划着一天的工作。但在这个工地上,别说热咖啡,连有一杯热水都是奢望,这里有的只是紧密而繁忙的工期。
  若一定要找暖和一点的地方,就只有工地上自己制作的一个供取暖的大炉子了。这个炉子摆放在工地中央,由一个旧铁桶,去掉盖子,里面放上煤炭,就这么一直烧着。在脚手架上干活冷得受不了,就要下来,在炉子旁边烤烤火,等到稍微缓一会,再继续上去作业。
  大棚工程最难干的就是上方管,一个100*100*6㎜的整根方管重达106公斤,由于现场土地松软,根本不适合吊车作业,所以必须由工程一组人员手拿肩扛,一根根将方管扛上4米高的棚顶。刚开始大家都面露难色,毕竟使使劲把方管扛上去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可扛完了还要上上下下的爬架子,这实在是又累又危险的活。
  看到这种窘况,班组长杨忠军什么也没多说,自己率先用绳子把方管套好,带领了四个人,先运了运气,然后猛地一把抬起来,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把帽子猛地甩在了地上。于是,几个人一起使劲,方管一头慢慢抬起,越来越接近4米的高度。此时,杨组长的脸色已经通红了,但没有半点放弃的意思,一边吼着“1、2、3……”一边努力的将最后一截推上棚顶。“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大家在杨组长的亲自带头下,振奋了干劲,再加上采取人员轮换的方式,周而复始,极大的节省了队员的体力。
  中午到了,工人们收拾好工具,匆匆来到硅业食堂。班组长一边吃着,一边想着下午的施工计划,组员们一边吃着,一边靠着硅业食堂的暖气稍息。
  下午的天稍微暖和了些,也是抢抓时间的最好时机。大家都像上紧发条的时钟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作业。可惜,早春的微暖还未被组员们彻底吸收,萧瑟黄昏即将到来。下午才六点多一些,阵阵冷风就已经灌入组员们的领口、袖口了,午饭中的那点儿能量也早已消化殆尽了。
  这时组员小王一边扛着方管一边打着冷战,班组长看见了,半开玩笑的说:“这样吧,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讲什么呢?说江南有个大财主叫苏半城,半个苏州城都是他的,可有钱了,一天他来到一条河边,河上由东向西架着个独木桥,河对岸有个醉鬼,他们都想过河……”
  此时,他突然不讲了,而大家却都来了精神,连小王也凑过来问:“后来呢?”
  班组长看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了,已达到了目的,就不慌不忙的接着说:“后来,后来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走了……”
  “哈哈……”组员们都笑了起来,小王也笑了。朗朗的笑声驱散了组员们的疲惫,吵醒了昏昏欲睡的夕阳……
  这就是工程一组,用乐观、自信诠释着“四特”精神。
  或许谁会问,为什么工程公司的氛围那么和谐,利润指标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我想,在硅业,他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我的邻居老妈

下一篇: 《 不愿触摸的记忆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人,有了乐观和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还会有不成功的么。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文清

    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和自信,之后加上自身的努力,一定会成功。

    2014-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