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南京的姑姑

南京的姑姑

作者:额敏子骞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1-22   阅读:

  
  一、
  第一次去南京是在1998年盛夏,那年,我十岁。相比于同学当中,还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出新疆的了。这还要感谢我的姑姑,如果她们不在那儿,我是没机会去那里的。那一年,对我来说,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坐三夜两天的火车,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拜谒中山陵……
  在这之前,小学课本上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南京长江大桥》,画面上,一座大桥横跨长江,气势恢宏,桥面上是一列列整齐排列的红旗小轿车。那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去南京长江大桥呢?没想到,没过几年我就去了,而且是亲自从桥下穿过。我趴在列车的窗户上仔细的看着涛涛江水,直至今日我还觉得自己有点后怕,第一次面对滚滚长江,好像我抓不紧列车,江水就会把我吞掉一样。等过了桥之后,我就在想,咦?语文书上整洁的桥面呢?这时候,来接我的姑父姑姑说,别慌,等会儿我们就从桥面上走。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现在这个很有天赋的弟弟。那时候,弟弟才五岁,记得一接上我们,弟弟就吵着吃肯德基。说实在的,当时我连这三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当时,在遥远祖国西陲小县城的食谱上,似乎只有拌面,炒面和大盘鸡这三种食谱,不像现在好歹有了好多馆子,能做点川菜和湘菜了。可以说,当时我是满怀好奇的心理走进当时南京的肯德基店的。然后,我就第一次喝到了加冰块的来自美国绝密配方的冰镇可乐,第一次吃着带奶油的菠菜鸡腿的汉堡。感觉什么都是新奇的。不过,新奇是要付出代价的,吃完了后姑父去结账,170元!
  现在也许不算什么,可在当时,那可是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这算是一个简短的接风宴。由于小姑家住的是江北的江浦,所以还要经过长江大桥回到江北。这时,我才第一次从桥面看了看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桥梁。从桥头堡起,一直到工农兵雕像,一直到桥中间,感觉车慢慢的融入了长江。我也是第一次感觉长江是那么宽,在我那个县城,就有一条额敏河,最宽的宽度大概在二十米左右,深度嘛两三米吧。而长江,感觉一眼望不到边。
  姑父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接风宴,那也是我从小到大所见的最丰盛的晚餐。席间,姑姑和父亲都回忆了在新疆的那些年和在小姑在南京的这些年,还有姑姑如何认识姑父的,以及相隔万里亲情……最后,大家都醉了,我和弟弟还小,显然不会喝酒,所以还算清醒,我们就把沙发堆在了一起,睡在了客厅。感觉,一见如故。
  后来的几天里,姑父姑姑带我们到了南京当时许多有名的景点,有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明孝陵,梅园新村……在当时,在我那个小县城,这些景点,只有从学校发的《社会》课本中去寻找、了解了。害怕留下什么遗憾,姑姑又带我们去了苏州,记得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弟弟一直喊着,“到迪士尼太远,去苏州乐园。”说实在的,当时我还是很土的,迪士尼乐园也是不甚了解,到了后发现,原来是个类似于公园的乐园,以我当时的词汇,也许该叫它大公园或者超级公园吧。同时,也去了一趟苏州的虎丘园林,只是,记忆没那么好,现在都有些忘记了,但有一点没忘,那就是南方的热。
  出了苏州,离上海就已经很近了,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很幸福的,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去过了世界性的大都市。当汽车驶入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的时候,我的知识库猛然间开始扩充了一个词汇,钢丝锁拉桥,并且疯狂的爱上了这种桥梁。
  回来的时候,是姑父姑姑给买的软卧票,这使我认识到姑姑对父亲感恩的心,父亲只是尽了哥哥应该做的义务,姑姑却一直记在心里,一直报答着我们。这一直影响着我,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那次出行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姑姑,认识了很有生意头脑和责任心的姑父和帅气及其有艺术细胞的弟弟。而且,我觉得,小学时候《南京长江大桥》的那篇课文,讲了三个课时,不如自己亲自去上去走一圈。书本上的爱国教育远没有现实中亲身体会的真实。
  二、
  2004年那年,我初中毕业,第二次踏上了T54次列车,去南京姑姑家。只是这次,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只有我一个人。当时我也不知道旅途中会是什么样子的,父母在我上车前也没交代什么,反正好人坏人不写在脸上,起码能感觉出来,所以,路上小心点就行了。最主要的是在我心中,感觉姑父姑姑在南京能独当一面,一旦在火车上出什么事,那边总能解决的,所以心里一点儿担心都没有。那时候,我第一次整个夜晚在火车上度过,周围都是陌生的人、陌生的世界。不论你在家乡如何左右逢源,可是在这里,谁认识谁呢?顿时一种孤独的感觉伴随着心里。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这次火车提速了,从原来的三夜两天到那时候的两天两夜。几年的变化,在家乡不怎么能感觉到,却在火车上感觉了个淋淋尽致。
  到达南京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一下车,就闻到了久违的、6年前的味道,这种泥土夹杂着树叶暴晒后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就是天堂的味道。来接我的姑父,相比几年前给人感觉多了几分时代的沧桑,不过也是,商海打拼多年,献出了多少宝贵的青春,又丢弃了多少合家团圆的乐趣,种种辛酸,都镌刻在了脸上。
  到了姑姑家,姑姑已经做好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记得当时呼呼啦啦的吃完就睡觉了,尽管路途千里,但火车上毕竟有那么多不同经历的人,世界观完全不同,所以在睡觉的时候还是绷着弦的,那样,只能越睡越累,不像这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好好的睡一个囫囵觉了。
  那一年,正值弟弟学电子琴的年月,每天反复的练习,导致弟弟的兴趣一点点的丧失,可是,每天姑姑仍然孜孜不倦的教导着他,鼓励他继续去练。后来,弟弟终于到南京过了级,收获了证书。姑姑的这种做法教育着我,有的事情,不是仅仅靠兴趣就能达到终点的,除了这些,还要有恒心,毅力去完成它,即使前面布满荆棘,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它,才能站在梦想的彼岸,微笑着回首这段拼搏的路。
  有一次听说我要买书,姑父姑姑专门开车,带我和弟弟去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南京书城。整个书城就如同我上初中的教学楼一样,三层全是书,这种知识的储备已经超出我脑子所能想象的范围了,所以我经常是看完这本,舍不得放下,又去拿另一本。结果可想而知,买了很多书带回去。姑父姑姑看到都很高兴,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走进大学的校门,所以就期待我们晚辈更多的学习知识,完成他们未完的梦想,同时,也是圆了自己一个梦。
  那段时间,我的确也消沉过,因为在那个小县城我并没有如愿考入重点班。而考不进重点班就意味着在老师配置上就要次于平行班,所以和大学就基本没什么缘分了。那时候,姑父姑姑并没有小瞧我什么,并且还鼓励我说,“小龙,多加努力。争取考入南京大学。”尽管今天看来,他们高估了我,但他们那种信任、期待的眼神,一直鼓励着,让我不要放弃,即使今天没有考出新疆,并且准备毕业于这所很多人都认为是修地球的大学,我都不会放弃。感谢姑父姑姑的鼓励,否则,我不会那么心情轻松的走入高中的。
  后来进了高中,姑姑几乎每周都要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如果学习不理想就问我生活上的,在她眼中,我就是最优秀的,成绩不理想,是老师太年轻,没经验;成绩不高,是题太偏。真的感谢姑姑的这种爱,否则高中三年不会走的那么快乐。
  高考结束后,姑姑带着弟弟亲自来到新疆祝贺,我十分愧疚,一直没敢正眼看她。姑姑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我却还以这么一张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姑姑没说什么,在旅行社报了名,带我和弟弟去了喀纳斯湖。一路上,姑姑并没有责备我什么,只是要带我去好好玩玩。要登观鱼台了,那是喀纳斯最高景点,姑姑鼓励我努力向上走,结果,我第一个先上去的,姑姑和弟弟后来也赶到了,她拍着我的肩膀:“这就是年轻。”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七月是被流年灼烧的忧伤

下一篇: 《 知足常乐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南京的姑姑,对生活积极向上,从小便成为“我”的精神支柱。文章截取了3个不同年龄阶段到南京的经历,姑姑潜移默化地教会我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坚持不懈追求人生的梦想,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应、勇敢向前。世界一直是在变的,但是不变的是姑姑将生活的领悟化成的关爱呵护,这种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额敏子骞

    感谢文清老师,有您的支持和鼓励,我会沿着这条文学之路继续走下去的。

    2014-11-23

    回复

  • 文清

    有亲情的关照和关心,时幸福的。

    2014-11-22

    回复

  • 落叶半床

    有这样的姑姑,真好呢。

    2014-11-22

    回复

    • 额敏子骞

       感谢落叶半床主编的编辑,您辛苦了!
      我至亲至爱的姑姑,从我十岁的时候,带我走近南京,上海,扩充着我关于外界知识的仓库。学校中很多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教育,在姑姑的指点下,得到了深刻的记忆。初中高中后姑姑也一直资助和鼓励着我,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事需要有一颗恒心,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

      2014-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