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来源于对生命章节的精心采撷

--读郝秀琴《雪伦花》

作者:苏璃    授权级别:A       2014-11-17   阅读:

  
  《雪伦花》是我第一次接触郝秀琴老师的小说。如果说在我读了《六合琴声》《等你,在最初的地方》这两本散文集对郝秀琴老师的生活阅历情感历程感慨之外,那么部纯文学作品,更是让我领略了作家的真正实力。这部小说来源于作家对生命章节的精心采撷。小说语言优美流畅,情感质朴感人,你会情不自禁随着书中的某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跌跌撞撞。
  在这部小说里,高雪伦,教授夫人,典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生活的压抑和激情的渴求。她对于爱情的渴望使其忘却了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生活里总是走不出“偷心贼”“波文“她忘记了三毛说过的话”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最终,她的爱情以悲剧收场。“莫博导,归国教授,学界精英,却是爱情婚姻的老古董,子女教育的失败者。他不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妻子。他说“......我要找一个女人,只希望她能给我营造一个安逸温馨的家,累了的时候,可以在那里享受片刻的宁静和幸福。”他甚至不敢挽留像小月这样对他无欲无求的女人在家当保姆。他能够给予妻子的只是物质上的。他不懂得爱情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心灵火花。雏菊,一个特殊的“保姆”,一个拒绝婚姻、不愿意输掉自我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圆作家梦,她一天十六个小时的工作,还要忍受高雪伦歇斯底里的吼叫指责挑剔,她身边不乏爱他的男人,然而,她的心里始终放不下去世的爱人还有对理想的追求,婚姻对于雏菊来说,是一道无法再迈过去的坎。雏菊的爱情引用迪南说的话”你是草原上的一匹黑马,没有好骑手是驾驭不了你的啊”。
  这部小说构架比较大,结构严谨,人物丰满,情感自然流泻,读作家的文字就好像进入幽香扑鼻的花园,那园里的花千娇百媚,朵朵娇艳动人。你看,有这样的一束阳光照耀“阳光像一根根刚刚梳理过的金丝线,垂挂在绿色的树上,撒在如镜的湖面上。走在阳光里,我宛如披了一件金色的披风,自信的昂着头,精神抖擞地迈着脚步,似乎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让我烦恼”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生命是如此美好。再有对小月的描写“一个穿拖鞋的女人走过来,她看我的眼神有点怪,说话鼻音很重,像患了感冒似的:”你是新来做事的吧?“那双菊花被包围的眼睛里呈现出坦荡的笑容,如一首朴素的山野小曲,每一个音符流露出来的都是真诚,连日来,我突然感觉到,弥漫在心头的阴霾顿时从眉梢滑落”.对秀秀的描写“一个女孩儿走过来,一双带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修饰起来的眼睛,就像两颗闪闪发亮的黑玛瑙,画过的两道眉毛欢悦的舒展,像个感叹号。看得出,她对人世间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惊讶。一件不太合体的衬衫过着瘦小的身体。涂过口红的嘴小小的,嘴角微微上翘,两个酒窝圆圆的,是那种天生自带喜色的笑脸:“我叫秀秀。”她主动和我搭话。”这些只是我列举的几个人物而已,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描写,都经过作家生活的体验与接触而精心提炼采撷出来的,像这样精彩的句子俯首皆拾。
  如果没有作家对生命章节的精心采撷,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种生命质感的画面我们去哪里寻?更主要的是作家对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注入了很多的情感元素,因为这是她的亲身经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关键是情感的投入,如果不能注入情感,那么这部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就会不足。一部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如果不能发挥特殊的文学功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
  这部书早就读完了,一直不敢写感受的原因是作家用几十万的文字完成了不同阶层生命轨迹的铺陈,这是一种文字驾驭能力的折射,更是郝秀琴老师对于生命章节的精心采撷。而自己的笔力幼稚拙劣,自己尚且没有对于生命的深刻领悟,是断然不敢乱写的。
  郝秀琴老师的小说还原了生活的真实,通过对景物的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来烘托一个个出场的人物。一个个章节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就像一位身材优雅的导游,用极标准的普通话为旅客声情并茂讲述着每一个旅游景点的典故与传说故事。你看她写卧室吧;“三间卧室,乱的各有千秋。女主人的卧室门只能拉开二分之一,门后面是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和纸盒,被褥,枕头,睡衣堆放在床上。儿子的卧室地板是一副水墨画,女儿卧室的立柜门和抽屉都敞开着。这个家好像被小偷偷过一样。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个底朝天。”即便是写乱糟糟的卧室,在作家的笔下,也是极具浪漫温馨的。这部小说文笔细腻深情,仔细品读小说,能感觉到作家的的优雅与超然,更能体会她的匠心独运。
  比如写主人公高雪伦“这是一位海归女士,从气质上看得出,她不是那种叱诧风云的女强人。那双眼睛似乎深藏着一个故事柔美的眼神如清冷的月光,隐约可见如青雾一般的惆怅。她衣着简单随意,但重质感,端庄秀丽,气质娴雅。身上散发出来那种不尅有体现出来的优越感。带有一些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和国内的女人不大一样。说话声音飘渺圆润,再加上时不时的插几个英文单词,听起来给人一种心驰荡漾的浮想。“这样的一段描述,让读者对高雪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们在走进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同时,体会到命运不可偏废的挣扎与无奈元素,这是一种高妙的写作技巧,也是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重要体现。
  这部小说最后以悲剧结束。我们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悲悯情怀,更读到了作家对于命运不羁的理解与领悟,她用自己的笔,对生命的章节做了精心的采撷。我想,透过文字来体会生命,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了。
  
  审核编辑:梁星钧   

上一篇: 《 《剑试蔷薇》填词详解

下一篇: 《 纪实散文的历史价值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对作品的一种较为宽泛的概论性评述。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苏璃

    是的,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是零,真的不会写评论。

    2014-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