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世俗的女子

-读郝秀琴老师《六合琴声》

作者:苏璃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11-08   阅读:

  
  我的这篇读后感不是评论郝秀琴老师的文学成就,因为这部书是在2003年出版的。有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已经对这部书做了相当精彩的论述,我在这里只是粗线条勾勒几笔,也算是对郝老师赠我这本书一个简单的交代吧。
  若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走进她的文字中去。文字中的人物对话,心理描写情感动态为人处世莫不反映作家的人品。
  我想文如其人吧。第一次见到琴子老师,是去年参加憨仲老师《泱泱齐风》新书研讨会。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气质超凡脱俗,神态优雅,长发飘飘,似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然后是在研讨会上对憨仲老师新书的评价,可谓是激情四溢侃侃而谈。再就是我们一行去蒲松龄教书的地方,在那个大井台我斗胆邀请琴子老师合影。其实琴子老师未必记得我,我只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罢了,在我仰慕的人群中,我往往自卑着自己稚嫩拙劣的文字,所以即便参加一些这样的采风活动,也往往是孤独落寞的走自己的路。
  看到琴子老师一个人悠闲地捕捉身边的风景时,好想去接近她。
  人在文字与灵魂自卑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动权。我错过了一次与琴子老师交谈的机会。我想找机会接近郝老师,没有想到招致一番非议。更加严重的是那番非议改变了我对琴子老师的看法:张扬卖弄等等。
  人往往容易犯这样的过错”旁人爱一个人,如果在你的面前大加渲染,你往往比说的人还爱。旁人若恨一个人,如果在你面前极力编排,你往往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把那人想象的十分丑陋。我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我把一开始的好感丢弃了,所以从淄博回来后,从来没有联系过琴子老师也没有读过她的文字。
  第二次再见琴子老师是在蒙山,从文友中得知她新书出版。与上次一样,貌似听到有人说郝老师这人怎么怎么样。好奇心作祟,我倒要看看,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什么会被人搬弄是非?
  蒙山回来之后,我加琴子老师为QQ好友,第一次真正地走进她的空间去读她的文字。在《信步蒙山栈道》这篇散文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真正实力作家的水平,字里行间的飘逸浪漫情怀让我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于是我在QQ里第一次给琴子老师留言“郝老师,你好!之前因一些偏见对你有一写看法。不过在我读了您的这篇散文后,突然有种激情,非常迫切的想读你的《漂泊羊城》,书店应该有吧?”
  琴子老师回复我“你好,这书出版五年了,书店和亚马逊网店都已经无货了,我手里还有少数收藏本,也都是配套的,谢谢你对我的理解,人和人相处,慢慢就会知道谁是怎样一个人。祝你快乐”
  那个时候,我竟然忘记跟琴子老师说购买她的新书的事了。我只想先读到她的《漂泊羊城》于是我又一次发信息说”郝老师,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可否送我一套收藏本,当然是你心甘情愿的额'.这话发过去之后我又发过去这句话“郝老师,把你的账号发给我,谢谢!我要购买你新出版的书。”
  接下来的日子静等《等你,在最初的地方》《雪伦花》两本书到来。
  还没等到花儿就要谢了的时候,邮递员在昨天下午把书书送到学校。迫不及待撕开包装纸,《等你,在最初的地方》《雪伦花》还有三本。一本是她的《六合琴声》另外两本是另外两位作家的。琴子老师说,那两本很好,建议我有时间精读。她的三本书都有签名。其中《六合琴声》扉页上,郝老师娟秀字体下是这样一句话:“挚友素丽存念”郝老师竟然把我放在跟她同一个等次的位置,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足以证明她的谦恭与善良。没有《漂泊羊城》,我以为琴子老师舍不得送我。后来她发信息说“等我冬天回了内蒙古,从家里给你带来《漂泊羊城》,北京这边没有了。”
  晚上我没有做饭,开始了在《六合琴声》穿梭。
  我只读了几页,心中就升腾起一种迫切想要跟郝老师讲话的冲动,于是迫不及待的在QQ里敲击下一句话”郝老师,为什么不让我第一次遇见你时就能阅读你,读你的文章太感人了,下班到家什么也不顾,先从《六合琴声》开始读。心好痛,眼泪出来了,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能让读者随着文字的喜怒哀乐情感跌荡起伏。”
  接着读,可以说边读边掉眼泪,为琴子的悲情,为琴子的坚强,为琴子的执着,更为琴子对亲情友情爱情婚姻独特的表述,有时眼泪是苍凉的,有时又是喜悦的。心情在缓缓的《六合琴声中》流淌。
  我读到了一个在爱情与婚姻的不幸中挣扎的她,读到了一个在亲情与文学中徘徊的她,读到了一个在童年时代纯真调皮的她。鲜明的人物形象随着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一一展现出来。
  跌宕的情感起伏落下了帷幕。最后我又看了王浚平先生为其《六合琴声》的书评《抵达者与苦难的盛筵》其中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郝秀琴的情感世界和她的散文创作是相互体证和相互映衬的,她的不幸遭遇和一腔悲情以及作为母亲、朋友和同道不被理解和认同是可悲的”。可以说,王先生一语中的。的确有那么一些人,不知道是嫉妒她现在的成就抑或是羡慕她得到的社会地位,往往搬弄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挑剔她,甚至说其张扬。
  张扬并不是一件坏事,我记得曾经第一次在郝老师空间里评论就直言陈述对其好感。我是这样写的“文字的力量就是激起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与情感态度,我们会对人性中的真善美赞扬,会对人性的龌龊与丑陋鞭挞。显而易见,这种情愫需要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的。而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是需要作家用敏感细腻多情正直善良敏锐独特的灵魂与视觉去发掘塑造的,毋容置疑,郝老师老练成熟圆润的文字会带给读者心灵中的盛宴。虽然我还没有读过郝老师的小说,但从我读到的文字当中,我喜欢上了郝老师。我们不要盲目崇拜一个人也不会妄自菲薄一个人。有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事实,往往会被人云亦云的假象所迷惑。人有傲气并不是一件坏事,但需要拿出真本事来,这样才会受人敬重。
  可以说,她的文字中处处流露出固执,很深厚。亦如冬天里的寒风,有点压不弯的高贵感。文学对于琴子那饱经风霜的执着追求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痛并快乐着”。对于一个对文字不离不弃的女人来说,文字中的悲情倒不失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浪漫,因为爱,所以爱。琴子最大的宽慰在于自己的母爱得以真正的释放,还在于自己的婚姻走出围城,收获的友情以及作品被人欣赏。
  她是如何将亲情友情爱情婚姻描绘的呢?用手中的笔,用浓浓的情,用敏感的心,用山泉般原始的道德去描绘。从她的系列文字中可以看见封锁不住的悠扬,更看见了她对生活对文学极度仰视的冲动和坚定,还从文字中看到了她内心爆发的活跃和痉挛以及她的身心因悲情而充满的力量。作家的笔是细腻的,这未免让我们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是说琵琶的“扫弦”四个弦很快的弹下来了,声音很响很急促,很有气势。“小弦切切”是说琵琶的基本指法弹挑,只用一个弦。声音清脆,感情细腻,如私语。她的文字中锻造和营造的不是一个女人的等待和寂寞,而是一个女人的顽强和主见,她在看,她在尝试,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她幻想自己在文学的领域达到完美的境界,她所有的文字都在告诉我们坚定目标以及不可侵犯的自信。她完全不必为了两个孩子放下身价去做保姆去编织手套去筛蜂窝煤渣.....然而她的情感已经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海拔的高度,超越了眼神的迷离,甚至超越了手中的笔。
  这是一个自信的女人,是一个超越世俗的女人。当她经历了两次的婚姻后,淡定下来,虽然她做不了一个好妻子,但她是一个好母亲,一个追求自由独立一个追求精神完美与事业完美的女人。对坚强的人来说,累累伤痕是生命赐予的最好礼物;朋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评。
12
  审核编辑:五出眉心   推荐:五出眉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一个热爱文字并以文字为寄的作者,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够得到一个用心灵去品读与感悟自己的读者。郝秀琴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苏璃这样的一个读者。 认识郝秀琴及她的文字,可以从苏璃的文字入手,你会很感性很冲动地想去结识这样一位超越了世、超越了海拔高度、超越了眼神迷离的作家。谢谢苏璃!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梁星钧

    读得出,作者对于被读之书的喜欢,与其说对其书喜欢,不如说更喜这本书的人。人文一体,也许是我们传统文学所特别倚重的。语言文字清丽,情感真挚,表达不错。

    2014-11-13

    回复

    • 苏璃

       梁老师果真一语中的啊哈,先喜欢人再喜欢读作品,大凡便是这样滴。问好老师,远握!

      2014-11-15

      回复

  • 五出眉心

    很用心很动情的一段文字,非常欣赏。荐而读之。

    2014-11-09

    回复

    • 苏璃

       谢谢眉心老师表扬。问好,冬安!

      2014-11-11

      回复

    • 五出眉心

       并非表扬,是苏璃的文字让眉心有此感。一段文字,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带给人启示与道理,是很难得的。加油!

      2014-11-12

      回复

    • 苏璃

       谢谢眉心鼓励,加油!

      2014-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