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家谱

家谱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1-03   阅读:

  
  昨天晚上,我刚回到家中,小区内一位前辈就打电话说要来拜访。前辈姓李,已经退休几年了,无论学识、修养都是公认的长者。几个月前,我曾与他在小区门口聊过一阵子,得知他在编修家谱。想必是已经修完,要与我分享一下创作的感受及其家族那些往事吧。
  李老先生的家族在清末民初之际曾是边城一带有名的旺族。如今,辉煌虽多已成为历史,烟销云散,但仍留下“李家大院”的村名惹起后来人无限遐思。当年的李家大院分为上、下两院,占地十余垧,一色儿青砖青瓦的房舍,四周是高大、坚实的夯土围墙。围墙四角还建有炮楼,以抵御土匪袭扰。李家一百多口人就在大院的庇护中,过着相对安宁、富庶的生活。
  和东北许多大家族一样,李家的发迹也并非一帆风顺。乾隆年间,李氏先祖从河北乐亭迁徙至边城。在此后二百多年间,家族命运几经沉浮,尤清朝末年,由于族中出了不肖子弟,几乎使刚刚兴旺的家业溃于一旦,真正振疲起衰,带领家族走向鼎盛的是“李三爷”,也就是李老先生的爷爷。
  我的思绪还未平静下来,李老先生就到了,果然,带着他编修甫定的家谱。而更令我兴奋的是,他还为我讲述了一段神往已久的“李三爷”的传奇往事。这段传奇往事混合着极品茉莉花茶的醇香逐渐弥散在岁月深处……
  李三爷的爹——李老太爷就是族中的主事。在他的治理下,家业蒸蒸日上,很快就拥有近百垧良田,一百多人口,成为边城一带小有名气的大家族。李老太爷还是位很有远见的人,虽然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把先生请到家中,凡族中适龄子弟都必须进入私塾上学。李三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跟随先生读了几年书,也算粗通文墨。
  后来,由于田产问题,李家与边城另一旺族金家发生冲突。金家主事金二爷勾结胡子,将李老太爷打成重伤,从此一病不起。李家人失去主心骨,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有道是祸不单行,李三爷的二叔本来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家兄主事时,他还不敢太过造次。如今,家兄受伤病倒,没了管束,他便放纵起来,整日在外面吃喝嫖赌,胡作非为。
  金二爷害怕李家东山再起,报复自己,便设下圈套与李家老二赌博。李家老二输疯了心,一下子押上族中80垧田产。待到把田产输掉,他才醒过腔儿,知道上了当,可是,为时已晚。金二爷请来的胡子头掏出匣子枪,逼着李家老二签字画押。从赌场出来,李家老二自觉无颜面对族人,只身一人逃往关内,便再没有了音讯。
  李家老二在外面的所作所为,李氏族人多多少少也有所耳闻。各家各户的代表二十余人聚集在会客厅里商议对策。不少人害怕受到拖累,便提出分家另过。李老太爷躺在后堂的炕上,干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死死拉住儿子的手,反复念叨,“家不能分,家不能分啊!”
  就在大家吵吵闹闹,没个头绪的时候,金二爷带着一干人马踹开门,闯了进来。他手中高举着李家老二签下的字据,摆出一幅趾高气扬的模样,嚷嚷着就要收地。
  “你们设套害人,地坚决不能给!”李氏族中几个血气方刚的后生挽起袖子,冲上来抢夺字据。跟着金二爷来的胡子头把俩眼一瞪,掏出匣子枪,对着天棚,“啪啪”就是两枪!
  看到对方亮出家伙,李氏族人都蔫了。
  “住手!”李三爷大吼一声,从后堂转了出来,大踏步来到金二爷面前,看了看字据,说道:“金二爷,我们李家人签下的字据,我们认!不就是80垧地吗,你可以拿走。不过有句话我可要说在前头,人都是三穷三富过到老的,别以为这点事儿就能把李家压扒下。山不转水转,咱们两家今后走着瞧”!
  李三爷自小就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别看他当时才17岁,李家男女老幼没有一个敢拿他当孩子看待的。金二爷万万没有想到,李家一个半大小子竟敢迎着匣子枪向他叫板。他嘴上虽然叫得凶,心底已怯了三分,更何况便宜已经拣到手,也不好逼人太甚,所以就草草地领着人走了。
  金二爷等人头脚刚走,李家人就围过来埋怨李三爷,不该这么轻易把地让出去。李三爷不慌不忙,朝各房叔叔婶子、兄弟们拱了拱手,说道:“咱家这次虽然损失很大,但还不至于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只要人心不散,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用不上几年,咱们李家还会在边城叫响!”
  就是凭借这样一句话,李三爷稳住了李氏族人的心,避免了分家悲剧的发生。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正式担任了李家大院的主事。
  李三爷果然是个有韬略的人。他把族中精壮汉子组织起来,套上大车,辗转于奉天、长春、哈尔滨等地,跑起车帮。十几年光景转瞬即逝,李家的家势重新兴旺起来,不但拥有近200垧良田,而且还拥有一支由20辆胶轮大车组成的大车队,成为边城首屈一指的车帮。
  在此期间,东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故。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继而,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登基,建立伪满洲国。金二爷投靠日本人,出任边城伪满协和会会长,横行乡里,更加不可一视。
  1942年初冬的一天,金二爷突然来到李家大院,跟他同来的还有边城西大营的日军队长。李三爷一见这两个人闯进来,心里就是一惊——看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
  果然,金二爷斜扬着脸,说:“皇军有一批货要你们李家车帮送到哈尔滨。送得好了分文不少,要是路上出现什么岔头,可别怪我不念邻里之情!”
  “这活儿……”李三爷刚要推脱,只见日军队长把眼一瞪,唰地拉了一下军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三爷急忙陪起笑脸,“好,好,我们一定安全送到!”
  送走金二爷和日军队长,李三爷不由得仰天长叹。他心里清楚,金二爷是嫉妒李家的家业,故技重施,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啊。但事到临头也没有办法,李三爷只好安顿家事,召集人马,套上大车出发了。
  一路上,他们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生怕出现岔错,拖累族人。车队接近哈尔滨时,天气突变,旷野上刮起白毛风。呼啸的北风卷挟着雪粒子吹得人畜睁不开眼,更别说往前走了。
  李三爷究竟是老跑江湖的,经验丰富。他呼喊着带领车队转移到附近一处山坳,躲避风雪。他刚清点好人畜车辆,就模模糊糊地看见风雪弥漫中,有两个人踉踉跄跄地向他们靠拢。瞅那两人的动作,李三爷就知道,他们也是被风雪所困,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扶危救困乃是跑江湖的规矩,李三爷急忙喊过几个身体强壮的伙计,大家手挽手奔过去,将两个人拖到车队之中。身材瘦小的那个人已经站立不住,立时瘫软到车上;身材魁梧的人也冻得浑身直打颤。李三爷赶紧让人拿来羊皮大衣将两个人裹起来,又分别给他们灌了几口烧刀子。过了好一阵,两个人才逐渐恢复过来。
  原来,这两个人是亲哥俩儿,因家里穷,日子过不下去,听说日本人在哈尔滨招工,就想过来看看。身材魁梧的是哥哥韩大,虽有一身蛮力,却是个傻子;瘦小的是弟弟韩二,看上去倒有几分精明。听了韩二的讲述,李三爷动起恻隐之心,说:“你们俩也别去应征了,给日本鬼子打工能有啥好下场。干脆,跟着我们跑车帮吧。有我吃的,就不会少你们一口。”韩二一听,急忙拽着韩大连声道谢。
  风停了,雪住了,李三爷率领车队浩浩荡荡开进哈尔滨城。总算平安送到了,李三爷长舒了一口气。
  交货地点就是那个招工的日本军营。李三爷找到主事的日本军官,递上货物清单和信件,便指挥伙计们卸货。日本军官拆开信件看了片刻,忽然咧开嘴巴笑起来,眼睛里闪出一丝冰冷的色彩。他叫过来一个日本兵,唧哩哇啦地说着。
  李三爷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从其语气中也觉察出不祥的意味。怎么办?带着人跑吗?
  正在李三爷犹豫不决之际,只见日本兵突然转身,吹起哨子。刺耳的哨音顿时回响在军营上空。一队日本兵端着三八大枪应声而来,呼啦一下子把李三爷等人团团围住,寒光闪闪的刺刀抵住每个人的胸膛。
1234
  审核编辑:燕语千千   推荐:下寨龙池

上一篇: 《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下一篇: 《 邱警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燕语千千:
作者通过“ 李老先生的家族在清末民初之际曾是边城一带有名的旺族。如今,辉煌虽多已成为历史,烟销云散,但仍留下“李家大院”的村名惹起后来人无限遐思。”的叙述把读者带进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之中,这个家庭一代代的繁衍与抗争。把这个家族中的一位英雄人物李三爷的故事精彩的展现在读者眼前。“金二爷,我们李家人签下的字据,我们认!不就是80垧地吗,你可以拿走。不过有句话我可要说在前头,人都是三穷三富过到老的,别以为这点事儿就能把李家压扒下。山不转水转,咱们两家今后走着瞧”!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的气魄与胆识竟是如此的豪迈。这也许就是英雄的与众不同之处吧?正因为如此他也开始了自己这一生与众不同的经历和生活。比如在危难关头可以挺身而出救出危难中的人,再比如不畏环境艰难把资料送回许军手里,都可谓此篇中的亮点。整篇围绕“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精神不散,人就永远不会倒下。”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精神与信仰的追求。整篇叙述画面感极强,把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完整的展示在读者眼前。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短篇小说主编   下寨龙池:
小说铺垫,转折,结合,收尾流畅,天衣无缝。特别是结尾,因为中间加入日本人的侵入,而显得主题升华的特别自然,不做作。同样因为最后主题的升华,使得小说上了一个档次,不再是一个家庭的兴衰,而是折射到了一个民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