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行随笔】 3 月夜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1-22   阅读:

    月光的魅力呵!

  沉静的海,柔顺的波涛……

  海是美的,但它为什么会是美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自然对于人有了这样的意义?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学会了欣赏自然呢?

  面对月光下的大海我在想。

  由于地球的转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大海潮起潮落。这是海的一种性质了。亿万年前,在没有人类社会的时候,海就是如此。这是与人无关的,谈不上美。

  在有了人类之后,人以自己的生活来衡量自然,自然对人类也就有了意义。当然,首先是使用,譬如当潮水落下去时候,海滩上留下它呼吸的残渣,人才发现大海能给人送来可口的食物,于是他们练习结网捕鱼。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对象不断地被揭开,这种可用性也就不断地被发现,自然对人的有用性也就不断增加。

  但是,自然对于人仅仅是一种使用意义上的存在吗?自然对人只有一种实用的价值吗?

  大海既然能献给人这样丰盛的礼物,那未,当潮水涌来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向它奔去。而且振臂欢呼,这不是十分自然吗?然而就在这个时刻。一个不自觉的飞跃产生了——人们不是在吃着海里的鲜货,而是看着它浪滔滚滚的当儿,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欢悦的情绪,这不是自然美和美感的最初形式吗?

  美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而美就是这有用的东西之非作为使用,供人观看的一种性质。

  正因为如此,形式的“欺骗”才成为可能。

  ……面对月光下朦胧神秘的海,我在想......

  苹果因为好吃,看它的样子是美的,是啊,人不但有吃苹果的食欲,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看苹果的美欲也产生了。正如人的食欲要寻找吃的食物而使一些植物对人有了新的性质一样,人的审美欲一经发展便要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汲取自己的食物,于是自然的形式美和人的形式感相应发展起来。不是如此吗?

  自然不仅由于自己的有用性,而单是由于某种外貌、品格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唤起人对于生活的某种情绪。

  生活在专制桎梏下面渴望革命的人们,看到海上的暴风雨,看到它冲破盛暑的窒闷,荡涤一切的磅礴气势,他们从精神上会感到一种解放了的痛快——海上的暴风雨是美的,暴风雨中的海燕是美的。

  又如此刻,静谧的夜晚,月白风清、海涛澎湃,正是人们独处、思索的时刻;皎洁的月色唤起人纯净的柔情;而明月又是身在异地互相念的人抬头瞩望所唯一共有的东西,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的明月成了人们寄情相通的媒介。它使人产生了怀念的深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是生活中理想的东西,我想自然的美就在于它是人们情绪活动的环境,自然的品格能唤起人在生活中感受的情绪。

  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自然不断地被揭开面纱露出新的容颜。它不但是使用的对象也因了这使用而成了抒情的环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说“人化了自然”。人凭着社会劳动展开了自然的无穷的丰富性,同时也就展开了自身思想感情的无穷丰富性;而自然也就不断地被人新的需要赋予新的性质。

  “人是世界的轴”。

  我站在甲板上望着眼前无边的月夜,无边的大海,默默地叨念着高尔基的警句,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动了。

  
  审核编辑:韵无声   推荐:韵无声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人是世界的轴”,最早出自培根。人可以主观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不理性的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这个世界的和谐。作者在这样一个月夜,想起这样的一个哲学命题:自然于人仅有有用性么?由此生发开去,思绪悠悠、文思翩翩,作者探讨了美、欲望、情绪及情感,视野渐次开阔,结语处深化主题。自然人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但需时时警醒,美好的精神成果可能会派生出阴暗变质的“美好效应”。愿这个世界美好!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东方玉洁

    对于大海的感觉,依然还停留因最早读过的文章里,那么美。现在,只要我愿意,每天都能看到海,却再也读不出那种感觉了。

    2014-02-23

    回复

  • 行吟者

    谢无声的应和探讨,朋友的讨论多么愉快。杯盏盘桓,切磋美学……

    2014-0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