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休闲小品 > 苏州的茶食

苏州的茶食

作者:西苏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10-27   阅读:

  
  想给远在千里外的朋友寄一份苏州的“鹅毛”,还实在是件难办的事情。想了许久还是跑去观前街的百年老店“采芝斋”,买上几味吴地的茶食,让朋友能够在这个冬天的午后,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喝着浓茶,偶然拾一块茶点送进嘴里,顺便也想起苏州的那个久未谋面的人。
  知堂老人说,居住“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其实苦雨主人并不是没有吃到什么好的小点心,而是感叹国运之萧条罢了。而我在苏州长大,却是真没有感到苏州茶食的美味,自然我这是没有半点忧愁的味道。不过那茶食也真是苏州的影子,如果远在异乡的游子想感受一点家乡的真切,或者思念某个人,要想了却一点心中的愁丝,却还是拈一点这样的茶食,放进嘴里咀嚼才感真实。思念的味道兴许有点苦涩,所以这样的小点都是甜的。
  习惯中的江南茶点,过于甜腻,不过与老北京那几味特产来比较,却还是逊色不少。朋友去北京带回的小点心,居然让人甜的发怵。于是又想,知堂或许在京城果真没吃上中意的茶点的。
  吴地的茶点首推“采芝斋”的糖果,老店初创还在前清同治年间,到今天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主人姓金,因家道中落,才在观前街摆个路边摊,卖些糖果为生。不过金老板还是有些头脑的,不是一般的贩卖,而是当街支了口锅,煎熬白糖制做成品。这手艺来自他的妻子的祖上,以前就有点小名声,加上如此出新的手法,生意一时倒也出奇的好。二十年后,他设摊旁边的古玩店主要回宁波老家,因为和他交情不错,便把门面送给他。古玩店名叫“采芝斋”,所以苏州人顺口仍然把金家的糖果店称为“采芝斋”。
  金家的糖果很有特色,尤其以“粽子糖”为最。用琥珀色的麦芽糖汁煎熬而成,配以玫瑰花、松子仁制成状如三角粽子形。外表坚硬透明,晶莹剔透,糖中玫瑰花、松子仁清晰可见,仿如水晶石一般诱惑人,送入口中则甘润芬芳,兼有松仁和玫瑰的味道。
  传说早年慈禧老太因病召吴中名医赵沧州入京,偶食此糖,感觉异常爽口,便问赵沧州:此为何糖?赵沧州趁机为姑苏做了一番广告:“乃苏州采芝斋之粽子糖。”慈禧即下懿旨,此糖每年进贡。老佛爷希罕的东西,自然百姓也要尝下,苏州人又向来有“人来风”的习惯,一时间这“采芝斋”门前车水马龙,店中柜台都被挤坍,又传说从此“采芝斋”改用了石柜台
  之所以说金员外不是普通之辈,还在于他不墨守成规,虽店铺已成了吴中首屈一指的大店铺,但依旧不断改良出新。他接受名医赵沧州的建议,将川贝这样的中药加入糖中,使粽子糖有了药的功效,稍后又吸取西式果汁糖的长处,由单一硬糖演化出苏式软糖。又因苏州本地盛产梅子、杨梅、早红桔等果实,渐而开发出苏式的九制陈皮、、九制话梅、白糖杨梅等蜜饯,味道还如糖果一般,甜而不腻,生津益喉,风味隽永,花样之多,恐怕老苏州也没几个全吃过。
  说到茶食实在避免不了要讲起弹词,以前的书场大都设在茶馆中,艺人们在五尺的书台上演绎古今历史,弹唱才子佳人,听客们则捧着紫砂的茶壶,吃着茶点,或摇头轻吟,或嬉笑攀谈。不是数一数二的响档,不是紧要的关子书,喝茶聊天似乎比听先生台上的弹唱更重要。
  早年蒋月泉先生说《玉蜻蜓》,讲到金家奶奶们吃的小食,无一例外都是吴地采芝斋的货色。蒋先生是近代评弹集大成的人物,所创流派堪称完美,柔糯之中不失吴地文人之雅致,潇洒间又饱含姑苏的大气。与弹词大家徐云志相比,他更能够演绎出苏州的儒雅之风,而徐先生的弹唱则更贴近吴地的民风,一曲唱来宛如吴歌,柔糯地让人发酥。徐先生擅说《三笑》,就是唐解元三笑戏秋香的故事,开书第一回,在那山塘河中,追逐华府大舫,渔翁的相思渔歌,堪称绝伦。
  徐先生的《三笑》本地人称之为长脚笑话,开书第一回,直到吴门才子游戏华太师为止,每回说来具能够引人喷饭。喝茶、听《三笑》,吃零食,在这是似乎是不能够分离的。
  茶食二字,实在有点过于书卷气,说白了是有些酸气,在常人的口中也就是零食。
  东洋人初次见人喜欢送人这样的礼物,艳丽的包装纸裹着,一层层剥开,里面的东西也许随手就可以丢去,好像凡是你认为最不入眼的就可以装入,二片克力架,几颗熏青豆,送你一块几百日元的电子表,西装革履的总裁,能够用“惊喜”二字来形容。而国人似乎相反,要装入美丽外表中的东西,多少要有点分量。几次下来,颇感吃亏,日本鬼子贼一样的精。
  于是买来整块“枣泥麻饼”,用刀切成锐角状,以精美餐巾纸相裹,外包粉色丝巾边角料,以牛皮纸配扎红色稠带。冠以苏州一绝相赠。鬼子鞠躬告谢,吾辈窃喜于心。
  枣泥麻饼算是苏州独特的茶食了,比之芝麻做成的酥糖更有吴地的风味,酥糖,片糕之类的小食,好像每个地方都有,风味也大致相仿。说到枣泥麻饼,其实这东西还不是出在城里,而是出在一个叫木渎的镇子上。所以别号“木渎麻饼”。
  木渎离苏州不远,出城往西,能够望见灵岩山寺的宝塔就到了。这镇与苏州几乎同年,当初吴王夫差欲造“馆娃宫”讨爱美人西施,勾践大献越地之木材,取媚夫差。由于木材实在太多了,造成灵岩山脚下“连沟塞渎”三年。于是始成市镇,取此典号曰“木渎”。
  今殿宇早废,存几处遗迹于净寺之后院,然风景实属吴中一流。所谓真山真水秀丽宜人,名树佳木葱茏滴翠,古寺高塔梵音袅袅。白乐天有“娃宫屐廊寻已倾,砚池香泾又欲平。二三月时但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几句,颇有点凭吊的味道。
  小镇上有家做麻饼的小铺子,名字起地却很大气,叫做“乾生元”,意想做成“乾坤第一”,可是结果正好相反,生意始终没有起色。
  有一天他的师兄路过木渎,看他还在做师傅传下来的“老爷饼”,摇头说:“你这样一成不变,谁都会吃腻的。还是换换花样吧!”所谓一语惊醒梦里人,老板的灵感顿时一闪。
  把那黑枣蒸熟去皮核捣烂,再加陈糖、鸡蛋、猪油、松仁、瓜子仁、糖桂花拌和为馅,入炉烘烤。饼未出炉,香气已溢,小镇的整条石板街都流淌着这诱人的饼香。那香气一直飘摇到山上的灵岩寺,那光头的和尚闻到这馋人的气味,停了手中的功课,眼睛巴望着香气袭来的地方。
  这事情还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一日正赶上乾隆下江南来到木渎,又刚巧在“馆娃宫”寻觅遗迹。耳畔忽然少了钟磬之声,鼻尖又突来这诱人的香气,乾隆自然要问个究竟。地方官倒也爱民,说是“木渎麻饼”出炉了。一道谕旨传下,几块麻饼献上,乾隆几时尝过这样的民间美食,一时高兴痒了手指,涂了“天下第一饼”五字。皇帝就是和别人一样,随便写写就能够让人乐死。天下第一,这可是绝顶的广告啊!
  到了后来,苏州城里的几家茶食铺子也效仿烘烤,味道终不及木渎这家的好。再后来“乾生元”忽然消失了,苏州城有一段时间似乎这样的铺子都消失了。某一天街头又挂出了百年老店招牌,不过人们还记得的好像只有“枣泥麻饼”,而不知道麻饼是出自“乾生元”了。
  很长时间,我对苏州的茶食铺子一直以“采芝斋”为最,如此的想法根深蒂固,即便知道了自己的偏颇,还是对我的朋友大讲“采芝斋”,而不去说真正以茶食为特色的“稻香村”和“叶受和”两家。原因其实也简单,在今天有几个人真正去品味旧时的味道,知道一个小故事,淡淡一笑已经是不错了,至于远方的人,味道是游离在食物外的,感受一点故乡温情或是知道一份牵挂,才是拈起那颗糖,那一角饼的理由。
  
  西苏于吴中沁庐
  
  审核编辑:紫衣侯   精华:紫衣侯

上一篇: 《 关于写诗

下一篇: 《 我与茅台酒

【编者按】 站长   紫衣侯:
一食一饭,本来是平常之物,但是用心了,里面就包含了情与义,让生命丰满,让情感值得回味。如这糖,经历百年,无论是制糖者的用心,吃糖者的执着,与糖本身有关,好像又是无关。古人重情、惜情,将怀古恋旧寄托在某物上。今日虽然常常说人心不古,浮躁满世,或许与少了一份精致有关,而作者恰恰是这众人之外,不急不缓、单单独独坐在江南的烟雨中,拥一城,叙一物,山水各半,心思遥远。遥祝、问好。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2

  • 帘外落花

    嘻嘻,老先生也是一吃货,幸好我不吃甜食,不然这篇文字是没办法读了

    2014-11-05

    回复

  • 文清

    老朋友的文章总是这么厚重,让人读后,思绪总停留在文章的情节中。问好老朋友,祝秋安!

    2014-10-28

    回复

  • 紫衣侯

    嘿嘿,月中来苏州,甚想找兄一叙。又怕自己才疏学浅,沉于世俗,怕扰了兄的清闲,所以灰溜溜喝酒、灰溜溜游览、灰溜溜回京哈。

    2014-10-27

    回复

    • 西苏

       过门不入,太无情义,交友不慎啊。抑郁中。

      2014-10-27

      回复

    • 东方玉洁

       说得俺也心动,可不是吗?近才人而心更怯。

      2014-10-27

      回复

    • 东方玉洁

       主要是您才气太高,俺都觉得更加自卑了。

      2014-10-27

      回复

    • 紫衣侯

       啊,东方兄为我解围,说到心里了。住在雅都,几次想给你电话啊。

      2014-10-27

      回复

    • 西苏

       雅都好近的,一早想去顶上旋转厅看看苏州城的夜景,站长不机会啊,更抑郁了

      2014-10-27

      回复

    • 西苏

       楼底老东吴的苏邦菜还是不错的,老想找人去吃他的碧螺虾仁,这回是不给我机会啊

      2014-10-27

      回复

    • 紫衣侯

       下次,下次一定。这次怪我哈,下次补酒。

      2014-10-27

      回复

    • 孔雀东南飞103

       大约也是请个小茶而已吧~~~好久不见,问安

      2014-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