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城市 英雄群雕

石河子游憩广场

作者:老百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4-10-22   阅读:

  
  石河子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优良城市”,是新疆北疆的中心,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断,准噶尔盆地的南缘,独具西部风情的“丝绸之路”上,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很适合人类居住,她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城市;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
  2010年9月,我到内地出差学习,途经石河子,受友人相邀,一同参观了石河子的游憩广场。
  游憩广场位于石河子市中心二号小区,始建于1984年,199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现占地24.13公顷。一座城市,应该有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精神风貌和性格的雕塑,成为城市的标志。在游憩广场,就有这样几组雕塑,共同构成军垦新城的独特城雕。
  一、
  天地间总有许多生命的感动。人们不会忘记,共和国百废待兴的年月,刚刚走出硝烟的人民解放军,在王震将军带领下,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伟大创举。军垦战士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像丝绸之路上古代勇士一样,用最简陋的生产工具——二牛抬杠和坎土曼,在苍茫大地上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
  在游憩广场的西侧,就是自治区成立30周年前夕的1985年9月,由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张玉礼、杨美应创作的《军垦第一犁》雕像。
  雕像长7米,高2.7米,基座为灰色大理石贴面。它的原型是1950年军旅摄影家袁国祥从疏勒县城到大草湖途中拍摄的一幅创业老照片。三个裸露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好似拼命向前用力的牛,那几乎达到极限的头胸手膝紧靠一起的弯曲、和背臀下肢连成一线的绷直,由黑花岗岩基座依次向上向前,造成了强劲的冲击力。深陷的双脚,勾起脚趾,凸凹不平的地面和几丝芦苇,唤起人们对创业年代的回忆,作品用粗犷、深厚的夸张手法,呕歌人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性和坚韧性,作者用基本赤裸的人体,来突出人的力量,以大的块面、猛烈起伏的筋肉,来表现人在特定状态下孕育的内在凝聚力。整个雕塑静止却带着巨大的张力。人段晓华这样描写道“赤足深深踏紫泥,如弓铁臂与山齐。心花未燃汗花淬,铸就屯边第一犁”。
  凝望着塑像上这些为国甘作孺子牛的人们,我的思绪从这里向历史的深处展开、延伸,我仿佛走进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个百废待举的新疆,走进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新疆的早春晨曦中,十万雄兵铸剑为犁,开始了钢铁身躯与千里荒漠的大决战。当时战马不多,耕牛奇缺,战士们扛过步枪的肩头套上拉犁的纤绳,近乎赤裸的身体弯成牛的形状,血染的肩膀拉紧绳子,一人倾身推着犁杖,把炮弹片打造的犁铧深深插进板结的石砾浅土。更多的战士没有犁杖,只能挥动“砍土镘”步步前移。一道道黑土溅着汗花向地平线延伸,“一尺一头汗,一步一嗨哟”,流传千古的神话愚公移山,在这里是活生生的现实。
  当时战士们喜欢唱的歌是《戈壁滩上盖花园》:“劳动的歌声满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生产运动猛烈地展开,困难把咱们吓不倒。”每天都是这样十几个小时的拼命劳作,直到日落,夜色渐浓时,一支飘着红绸的老军号吹响了,战士们甩着大把汗水欢叫起来。因为节省布料,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手套,犁把上和“坎土曼”的木柄上都已被战士们的血泡染着血迹斑斑,他们此时就到河边去洗,成千上万的“坎土曼”插在河里,染红了汩汩流淌的河水……
  现在那个人拉犁的年代已经逝去,但是这背后那些高尚精神和信仰还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军垦第一犁》已成为石河子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力,也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立在这尊雕塑前,我感慨万千,即兴做一首古风:
  千里荒原飘战旗,利剑寒光映晨曦。戈壁泥沙卷枯草,十万大军踏春泥。
  衣上硝烟犹未散,拉动军垦第一犁。为国甘当孺子牛,双手开出新天地。
  心中自有江山在,舍弃小我取大义。屯垦戍边代代传,满目生机新西域。
  二、
  在广场南端正中,是1994年9月在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建造落成了《王震将军雕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创作。
  雕像主体面向北侧,由铜铸的王震将军全身像和一匹花岗岩石战马组成。整个雕像高8.5米。基座下面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王震将军”四个金色大字。整个雕塑铜石结合,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威武壮观。
  王震(1908年—1993年),湖南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并屯垦南泥湾,开创“陕北好江南”。1949年,时任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他主动请缨进军新疆,在开国的礼炮声中,王震雄师横扫残敌,兵锋西指,“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他是新中国农垦事业领导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1953年离疆后,王震历任国家农垦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1993年在广州逝世,遵其遗愿,骨灰撒放天山。有赞道:
  昔日延安初拓荒,挥师抡锄垦新疆。将军业绩千秋颂,石城雕像永辉煌。
  雕塑作品中的王震将军,精神饱满,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站在高坡上举目远望。那是上世纪50年代初王震将军走马踏勘、憧憬石河子新城的风采。如诗的绿城,如画的美景与神采奕奕的将军融为一体。
  雕塑家根据历史和艺术的构思,在将军身旁安排了一匹骏马,这不仅是当时将军骑马勘察的自然写照,更是将军戎马生涯的艺术象征。在人与马关系的处理上,未采用骑马的姿态,以此来表明将军平易近人的作风及其一生由此从战场转向和平生产的历程。
  我就在将军的雕塑下留下影照,并以一首古风对这位共和国上将的光辉人生进行概括赞颂:
  投身革命七十年,丰碑耸立天地间。一把镢头一支枪,开创陕北好江南。
  玉关飞度西风烈,挥师进疆敢争先。南疆清匪安民心,戈壁荒滩引清泉。
  修路架桥建作坊,盆地变成大花园。招得女兵上天山,千秋伟业薪火传。
  知青十万到塞外,西域屯田写新篇。一生功业系军垦,骨灰洒落护边关。
  我辈凭吊三千里,仰君久伫铜像前。戎衣犹掣瀚海绿,骠骑恍若凯歌还。
  三、
  在广场东侧,是1994年9月由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创作的《戈壁母亲雕像》(又名<边塞新乐章>),这是为新疆兵团女性建造的一座丰碑。
  雕像总体高4.1米,其中主体长7米,宽1.7米,高2.8米,雕塑主体为铜铸的三位女性和一个男婴。处于中间位置、怀抱婴儿的母亲是50年代初期从军新疆兵团的山东、湖南妇女的代表。大嫂侧前方倚着一位留短发的年轻姑娘,是60年代投身兵团建设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知识青年的代表,她悠然娴静,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雕像上的维吾尔族姑娘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代表。她左手放在右膝上,右手轻轻伏地,安详的坐在大嫂的侧后方,与大嫂共同享受着天伦之乐。男婴昭示了兵团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组雕像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安定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
  看到这尊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王胡子庄重的给主席请示:这屯垦戍边的十万大军,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毛伟人大手一挥:那就从你我的家乡湖南开始吧!于是就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巾帼传奇。此后,近两万冀鲁豫蜀等地的青年女性又应征入伍,成车皮、成卡车地前往新疆,仅山东就来了6000多个大姑娘,还有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2650名单身女性,她们领着281个孩子,抱着344个襁褓中的婴儿。
12
  审核编辑:文清   推荐:文清

上一篇: 《 猫耳岭风光多旖旎

下一篇: 《 【魅力连古城】红崖山半日游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文清:
英雄的城市,在厚重的文字中呈现出了英雄的精神。英雄的精神,永远激励今天的我们。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文清

    厚重的文字,让人走进了英雄的城市。拜读佳作,下午好!

    2014-10-22

    回复

    • 老百

       感谢文清老师的编辑,新疆石河子这个以雕塑为主的广场,很有特色,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代军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缩影。老百也是军垦子弟,身上流着父辈们血,在这些雕塑面前,老百总是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篇游记算是给为新疆屯垦戍边作出贡献的前辈们写的一段赞歌!

      2014-11-01

      回复

    • 老百

       感谢文清老师的编辑,新疆石河子这个以雕塑为主的广场,很有特色,是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代军垦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缩影。老百也是军垦子弟,身上流着父辈们血,在这些雕塑面前,老百总是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篇游记算是给为新疆屯垦戍边作出贡献的前辈们写的一段赞歌!

      2014-1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