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江楼月夜闻笛》

作者:五出眉心    授权级别:A       2014-10-22   阅读:

  
  
  江楼月夜闻笛
  唐/刘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
  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再读此,感觉与上次略有差别,怕对读者有误导之嫌,故再作解读。请各位见谅,实属思想认识与鉴裳水平低下所致。
  依然是先看题:江楼月夜闻笛。“江楼”,交代人所在地点,正是独处在江滨之楼上;“月夜”,交代此时此地的时间与情境,月夜之中,诗人独处,一定是有所思有所想,故而难眠;“闻笛”,交代事件,即诗人独处月夜之下,正有所思所想之时,听到远处传来笛声。那么,笛声如何呢?对诗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诗人又有何感慨呢?不得而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近诗作去揣摩与体会一下吧。
  我们来看诗歌的首联: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第一句,交代地点与情境。“南浦”,即南边的水滨,也就是江楼所处的地理位置;“蒹葭”,描写景物,一阵淅淅沥沥的阵雨过后,雨霁天晴,明月相映,可以想见,那经雨后的“蒹葭”之上还缀满了清冷的雨珠,意境凄清而幽冷。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全诗感情的抒发奠定了低沉的格调。“南浦”,在中国古文化意象中,已经同“长亭”“劳劳亭”一类事物相同,代表一种离愁别恨的情绪。
  第二句,很是扣题,照应题目“闻笛”事件。那么诗人到底听到了什么笛曲呢?一句“寂寥横笛怨江楼”,就让我们看到,诗人所听之笛曲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一个“怨”字就可以体现出来。那么,你一定会想,这个“怨”情是谁发出的呢?应该是笛曲本身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吹笛人为什么要吹这支“怨”曲呢?可见吹笛人与曲子是“心有戚戚焉”。这时你会想到唐诗人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感觉两个“怨”字用得同样精妙,让诗歌的思想内容变得丰富而厚重。那么,本来独处夜月凄清情境中的诗人,因渺渺幽思而难以入梦,却又听到了这样幽幽怨怨的笛曲,内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就让我们与诗人一同聆听那幽怨的笛曲表现的内容吧。
  第三句到第六句,诗人整整用了四句诗来描写笛曲再现出来的情境与自己闻笛的感受。首先,诗人听到笛曲,感觉到那乐曲真是“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笛声的悠扬,清冷的月光之下翻滚着波涛,一“白”字,把水光接天,水色与月辉相映的景色再现出来。望着疏雨后的宽阔的江面,凄清冷寂,只有江水在无声地涌动,细碎的月影倒映在水中浮动着光波,诗人的思绪飘然而飞,飞向了明月,又洒落到月色与水光相映的翻卷着浪花的江面之上,一片澄澈与空明,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而又宁静的艺术境界;笛音不断地婉转变化,一会又高亢嘹亮,直穿九霄,响遏白云,又恰如西风漫卷,掠过枫林,发出瑟瑟的秋音,令人倍感凄寒与幽怨。其中“浪花白”,“枫叶秋”,形象地表明了一种怨情。
  笛曲回环,诗人仿佛仰望夜空,望见灿烂的星河已经沉寂寥落,一只离群的孤雁正长鸣着哀声,急急地从头顶掠过,诗人不禁一阵孤寂;又仿佛望见潇湘流水汤汤,辽阔无际,蛾皇、女英正为思念丈夫不得见而发愁。这里,“河汉夜阑”中的“河汉”指银河,“夜阑”即夜深了;“潇湘水阔”,喻指路途遥远,难以逾越。“二妃”,此指舜帝二妃,即娥皇与女英。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是帝舜的妻子。四千多年前,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从此君山的青竹便浸染了斑斑血泪。楚人哀之,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造庙祭祀。其实墓也简陋,墓前立有大书“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此处,诗人化用此典故,产生联想,他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像二妃一样因茫茫烟水之隔而在苦苦地思念自己,这一联想,不但拓展了诗境,更有力地衬托出自己对亲人的怀想与思念。诗人明明是客居异地而思乡思亲,却偏不说自己思念,而转换角度,说妻子对自己如何思念,更能衬托出诗人的思乡思亲之切。
  总之,上面这四句诗,不但描写了曲子表现的内容,而且描写了诗人听曲时产生的种种联想,真个是亦真亦幻,曲子与眼前的情境已经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极其丰厚的艺术境界。有力地突出了笛曲的艺术魅力。
  这样的笛曲,让诗人听之若呆,如醉如痴,产生无数的联想,以至于,在曲子终结时尚未清醒过来。诗歌的最后两句就是表达这种笛曲无穷的音乐效果的,请看:“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发寒衣湿”,足以表明诗人听曲时间之长,以至于夜深露重,让发寒衣湿都浑然不觉,甚至当发现“露色河光”,有了钓舟出现时,他才觉得天光微熹,自己竟然一夜未睡,听了这么久的笛曲。这不由让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艺术效果时的句子:“东船丁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真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记:因查不到相关的资料,理解着有些费力,便自我揣摩了一下,管窥之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当,请过路朋友批评指正,眉心在这里先致以诚挚的谢意!

  审核编辑:梁星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再次读解,不管深意到位如何,首先这种读书以求甚解的精神都值得大力提倡,不仅是一种求真学风,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