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蚁 狮

蚁 狮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10-07   阅读:

    太阳落山前,到房后小山上溜达,是开春以来每天必去的功课。在山坡左右踱蹀,横竖穿行,既溜了腿脚,又放牧了心情,一举两得,自然乐此不疲。
  于山顶徜徉中,在一处土坎下的细土上发现了几个圆锥体形的小土坑。坑口大如墨水瓶盖,越往下越小,底部尖尖,坑壁光滑,规整而精致。我知道,每个小坑中都埋伏着一个小虫子,身体椭圆,小小的头颅顶端长有一对长而尖锐的锷钳,既是建造巢穴的工具,也是捕获猎物的武器。它们的颜色,与周围的土一模一样,即便暴露于土面,也很难发现它。这种小动物倒着行走,我们这里称其为“拱地牛”。
  这种小虫子是天生的阴谋家与杀手。它们挖的小坑,是精心布置的陷阱,闲逛的蚂蚁或者其他小虫子一旦误入其中,向上攀爬时哪怕弄出极细微的动静,也会被它们觉察,迅疾从土里钻出脑袋,挥动头顶两只铁钳子一样的嘴锷,向上扬沙,将爬至洞口的蚂蚁等击打下来,一举擒获。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向俘虏体内注射了类似麻醉剂一样的化学物质,蚂蚁、虫子被它咬住后便呆傻了一样,一动不动,被它一点一点拖进土里,从容而食。在小圆坑周围,可见零零碎碎的蚂蚁黑色躯壳碎片,证明它们的阴谋屡屡得逞,也记录着它们的无情杀戮。
  面对这些小“阴谋家”挖的陷阱,不由撩拨起久违了的童心。于是捉来一只蚂蚁,投放进土坑里,看小“阴谋家”从土里杀出,瞬间将蚂蚁擒获,拖进土中。我认准其藏身的位置,用细草棒将其挑出,捉到手里观看。小家伙使劲蜷曲起身腰,一动不动地装死。我坏坏地笑着,嘲讽它只可以欺骗同等的低级生命,对于我,却是白给。只要我愿意,装死等于就是找死。可我没有像儿时那样坏了它的性命,而是将它重新放入巢穴内。眼看它扑楞一下翻过身来,敏捷地蠕动着身子,倒退着三下两下钻进土中,像土行孙般土遁而去。
  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这种善打“地道战”小动物。可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它的大号叫什么。于是从山上回来,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搜“在沙土上做坑的昆虫”。搜出的结果,不但有文字,而且有图片。对号入座,确定就是这种小动物无疑。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有一个威风八面的大号,叫做“蚁狮”!这很自然让我联想起南非荒原上有兽王之称的狮子,嗜血,凶猛,残忍,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存手段。这小东西尽管只是捕食蚂蚁之类的昆虫,同样霸道,血腥,并会使用设伏猎杀的计谋,不枉享有“狮”的名号。
  从此,我开始关注“蚁狮”。每天上山溜达时,都要到那处土坎,看它们做的陷阱,看它们利用陷阱擒获蚂蚁等昆虫。也曾恶作剧地把它做的陷阱抹平,看它第二天能否修复。改天再看时,那陷阱又光溜溜完好如初。我想,这小东西一定是借夜色掩人耳目,修复了它的陷阱,以便用于白天的狩猎。我还发现,即便没人动它的巢穴,它也会在夜里进行修理,以保持小土坑良好的光滑度。我非常佩服它们构筑陷阱的勤劳与耐力,想象得出它们是用嘴一千次一万次地向上扬土,把陷阱整理得精致、完美。同时,也非常佩服它们在土中埋伏的定力,假使一白天没有蚂蚁、虫子闯入,便会在土中一动不动地潜伏着,绝不乱动身躯使猎物识破,不肯“入瓮”。
  我发现“蚁狮”的时候,正是北方少雨多旱的初夏。可凭经验我还是想到,马上就是多雨季节了。待天降大雨,它用来捕捉猎物的陷阱势必注满雨水,岂不活活将自己淹死?即便淹不死,雨浇注过的泥土经阳光暴晒,会板结成一块,使自己处心积虑挖的陷阱变成埋葬自己的坟墓。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大雨说来就来,而且是一连几天的大暴雨。天气放晴后,我又在夕阳西照时登上山顶,急不可待来到小土坎那里,看“蚁狮”们究竟怎么样了。果不出我所料,小家伙的巢穴被大雨浇注得一塌糊涂,小土坑不复存在,细碎的浮土也板结成坚硬一块。心中陡然生出一丝悲哀:小家伙,你终于还是把自己活葬了,果然是玩火者自焚,掘坑者自葬!
  以后照常如旧一天一次上山来。每至小土坑前,我都要驻足观望一会,为埋葬了自己的“蚁狮”感慨一阵。可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在我们面对的生物世界里,凡是能生存下来的,必然有着特殊的生存智慧与技巧,否则,就失去了繁衍、生存的前提。这一代一代的“蚁狮”,如果都在大雨中葬身于自己挖的坑穴,岂不早绝种了吗?想到此,心里忽然像电击了一样陡然一惊,意识到我很可能又被这小阴谋家给骗了。好多昆虫,都有幼虫、成虫两个生长阶段,“蚁狮”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它们会不会正好需要需要一场大雨,使散涣的浮土板结,将自己封闭在土层下,变化成了一只蛹?我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折了一根山荆的细枝,凭记忆在一只“蚁狮”做巢的地方挖掘。没几下,挖出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用荆枝摁摁,肉囊囊的,有生命活体的质感。我断定,这就是“蚁狮”变的蛹,只待在土中成熟后,便会破蛹而出,变为蛾子之类的成虫,然后去求偶,交配,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我为我的上当受骗和自以为是,既感到愠恼,也感到羞惭。我把蛹重新埋回土中,想进一步观看结果。
  从山坡回来,我再次上电脑求助百度,搜“蚁狮的成虫”。给出的结果是,其成虫名为“蚁蛉”,形同蜻蜓,只是小巧玲珑,翅膀可收回,样子极可爱。
  为了求证,我于几天后在山坡溜达时,再次挖开“蚁狮”变蛹地方的土。我看见那只蛹的顶端开了一个圆口子,只剩下一个蛹的空壳。很明显,它已经羽化为一只漂亮的“蚁蛉”,或许正在什么地方与情人双双起舞,缱绻缠绵。
  我被这个擅长于欺骗的小阴谋家气笑了。不过,又非常感谢这个智慧十足的小家伙。毕竟,它让我知道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不信你看,“蚁狮”掘坑自葬,竟然是一种假象!
  
  审核编辑:贝贝   精华:贝贝

上一篇: 《 秋情

下一篇: 《 请自重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作者通过多次对小“阴谋家”蚁狮的观察,在写作的主体思路上,真实这个因素被安置到特别的位置上,强调所见、所闻、所知的真实。作者全文始终彰显着我的存在,包括:我的发现,我的回忆,我的求证,我被这个擅长于欺骗的小阴谋家气笑了。等等。很具个性的文章,有观察,有情节,有哲思。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