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的诗意写照

读王世春中篇小说《白玛》 黄叶斌

作者:黄叶斌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1-15   阅读:

    
  这是一篇在人性美的灵光照耀下挥洒而成的青春祭文:雪域高原上一名年轻汉族士兵和道班藏族女技术员因工作关系相识相知相助相救,他们终在坐牛皮筏过大竹卡河时被风浪所吞噬,从而在凄美悲壮的结局中,闪亮的军徽和洁白的哈达幻化为一尊象征民族之魂、高原之魂和军民之魂的时代雕像!

  这是一曲在人性美的主旋律背景中演奏的民族团结之赞歌:汉族士兵高原被驻军派到麻将道班单独执行为部队收柴禾的任务,道班工人和牧民积极配合和支持他的工作,被交通部门下派到基层锻炼的女大学生白玛给予了他热情的关照和帮助,通过收购、守护、灭火、狩猎、救人等情节演绎和情感纠葛,真实而又细腻地展示了藏汉民族之间的生命故事和人格力量,让读者在阅读中不啻听到来自天籁之音的幽远清丽而空旷神秘的绝唱。无疑,作品主人公高原和白玛则是民族团结大合唱中的领唱者!

  这是一幅在人性美的底色中点染而就的人物形象的时代画卷:白玛的美丽、热情、清纯,高原的质朴、真诚、执著,牧民和工人的淳厚、善良与狡黠(其中如道班班长汪鸠的猜疑和尽职,牧民洛桑的愚昧和改过等),这些个性张扬的人物,将生活在基层的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将在特殊地域文化环境下的不同类型的众生相,赋予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和深刻内涵的暗示,给读者以人性隐喻和人格魅力的思考与启示!

  这就是获得《中国作家》“第二届全国青年文学奖”、“中国乡土文学奖”和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的中篇小说《白玛》——作品以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情感发酵和人生领悟为基础,以藏汉民族的代表人物白玛和高原为主人公,以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在意氛围的营造中聚焦人性美的光辉,在人性品质的开掘中渲染意美的境界,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审美期待的满足和灵魂净化的感动。无疑,该作品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读本;也为塑造人性纯美的典型形象、追求文学性的艺术大旗,涂抹了一笔亮丽绚烂的色彩!

  题材:人性的透视与挖掘

  作者曾在西藏高原当兵七年。复员后三十年来的生命体悟和思考积淀,非但未有减轻、淡化、消失作者那种刻骨铭心的军旅生活情结,反而在时间的暗流中不断地积蓄、膨胀、突破,终于在倾述欲望和唤醒追忆的对接碰撞中,寻找到了一种价值取向和诉求方式的艺术视角——将体验、感受、情感和思考转化为一种对西藏军民生活的讴歌,对藏汉文化交融的礼赞,对人性人文审美的观照。这种选择与定位,体现了作者文本的大视野、大手笔,彰显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因而,该作品能获得读者的青睐和社会的认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知道,题材就是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多年来,有关藏汉民族人员交往及其文化交流的文学艺术作品虽不鲜见,但以大胆新颖的切入点,借助于两个现代年轻人的生命情感故事来表现军民关系、藏汉关系,又实属难能可贵,甚至是一种独具匠心的创新之举了。笔者以为,作者在对雪域高原这一题材的选择与提炼中,十分注重人性的感性透视和理性挖掘,并从三个方面赋予人性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的生长元素:一是雪域风情的浸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了青藏高原的高远、辽阔、神奇、纯美的特质。那神秘的山谷、湍急的河流、空旷的高原、变幻的云彩、皑皑的雪山、稀少的空气、绿色的植物、洁白的雪莲、坚韧的牦牛和飘逸的羊群等等,为人性的孕育和衍生提供了独特而厚实的土壤。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客观条件,再加上作者诗意的渲染和铺垫,情景交融地描述和映衬,人性之美难道不会从雪域风情的浸润中冰清玉洁地婷婷而立吗?二是人文气息的滋养。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汉族的包容文化,两者在相互交流中渗透,共同建构了一座辉煌的人性“大殿”:淳朴的性格、真诚的品性、纯真的情感、执著的追求、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等等。这些精神财富浇铸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座,也给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繁荣注入了鲜活的血脉与动力。于是作品中那高亢悠扬的民歌,那灵性忠诚的卓嘎狗,那军民鱼水情的展示,那扑救山火的壮举,那误解矛盾的冰释,那江水互救的永恒,都为人性的完美与升华提供了坚实而可信的基石与载体。三是情感生活的陶冶。两个年轻人因工作走到一起,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是对人性的考验和揭示。这种正常而自然的情感生活,主要通过爱与被爱的心灵渴求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当然,这种“爱”,不仅仅是男女之情爱,小说中也未刻意表现高原与白玛之间的恋爱,更多的是表达他们两人之间的好感、喜欢、互助、关心、体贴乃至生死相救。尽管至死他们都未吐出那个令人心动魂销的“爱”字,但他们那暗生的情愫、朦胧的情感、默契的配合、心灵的感应、肌肤的焐救,却以一种“大爱”的无声语言昭示了人性的纯洁与神圣。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性是一定时空地域的产物,也是决定作品题材内容的选择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作者以艺术家的眼光作出了明智的判断,对精神资源进行了有效地筛选、整合和转化,作品也以细腻而感人的情节演绎了这一理念。

  形象:人性的观照与复活

  人物形象是展示人性的载体,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主体。作品主人公高原和白玛,以当代青年的靓丽阳光的姿态闪亮登场于雪域高原的舞台,用他们的青春祭为忠诚、理想、纯美和爱情注入了新的内涵。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之美,给人以审美的艳羡惊喜之余,更使人陷入心灵的震撼慨叹之中而不能自已。

  细节的魅力——人格力量的展示。细节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往往是与一个人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典型环境密切要关的。如高原在麻将道班单独执行收柴禾的任务之余,阅读《战争论》和文学名著的画面,表明他是一个有抱负和雄心的热血青年;在风雪之夜高原和他的卓嘎奋力扑救山上的柴禾遭遇大火的一幕,展示了他忠于职守不畏艰险的军人特质;当高原多扣牧民的柴禾水分时,当狩猎发现珍稀保护动物香獐子准备射杀时,白玛及时有效地纠正或制止了高原的错误,讴歌了白玛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率真品性……这些情节的推进和矛盾冲突的发生解决,主要以细节的刻画展现情感的碰撞、观念的交锋和人格的力量。从两个主人公的个性差异和文化渗透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当代青年在秉承中华文明传统的过程中自我扬弃进步成长的时代足迹。

  情感的感染力——审美期待的满足。我们知道,人性的崇高和神圣,在于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正常的情感和理性。而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气场的营造和渲染,取决于情感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作者深谙此道,在男女主人公情感的铺垫、捕捉和出彩中,善于发现并描摹情感产生的契机和画面,让读者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惊喜和赞叹的满足。如高原在山上收柴返回道班的路途中,意外发现一群女人在河里洗澡,灿烂的阳光下沐浴着五个赤裸的胴体,他“脸色不由得一下胀得血红,心跳也骤然加快,甚至有些胸闷气短”:白玛的身姿和线条很美也很好看,她双腿分开立在水中,双臂反背在身后,丰腴的胸脯上一对挺拔的乳房上挂着水珠,宛若晨露欲滴的石榴……面对人世间的一道风景秀色,高原先是怦然心动,接着大脑一片空白,最后是痛心疾首未带上照相机或摄像机将这美妙绝伦的瞬间定格。此时,作者似乎在塑造一尊女神的雕像,又像在描绘中国版的“泉水”名画,又宛如在展示西藏高原风情的艺术摄影。随着主人公对“美丽”景像的摄入而产生的昏眩、新奇、幻觉、心悸、爽快、惬意、舒心等心理过程的转换,作者巧妙而高明地完成了一次煽情、炼情的诗意写照,读者也从文字的描述中洞彻了高原那毫无玷污亵渎之念的心灵、纯洁无瑕憨厚诚朴的情感,同时,也在潜意识里获得了一种阅读的快感和审美的愉悦。正因为有这次情感的铺垫和张扬,在连队决定高原退伍、白玛护送高原坐牛皮筏过大竹卡河时,他们在巨浪漩涡中互救而在江水中永生的画面刻画,更是将一对年轻人的情感归宿以悲壮而惨痛的结局表现到了至美的境界,人性的挽歌因此也变得更加凄婉动人!
12
  审核编辑:梁星钧   精华:梁星钧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何为阵势?何为恢宏?何为震撼?读作者的这篇评论之首,即可被其拿捏,被其吸引,被其震慑! 我们平素读惯了短平快,也来换换口味,读下这样的长句吧。开篇就是4个!具有开天辟地的力量。阅读的激情一下被调动激发。黄兄之评力也! 评论分“题材”、“形象”、“语言”几个纲目清楚的部分。对作品涉及的“人性”这个关键性以“透视与挖掘”、“观照与复活”、“褒贬与表述”几个层次来构筑。每项又有具体的内容及细节陈述来翔实地论证,最终无不指向了文题的本身--人性美的诗意写照。读这样的评论是过瘾的,也是有巨大的人性揭示及创作审美体验的力量的。尤值一提的是,作品重点揭示了细节力、情感力和冲击力等重要元素对于评论对象的重要作用。文胜在大气魄、大境界、大揭示、大胸怀、大视野,从而给人一种--大享受!评论也没忘了大(视角与立意)有小(细节与场景)之分合一体之和谐。  …… 欢迎作者光临并常带来佳作!精华。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4

  • 梦影含心

    学习并赞赏黄老师的精彩评论,问好!

    2014-09-22

    回复

  • 曹玉凤

    黄老师的点评功力非凡,每次读完您的文章我都大有收获,您是大家文学路上的灯塔,指引我们向更高远,更宽广的前方行进!

    2014-02-26

    回复

    • 黄叶斌

       你又是在给我灌迷魂汤了。没有想到在这里又遇见了你。问好!

      2014-03-08

      回复

  • 吟湄

    很有气势,学习了。

    2014-01-19

    回复

  • 红卫兵

    进了一次课堂。问好!

    2014-01-16

    回复

  • 红卫兵

    很好的一篇文学评论。

    2014-01-16

    回复

  • 黄叶斌

        首先,应该感谢梁兄的推荐和邀请,我才能够走进这个文学论坛,得以近距离地窥探这里的文学光辉和众多网友的文学才华。
        其次,他的点评与褒奖,对我的作品的挖掘与解析,令人感动与鼓舞。
        其三,热诚欢迎各位网友的拍砖和批评。

    2014-01-16

    回复

  • 瘗花秀士

    开篇即以四个排比段强势锲入读者眼帘,既有光辉的正能量的挥发,又有细致的人性的展示,是篇好的评论。

    2014-0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