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活着

活着

作者:衣零    授权级别:A       2014-09-05   阅读:

  
  余华写《活着》,真正打动我的不是文中悲苦辛酸的故事情节,而是那简单的一句话:“用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直到现在,我依然分辨不清“活着”和“生存”的区别。如果生存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存在”的话,那么“生存”就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如同生老病死一样简单和盲目。而“活着”就必须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它不仅需要生命的存在,还必须以一种或者无力,或者强势的状态呈现出来。所以,“活着”是一种人为的状态,它不是生命界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活着”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和状态,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之所以存在,就必须体现出“活”的特征。也正因为“活着”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时代都曾有属于它的辉煌和成就,总有一些思想深邃、智慧出众的人,他们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们本身的聪明才智,而是因为他们同普通人一样拥有有限的“生命”而使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其实,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大至相等的,真正使人的能动性产生差异的是这个人本身的思想境界和对“生存”的认同和思考。一个真正伟大的人首先必须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如果你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话,那么无疑你就否定了你存在的意义,而一个人“活”的高尚与否却恰恰以他的存在是否合理而作为基础的。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活着”和“死亡”的关系。这里之所以不用“生存”,是因为我相信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必然有属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论他是疯子,傻子,还是弱智。所以,我主要想说的是人的“存在”和人的“不存在”的关系。
  我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我不相信上帝对人类宿命的安排。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崇拜者,我不认可人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当然,我也不是一个哲学家,我不能否定灵魂的存在,所以我没有办法说人的死亡就意味着人的消失。其实,人死了还必定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只不过这种形态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所以,我只能牵强的认为:人活着就是人的“存在”,而人死了就是人的“不存在”。然而,此处的“不存在”只是哲学意义上的“虚无”,并不是文字本身意义上的“消失”。
  余华说“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句话可以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人类作为生命的载体,就必须完成生命交给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不论寿命长短,只要“活着”,我们就必须为延续生命而尽心尽力,而最能证明生命在我们身体上客观存在的便是人体本身的新陈代谢。倘若有一天,人体作为一部机器,所有的零件都生锈腐烂静止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从生命依附在我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开始面对着死亡,别人的死亡,和自己的死亡。曾经有人说过:人的成长历程,就是这个人本身的死亡历程。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亲身参与自己的死亡的,从我们有生命的那天开始,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开始为自己筹划的死亡。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所期盼的成长就是一种对死亡的渴望和期待,我们是自己的刽子手。只是我们“死”的历程比较长,我们一步一步缓慢地踏上死亡的征程,直到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我们的生命戈然而止,从此任何能够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的依据都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和智慧相对于我们本身也变得苍白无力。
  然而,余华为什么不说“在活着的伴随下死亡”呢?其实,活着和死亡是对等的。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生命出现,就会有多少个生命消逝。然而,我们总是高估了死亡带给人的恐惧和神秘,却忽视了活着本身存在的痛苦和悲哀。明明知道我们的“存在”就意味着我们的“不存在”,我们“活着”就意味着我们将“死亡”,然而依然有那么多人不厌其烦的欺骗、伪装、强迫,依然有那么多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依然有那么多人蝇营狗苟、争权夺势。这些人夸大了“活着”的权利和意义,却忘记了“死亡”正站在前方等候着他们的到来。也许,不仅仅是人类,甚至是动植物都学会了自欺欺人,连这些没有思想和智慧的生命都只在意着自身的存在,根本就没有把“死亡”计算在自己的生命里。所以,尽管“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和“在活着的伴随下死亡”,其本质意义是相当的,也没有人愿意把“死亡”列入自己生命的历程,然后再正视自己该如何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
  “活着”就意味着“死亡”的存在。所以,“死亡”也属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最后,我只想告诉自己,如果你想骄傲地炫耀自己的存在,那么请你首先热爱并尊重自己的生命。当你在竭尽全力地“活着”的时候,别忘了你也在同样竭尽全力地经营着属于你的“死亡”。
  活着,微笑地活着,当下一个黎明来临的时候,当明天的太阳依然鲜艳地跳进你的视野,请微笑地活着!
  审核编辑:梁星钧   

上一篇: 《 八月现代诗版面总结

下一篇: 《 《临江仙》与小晏之恋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梁星钧:
由莫言《活着》,发散到别的活着。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